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近30%青少年正在遭受心理危机,学校如何帮助孩子脱离“价值深渊”?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2021-09-24 | 1368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更希望这样的制度可以近一步扩展至中学阶段,甚至小学。”徐凯文博士谈及筛查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前期经过全员筛查,才可以及早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隐患或问题,尽早进行正确引导,问题严重时,可以进行及时干预,防止悲剧的发生。



基于此,徐凯文博士作为徕希心理产品总设计师,带领团队打造了面向K12学校的最完善、全面的心理测评及管理工具,再次强调了前期筛查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变化快,需要密切持续关注,而青少年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的表现形态更具隐蔽性,诊断、识别难度大。极端事件发生之后,极具传染性。不过好消息是,相比成年之后,在青少年阶段发现心理问题,治愈率更高。”


所以,前期筛查有着更为现实且必要的意义。


提到筛查手段量表,徐凯文博士表示其应具备几个标准:多维度、本土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不同需求可提供不同解决方案、以点带面。


“量表不应是一劳永逸,尤其针对青少年,应是多维度的。”徐凯文博士提到量表内容应伴随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它应是系统的一整套测评。学校也有必要明白,心理测评应是发展的、系统化的,绝不是一次性的,简单的调查问卷。


除此以外,我国也急需拥有本土化、拥有自有知识产权以及符合时代特点的心理测评系统。


徐凯文博士坦言,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心理诊断测量工具,还在沿用西方上世纪80年代的量表:一与时代、中国国情大大脱节,二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就好比现在我们大力发展自己的手机芯片不被美国卡脖子,研发我们自己的量表非常重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人自身特点出发,结果更准确。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知识产权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徐凯文博士及其团队负责开发的量表,其测量结果的准确率是西方量表的成倍多。准确预测学生出现危机情况的占比在90%以上,而使用西方量表经典量表准确率仅有11%。


量表只是第一步,筛查结果出来之后怎么做,这更重要。而一套行之有效、系统专业的心理健康管理工具则是必须。


“我们会为孩子建立‘心理档案’,尤其针对K12学段,我们通过系统的测评,可以看到孩子们每年的成长发展变化,其自我的发展,亲密关系的发展,同辈关系的发展,使用网络的情况,有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行为症状等等,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记录。”徐凯文博士说。


“测评之后,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存在某种危险,或是某种心理发展不均衡,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干预。通过举办各种心理健康的课程讲座,包括针对学生个人,针对父母的教育讲座,以及各种团体的活动等,与学校一起帮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进行性格的完善、人格的完善。”


徐凯文博士呼吁,我们不应该给孩子贴上‘病’的标签,孩子的问题始终是成长和发展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还是有一些孩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到了需要做心理咨询的程度,他和团队也会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帮助。



“学校的心理工作是一个大盘,是一个整体。”而徐凯文博士及其徕希团队的价值,在于通过信息化管理工具帮助学校更好地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精准筛查危机并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变化。


徕希心理致力于构建最全面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旨在连接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师及咨询室等各个环节,突破场景壁垒,共同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我希望在未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再是‘房间里的大象’。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正视问题,直面困难和挑战。而我们专业的责任,就是帮助大家、赋能大家去找到解决方案。”从事心理危机干预24年,接触、处理过大量真实的案例,目睹了大量悲伤的故事之后,徐凯文博士开始走向台前,带领团队帮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家庭,为中国的青少年们撑起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轨迹中度过时光最多、最长的场所,除了在标准之下配置、设立基本的心理指导部门,还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科学专业、多维度、全面的心理管理工具。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帮助孩子们从意识、价值、心灵多维度去探寻自身的意义。


*文章中配图来自网络


关于徕希心理

徕希心理致力于构建最全面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旨在连接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师及咨询室等各个环节,突破场景壁垒,共同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快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档案,有效监测并持续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校园危机发生的概率;利用可视化的咨询管理工具大幅提升咨询师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融合信息化技术,全方位赋能学校、老师、家长及专业咨询师。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