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如何避免那些家庭教育中的悲剧?江苏省出台文件明确学校指导职责!
来源: | 作者:Chris_guo | 发布时间: 2021-01-21 | 1087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如今,家庭教育缺位或者错位的悲剧已经屡见不鲜。不少家庭的教育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不少孩子面临着学业负担过重、焦虑水平过高等不利于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因素。江苏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有何意义?江苏学校在实施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文、编 | Chris_guo

家庭教育矛盾不断,“家长教育”迫在眉睫

现如今,家庭教育缺位或者错位的悲剧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弱势群体,孩子生活水平低且缺乏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失去了应有的安全感,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普遍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父母普遍潜意识地将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是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造成的,“望子成龙”甚至“逼子成龙”,是一种狭隘的人才观念。盲目的家庭教育不光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还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极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形成不良品行。

在江西九江,一个初中女孩的父母怕她谈恋爱走弯路,便与她形影不离,没收了手机,上学放学父母轮流护送,孩子回家就被锁在房间里。对此,女孩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后来女孩不仅偷偷交了男朋友,还怀孕了。

女孩说:“他们越这么‘关押’我,我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我怀孕就是给他们的‘颜色’,是他们‘逼’出来的。”这是现实中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真实故事。这种对孩子实施看管和监控的行为不仅不理智,最终反而会适得其反。

江苏出台新指导政策,明确学校指导职责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职责,并根据不同阶段儿童青少年发育成长特点,明确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内容。明确表示家庭教育指导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工作职责,江苏将落实相关经费,推动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强调,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顶思长期关注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所以在第一时间联系采访了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沈茂德、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王海燕和南京汉开书院学校学务部副主任兼双语部学务主任谢国栋,了解他们深入一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和体会。
                 


                                     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  沈茂德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王海燕                                          南京汉开书院学校学务部副主任兼双语部学务主任谢国栋

谢国栋主任在南京汉开书院经常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生命教育和亲子交流两个方面。他给予家长许多具体的建议,旨在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促使着自己思考教育的根源问题,在困惑中前进,在前进中困惑。“事实上,许多家长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和帮辅,否则,我们会制造出更多的受害者,而当这些受害者走上社会,他们又会伤害社会。”谢国栋主任说道。

王海燕校长表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校,拥有多位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指导师,成立了“博慧”家校共同体,建立完备的家长委员会并定期交流,组织相关讲座、咨询会、家长工作坊等项目。进行“慧启幸福”家长培训、青春期亲子“沟通有道”体验等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教育方法,促进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在长达24年的校长任职期间,沈茂德校长一直把研究家庭教育、优化家校沟通视作自己的两个基本工作内容。

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很早就与家委联合组建了“家长学院”,同时为家长开设课程性的讲座,并且外聘“故事妈妈”创始人等专家来校作辅导讲座,“家长学院”还建立各种团建组织交流经验,家长们普遍反映,“家长学院”不仅分享了良好家庭教育的很多经验,还能够在家长之间的互动中,提升家长自身的素养,家长们终身学习的姿态实际上也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政策缘起,江苏对家庭教育的系列政策

说到这项政策的缘起,作为家庭教育专家和江苏省人大代表的沈茂德校长了如指掌,他表示江苏省一贯很重视家庭教育,早在2019年3月,江苏省人大就通过并公布了《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所以《意见》是落实该条例的具体政策,为学校各学段组织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清晰了工作职责和具体行为。

谢国栋主任表示,这是一个迟来的指导方案,因为已有诸多类似的社会事件已经发生并逐渐形成趋势。而方案的出台也反应出我们对教育根源之处的关注与重视,它的出台势必会对当下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解决“根”的问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海燕校长认为,高学历的家长越来越多,不少家庭的教育的确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是家长的共识,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家庭教育的知识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广为流传,但没有经过系统整理的碎片化的知识,盲目学习容易导致“东施效颦”现象的发生。而这项指导方案是由政府支持、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给予了学校清晰的指引,也明确了学校责任和义务。

分段教育有眉目,因材施教有抓手

除了明确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意见》也分别从幼儿园、中小学、高中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安排。对于幼儿园,强调重点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对于小学,要求家长保证儿童的睡眠,定期检查视力,培养体育爱好;而对于初中,要求家长适时适度对子女开展性教育,预防网络游戏成瘾和手机依赖;高中阶段要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国家意识和理想信念,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师和终身教师,幼年时期习惯、性格的家庭‘印刻效应’甚至不可逆转。”沈茂德校长说道,他认为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键词,这与王校长和谢主任的看法不谋而合。

●幼儿园学段的关键词是“陪伴”和“游戏”,和小学低年级段一样,在亲子阅读和游戏中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段的孩子正是发展自我的时期,需要家长给予更加细致的指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树立权威感,同时侧重培养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