TOPMEDIA
顶思传播
这位北大毕业生用13年时间横跨数学、人文和艺术课程设计,他的学生说上课比打游戏更加有趣
来源: | 作者:田菁 | 发布时间: 2020-07-01 | 978 次浏览 | 分享到:


被诟病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在于效率、结果、考试分数,而是这种教学方式走到极端后,所塑造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社会环境差异巨大,无法弥合。


而谢老师在教经济学概念时,这群初中生甚至能够在课堂讨论起中国、美国和印度之间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等国际间的比较优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体验的东西比死记硬背的东西要深刻。很多时候,我们早就忘了学生时代令我们喜悦、尴尬的具体事情,但那种感觉依然浓烈,这就是内化的作用。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一样的。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将内化的概念和已有的概念相连接。所以,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教什么学科,而是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内化学科概念、知识点。

谁说游戏都是“花架子”?

备课是一门学问,上课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见过、经历过课堂上玩游戏时吵吵闹闹的局面,简直是“热闹有余,效果不足”。也由此引发了一些疑问:课堂的可控性怎么办?教师教学的心态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如何保证…甚至有些老师会向谢老师这样求教“能否给我提供一个某某学科能够使用的游戏?”

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在颠倒游戏化教学的目的和手段了。当一个老师抱着“用游戏环节活跃气氛”的这种简单想法去尝试游戏化教学,那么效果一定是不好的。

把游戏化教学引入课堂,增加课堂互动性、有趣性是许多老师的目标,但如何做好这一步,谢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向游戏设计者学习。

在一款新游戏面向受众之前,这款游戏的机制、功能、设施等都已经设计到位了。玩家进入游戏后是会被一步步引导并接受新东西的。而优秀的游戏设计者在心理观察、搭建框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足以媲美于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师教授学生新知识的方式,和游戏设计者以递增的方式将游戏概念给到玩家,是异曲同工的。然而,很多新手教师在尝试游戏化教学设计时,容易忽略这个本质。因此,教师有必要向游戏设计者学习和借鉴,他们是怎么吸引受众、调动受众兴趣点,增加受众粘性的。

譬如,在网游设计里很重要的概念是7天流失率,即7天后同一个人再打开游戏的几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学习方法等,也需要教师在一段时间里反复强调。

实际上,教师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辅助教学,游戏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至于,如何避免游戏化教学课堂上热闹有余,效果不足?出现此种现象,通常是教师忽略了引入游戏的本质。当教师的目标只是希望达到游戏化的环境时,往往最后的结果就会本末倒置。


结语

说到为什么如此热爱游戏化教学,谢老师表明,他是一个建构主义者。建构主义关注的核心是学生内在的生长联系,且人文关怀重。与此同时,我们的学校都在强调要培养终生学习者,这意味着我们要赋予学生可迁移的技能。

而游戏化教学,可以说是建构主义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当下大火的项目式学习等也是。无论是数学,还是美术,又或者是社科,不同的学科中,游戏化教学可以是不同的形态,譬如谢老师在美术课上用的是游戏化教学,在社科中用的较多的是体验式教学。

因为,学习的方法可以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学习的结果是概念的内化。当学生能够把已有的和刚刚掌握的概念连接、压缩、存储、调用,那么他不仅在校内表现优秀,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事情的能力也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