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后疫情时代,“教书匠”将被淘汰
来源: | 作者:pro92f3f8 | 发布时间: 2020-08-10 | 1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的老师,不仅要完成“匠人”的工作,更要像一个“产品设计师”,同时,TA还要是一名“演员”。


文、编 | Mina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控制,各大中小学校也在暑期之前陆续返校复课,线下教学活动也在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反思:若“非常态”变为常态之时,学校又能在多长的时间之内,快速恢复秩序,建立管理、教学的新系统?


我们应该承认,面对疫情,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措手不及。相关各方在疫情下对教育影响的判断,常常跟不上情况变化的速度。虽然政策上我们快速地提出了“停课不停学”这一指导思想。但是落入实际,却依旧缺乏实战经验---在这个早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的教育显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而在信息化的新时代里,中国的国际教育其实也面临着必要的变化。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国际化教育不仅要有课程的优化,还要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怎么学”也许比“学什么”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而言,“怎么教”也要比“教什么”更需要被思考。



教师:从“匠人”到“多面手”的转变


这个时代,“教书育人”变成了教师工作中最基本的因素。社会对于教师、学校对于教师有了更多的能力诉求。


比起过去的“教书匠”,现在的老师,不仅要完成“匠人”的工作,更要像一个“产品设计师”,对自己的学生“客户”有着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客户”对自己的“产品”-教学感兴趣,设计出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好完成教学目的的优质课程。同时,教师还要是一个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演员”,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传递自己的教育角色。


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林敏曾经说过:


都说国际化教育的精髓在于课堂。课堂中充满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知与情感、知识与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升华。

好课程要通过好课堂才能落地,没有课堂结构与流程的变化,没有课堂师生双主体的确立,再好的国际化课程,也只流于外在形式。课堂的变革,才是中国国际化教育的重心所在。


正是因为这样,提升教师在课堂中实际教学的实践能力,以及在教学设计方面尽可能地开拓思维,就成为了目前教师群体最迫切的需求。


虽然大部分的学校都会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并以相关的职业发展目标作为驱动。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措施还是“形式多过于内容”。


很多学校目前对于教学评估方面还仅停留在记录、收集这一方面。这样做虽然有一部分的用处,但是无形中占用了教师很多时间,这样的付出其实对学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师研修与国际项目执行主任Shanker Dutt Bhatt前几日在一次采访中对顶思说道。


寻找为教师赋能更高效、更具启发性的方式


Shanker认为,与其一遍遍为老师做教学评估,倒不如为教师赋能真正校内外通用的软实力:比如,如何学会运用科技为自己赋能,如何更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借助线上资源为自己的教学充实内容等等。


此外,教师们其实也应该从学校中走出来,建立共同的论坛或是社区。“大家共同讨论、甚至在一起合作,这些都可以让教师快速的成长起来。”


Shanker老师提出的想法,其实正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痛点:教师常常被教学以外的任务所累,教师培训的也是需求大于供给。


纵然很多学校每年在教师培训上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并不少,但一年之内屈指可数的“脱产培训”,显然不能满足教师们持续精进的需求。更何况每次有价值的培训,往往还要牺牲教师教学和休息的时间。虽在教学上得到了启发,但也承担了一定的时间和工作压力。


除此之外,教师们也亟需同行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同一学校同一教研组的同事不同,与不同学校的老师们接触、分享教学案例与教学心得,一定会迸发出新的火花。


如果,相关的教师培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业内权威的、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又能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们分享实际教学案例,共同商讨实操策略,应该会被学校和教师所推崇。


其实,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的国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剑桥PDQ)一直就是这样设计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课程信息)。它可以帮助实践中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者批判性地接纳相关教育理论和理念,并将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成功,也让教师和相关教学工作者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和经验分享。


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东亚地区第一所被授权可完全在线提供剑桥认证教育领导力及教学课程的培训中心,在这个后疫情时代,可以说是目前学校举办教师培训的最优选择。



宁波诺丁汉大学(以下简称“宁诺”)的线上培训项目,与剑桥考评普遍的PDQ培训相比,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Shanker老师向顶思介绍。


首先,宁诺的剑桥国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教学团队都是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心及教育与英语语言文学系的教授与教师。除了拥有扎实的教学理念和丰厚的教学知识储备以外,更重要的是拥有多年的海内外“实战经验”。


“这些老师和教授都是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在中国和国际上都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Shanker老师如是说:“一个好的培训项目,其培训的师资和可以提供到的支持无疑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此外,参加宁诺PDQ的老师们,更是可以在宁诺访问世界一流的在线图书馆资源。犹如在诺丁汉大学求学一般,老师们可以随时调取、搜寻世界第一手的相关研究资料,为自己充电,为自己的教学实践,甚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其实无论是顶尖的师资还是线上的图书馆资源,目的都在于为教师提供更多元的教学视角。大家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学校不同、学校风格和传递的理念也都不尽相同。但就是这种多样性才能碰撞出思考。




Shanker老师在加入宁诺前,曾担任过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的首任学术校长、之后又在多所K12国际学校中担任校长。同时,他也在大学里担任过讲师、项目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在他超过20年的教学和领导经验中,跨文化交流带来的反思与启发使他受益匪浅。


“我注意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自主地会引导学生走向所谓的‘正确答案’,或是一步步不自知的带领学生跳入自己设置的‘真理陷阱’,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顺理成章的提供给孩子们答案。”Shanker老师在采访中提到了一个教师们的教学误区。


“这种引导式,而非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对那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并不友好。”他提出,这种无意识的举动可能要从文化理解层面进行重新思考。而其最优方式就是去研究成功的国际化学校的教学或领导案例。“教师不应高高在上地施与,而是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索。”


这是一个“万师互教、众师成长”的时代


宁波诺丁汉大学剑桥专业发展中心项目负责人以剑桥国际教师专业发展认证课程为框架,遵循项目设计指南,精心设计了目前的课程。宁诺项目团队将共同讲授指导式学习模块。课程期间,在导师的校内辅导及领导、同期学员的支持下,学员将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最大可能地进行独立、协作式和基于工作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