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专访李健校长:如何将“普娃”送入世界名校?
来源: | 作者:Kate | 发布时间: 2020-12-18 | 15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卫斯理女子学院凭借培养了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中国政坛玫瑰宋美龄等知名校友而风靡海外时,对多数国人而言,文理学院却依然是一个陌生和容易被忽视的存在。上海诺科学校,作为首个将文理学院理念引入的国内高中,试图让更多人重新审视和关注这种“小而美”的教育模式。

诺科打造的文理学院式创新教育究竟有何特色?又是如何让昔日的“普娃”蜕变成文理兼备的世界名校新生?

上海诺科学校校长李健先生坦言,诺科的教育是希望让学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文、编 | Kate

从伊利诺伊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在美任教两年,又在辗转经历国内民办和公办教育后,李健选择了上海诺科作为施展教育抱负的平台。

虽然不具备一流的硬件设施,但这并没有影响诺科成为“普娃”的“黄埔军校”,连续多年创下将平平无奇的学生培养成世界名校新生的传奇。这也是让李校颇感自豪的一点。


从杭四中到上海诺科,离开公办选择民办的初衷

在成为诺科校长之前,李健曾历任领科教育教务长和杭州四中国际部主任,在民办和公办体系内的两段经历让他对两种体系的优劣势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

“民办的优势是比较灵活,招生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少,它的机制更像一个企业。但是与公办相比,特别是在初期,民办缺乏品牌优势”,李校坦言。

出于对品牌的考虑,他选择了公办名校杭州四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李健发现公办体制对课程、教学运作和理念存在一定束缚。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学生活动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都相对有限。基于多方面综合考量,李健申请调到上海诺科,从公办重新回到了民办体系,并在保持民办灵活部分的同时,结合公办教育的优势,将对两种体系的思考融入现在的工作中。

作为一名拥有物理专业学术背景的校长,李健坦言,理科对思维严谨和系统化的要求,让他无论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未来规划,还是把握教育理念时,都能融入理科思维。

他以诺科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开设课程之前,他会思考送学生顺利进入名校,需要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通过倒推,他发现来自不同地域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学科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科强弱项上也存在区别。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李校表示,诺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梯度,并由老师进行分层教学。

在为不同程度及特质的孩子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时,李校坦言,理科背景让他能够更系统地去进行通盘思考。此外,理科思维还为他在搭建学校实体构架和拟定虚拟发展路径方面,带来了帮助。

除了理科学术背景的影响,曾在美国两年的任教经历也为李校投身国际教育圈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两年的时间,不仅让他对国外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中国学生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还让他对如何衔接两国教育总结出了不少心得。

李校发现,很多托福考了高分的中国孩子,在真正到国外学习时依然感到费劲,也依然存在语言障碍。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美国大学的老师在授课时不会考虑其他国家的学生是否适应他的语速和口音。他在上课之前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材料阅读,而在上课时可能直接讨论材料中的某部分内容。对于尚未来得及完成课前准备的中国学生而言,上课时往往无法理解老师讨论的内容,久而久之,慢慢就容易感到迷失。

此外,美国大学对学生写作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完成一个项目报告写作之余,还要求学生进行公开演讲。为了帮助诺科学生提前适应海外的学习,学校会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要完成一份论文写作,制作成PPT,并在全校师生面前完成15分钟的全英文演讲。李校认为,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撰写国外科研的开题报告,需要检索文献,通过学术英文完成论文写作,还要把研究的内容以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十分考验学生的抗压能力。

“可能这个论文不会像国外大学要求得那么高,研究得那么深刻,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校说。

除了论文写作,诺科也有不少课程需要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比如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助于污染减少,还是会产生污染。话题范围广泛,涉及经济、法律和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

他表示,在学生离开中国,进入国外大学之前,对他们留学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把所有流程都经历一遍,能让他们比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在海外更容易适应和生存。

“普娃的黄埔军校”,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的独特之处

最近,随着英美高校早申结果陆续出炉,诺科学生就已经收获了来自牛津大学面试Offer,罗德岛设计学院、罗切斯特大学、美国东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英国约克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Offer,其他世界名校Offer还在陆续增加中。

去年,72%的诺科毕业生收到了来自美国排名前40名校的Offer,所有学生都收到了美国前80学校的Offer。

这个录取率足够耀眼,但它的真正耀眼之处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名校新生,而在于如何让那些当年踏进诺科校门时成绩平平、并不出众的“普娃”蜕变成如今文理兼备的学神。

在探讨原因之前,也许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诺科打造的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据李校介绍,美国高等教育存在明显层次,相比大学(简称大U),文理学院相对比较小众,规模不大但师资配比高,一般仅设立本科学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多,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很紧密,倾向于精英化培养模式。

诺科引入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的概念,一方面是为了告诉中国家长美国存在一类这样的学校,提供与Top20名校比肩的优质教育,同时拥有和常春藤盟校一样的录取高门槛;另一方面也是突显诺科高师生比,老师对学生在学术领域的积极引导和校园氛围融洽等特色。

而创新的理念则体现在不同于一些国际学校简单“拿来主义”的做法,回到教育理念本身 —— 到底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李校坦言,诺科的创新既包括教育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其中,教育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提供了20多门AP课程和4门二外课程,为学生在课程方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在教学方式上,诺科加入了实践教育。为了学一个单词,诺科的学生会前往思南公馆、歌剧院和画廊等校外场所,由学生主导完成单词的学习。该校学生在Spelling Bee比赛夺得的全国总冠军就是实践教学法卓有成效的最好佐证。

除了教育方式创新,在理念创新方面,李校希望改变孩子仰视国外教育的态度,明白国际教育应该包含中国的元素,传承中国教育中的精华部分,同时以批判性的方式借鉴西方教育,对于其中糟粕的部分也需要进行反思。同时,他也鼓励诺科的老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思考。

那么,学生能从文理学院式的校园得到哪些具体帮助呢?据李校介绍,除了常见的升学指导和申请背景提升,学生在进入诺科后会得到校方提供的整体规划:先通过系列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心理结构特点,发现自我;随后对美国、英国的教育体制和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做细致深入的了解;并对长远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思考。

在李校看来,有的人适合做创业者、企业家,而有的人更适合做技术工作或社会服务性工作,重要的是每个人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幸福、成就感和愉悦感,“我觉得这就是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可能发生改变,但至少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思考,并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往后的路也会因此越走越宽。

在学校构架设计方面,李校坦言,涵盖学习中心、考试中心、发展中心、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和关怀中心的六大中心为诺科学生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