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选民中投拜登和投特朗普的比例分别为65%和31%。
但亚美法律援助处的调查也发现,本土出生的亚裔选民只有12%的人投了特朗普,而这一比例在外国出生的亚裔选民中却有36%。英语流利的亚裔选民中有20%投了特朗普,而英语不流利的亚裔选民投特朗普的比例高达46%。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荣筱箐撰文指出,中国文化本就鼓励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刻苦,而在邓小平时代长大的中国人又对自由竞争、多劳多得、白手起家、靠个人努力获得成功有着宗教般的信仰,这些的确与民主党的平权理念并不同步。
近几年,随着教育、种族问题上的维权活动的增加,华裔新移民“用选票说话”的意识迅速觉醒,很多拿到绿卡多年却一直对入籍漠不关心的华人纷纷申请入籍。
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统计显示,中国移民入籍人数近年来一浪高过一浪,已经从2015年的3.1万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3.9万多人。根据智库机构皮尤中心的报告,到2018年,美国的华裔选民已经达到258万人。
当然未来入籍的新移民未必都会变成铁杆“川粉”,但会给特朗普或他的衣钵继承者投票的华人也未必都是铁杆“川粉”,他们甚至可能并不挺他;只不过跟那些“只要不是特朗普谁都行”的选民类似,他们选择的标准是“只要不是民主党谁都行”。
赴美留学,喜忧参半
关于美国总统换届、经济文化环境变化对留学生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李期铿表示,在中美人员交流方面,过去四年,美方对于赴美留学生等实施的措施与政策破坏了两国增加沟通交流和往来的信心。
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让很多中国家庭放弃了送孩子赴美国读书的计划,这也使中国与美国人员往来与交流的关系在无形之中发生变化。
李教授认为,拜登政府的上任对留学生整体是比较好的消息。未来,中美关系在整体上会有所缓和,不会像之前一样那么激烈,尽管可能还会长期形成竞争上的关系,但都是可以预期的,不会像特朗普这么反复无常。
一方面,拜登政府放宽留学的政策是必然趋势,“因为民主党的理念就是希望改变,所以他们更加愿意交流,因为只有交流才能改变。如果像特朗普政府进行称一刀切的话,没有接触怎么能改变呢?”
另一方面,赴美学习国防相关专业或与军队系统相关专业的留学生依然会受到限制,这其中也包括高科技专业类。理工类专业势必会受到较多的影响,包括数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留学热门专业可能也要受到冲击。而商科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意味着商科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美国新冠疫情的防控力度以及安全因素是有赴美留学交流意向的学生和家长首要考虑的问题。
美国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在2021年伊始达到惊人数字,累计超过2000万人染疫,占全球确诊总数约四分之一,累计死亡人数超过34万。
而且美国经济在2020年出现了严重衰退,失业率飙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将萎缩4.3%。美联储日前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萎缩2.4%。
截至去年12月中旬,美国每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仍在80万左右徘徊,远高于疫情前每周20万左右的水平。同时,11月失业率仍处在6.7%的高位,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口较10月大幅收窄,就业市场复苏正在放缓。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美国芝加哥又发生连环枪击案,32岁非裔枪手南丁格尔肆意开枪射击,短短几小时导致3死4伤。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的30岁中国留学生范轶然也不幸遭枪杀,这位北大光华的本科生,已经完成了三个硕士学位的学习,今年正准备提交博士论文。
“占领国会”事件背后,是美国社会构成和主流共识的深刻变化,对于中美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人文交流都将产生深层影响。在这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国际教育既是入局者也是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