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李璞:中国国际化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来源: | 作者:李璞 | 发布时间: 2020-08-10 | 15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区别于传统国家课程和纯国际教育体系,国际化双语学校有自己不同的定位,教育目标和运管逻辑。

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学校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拿来主义”,靠挖一群特级名师和一批金发碧眼的外教,是无法自然实现双语融合教育的。

面对巨大的语言障碍,文化理念差异,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同,团队将经历漫长的磨合统一过程。

国际化教育市场由关注师资的肤色或名号转向实际战斗力。从学术专业,语言能力,教学经验,国际视野,思维能力,服务意识和儿童保护等多个维度入手,学校需要在招聘,管理和培训等各个方面,保障师资团队匹配优质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学校的良好人文关怀和全面的福利体系也可以从侧面提升师资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疫情过后,国际化教育再无法“一条腿走路了”

笔者最近接触到就读于成都一所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 磊磊。他本来计划入读本校的高中国际部,但疫情期间留学生的种种表现,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说:“我认识的那些哥哥姐姐也没那么厉害,连个回国机票都搞不定,感觉读国际课程就是让你有个海外大学读,还得放弃高考,额外花一堆钱补习托福SAT做背景提升。毕业回来工资几千元的工作还不是要靠爸妈找?”

其实众多学生和家长像磊磊一样,认识到 “能出国”和“有大学上”再也不是接受k-12国际化教育的终极目的。


除了英文能力及考试分数以外,他们还看中对于21世纪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孩子在真正好的平台上开阔眼界,获取资源及人脉;在进入社会后能有优质的职业发展前景,成为有持续国际级竞争力的领导者;能在面对科技进步及世界局势变化无常的未来,坚毅而灵活的应战。

同时,家长学生们更期待省心靠谱的“一站式”国际化教育服务,不需要在花了高额学费之后,还得为了各项拓展补课和大学申请而劳神破财, 甚至孩子到了国外以后,从飞机落地到租房入学,从找工作到移民买房都能专业一条龙服务,希望学校能专业、贴心、高效地为他们满足全部需求。


面对全方位的挑战,国际化教育准备好了吗?

当世界联系暂时被疫情切断时,作为极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还是可以让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因此,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民粹主义抬头,客观上产生了“去全球化”和“去中国化”的效果。

国际化教育面对目前相对割裂的世界环境,也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教育全产业链,多维度,多层次地满足现代教育的复合型需求,成为“全能担当”。

笔者认为,国际化学校需要从专注于一个板块或方向的深耕,跳脱出来,360度审视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与发展。教育教学,师资以及项目资源整合可能是三个主要的切入口。

首先,从完全依赖官方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仅满足知识摄入和考试分数的“洋高考培训班”模式,国际化课程及教学需要升级至对学生的学术能力,综合素养,及思维心态等方面的培养,以应对充满挑战的VUCA时代。

这需要学校的课程建设团队拥有完整的教育学理论及各学科知识体系,清晰的课程建设逻辑,跨学科融合拓展的能力,丰富的中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以避开课程生硬拼凑,浮夸理念照单全收,和“光环”名师及酷炫科技盲目堆砌,这些很多学校都遇到过的陷阱。


当我们拨开表象,新的国际化教育应该是在高科技的助力下,把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和每份作业上,体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扎根于每个教职员工,以及每位学生及家长的心里。教育教学的复合型深度改革是必然方向。

为能全面满足市场更综合的需求,实现升级后的国际化教育教学的真正落地,身处疫情后的国际化师资还需要多个维度的能力提升。除了基础的中英双语,学术及教学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力,还需要能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高科技教学手段等,能快速理解掌握使用, 能高效准确地获取并整合国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和学生及家长的接触过程中,要有服务意识及高效沟通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在这次疫情中,还需要教师们能实时捕捉最新动向和局势,针对未来各国政策经济发展,各行业走向有一定预判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生涯及升学规划。

这次疫情,让我们充分看到小规模单业务方向的教育项目的脆弱。从大量学校及培训机构的资金链问题,到今年招生季国际课程项目的招生困难,不得不逼迫国际化教育项目转型,通过兼并收购,向集团化多校区学校转变;高中国际化项目向初小阶段延伸,形成K-12一贯制,创造教育及升学直通车优势;纯国际课程项目向双轨制转型,保障学生的国内外多路径升学以对抗未知风险;搭配在线教育,课外素质培训及学科辅导业务的开拓,以及”后K-12”的国际化教育的需求挖掘及探索。


国际化教育产品的多元化,全年龄段集团式发展,是疫情后新时代的走向。 同时对于投资方而言,“快钱”时代已过去,资本需要更有耐心,并且考虑学校平台带来的周边效益,而非学校本身的盈利。

纯西方国际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上过去了。中国国际化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配图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