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高质量职业教育需要高水平企业参与。实践和经验证明,只有通过有实力的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打造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模式,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品质,办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05
落实公共财政倾斜职业教育政策
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意见》中提出“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笔者查阅了相关教育经费的政策性文件,近些年仅有《意见》就某一类型教育提出新增经费倾斜的规定,体现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支持。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测算,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
2019年我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显示,中等职业学校为17282.42元,还略低于普通高中的17821.21元。在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当中,差距最大的贵州省,中职学校的生均经费仅占普通高中的60%;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据统计,2019年高职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 44.43%,但经费占比仅为17.84%,规模与投入极不匹配。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普通教育相比差距明显,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要切实落实公共财政倾斜职业教育政策,以高强度财政投入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一是从教育层次看,重点投向中等职业教育。
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必须依靠加大教育投入,改变中职教育设施条件差、教学质量弱的局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2倍于普通高中教育。
二是从保障目标看,重点支持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生师比偏高、“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突出,新增财政投入要落在增加教师数量、引进“双师型”教师、提升职教师资水平、改善工资待遇等方面。
三是从投入对象看,应适当倾斜民办职业教育。
民办职业教育具有创新意识强烈、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响应迅速等特点,各级政府应无差别扶持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帮助民办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更好发挥民办职业院校的优势和作用。
06
打破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内卷”
促进职业教育融通发展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行业管理走的是双轨制,即:教育部门牵头负责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技工教育。
从学历层次上看,教育部门的职业教育包含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最高学历达到本科;而人社部门的技工教育虽然内部也有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之分,但学历层次仍归到中等职业教育,与教育部门的职业教育相比有较大落差。
从职责分工上看,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在学历职业教育领域的话语权更大;人社部门在国务院规定职责范围内落实好发展职业教育(即技工教育)的职责,并统筹职业培训,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主动权更大。
由于上述差别,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在共同管理职业教育过程中,建立了“各自为政为主、竞争大过合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门利益之争,造成了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内卷”现象。
笔者认为,各级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应跳出部门利益之争,通力协作,拿出更大诚意推动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融通发展,形成职业教育的合作共赢。
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作出表率,对技工院校的学历教育做到一视同仁。比如:参考独立学院转设的做法,在办学条件和标准等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加快推动一批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或者采取直接认定的方式把技师学院一次性转设为高职院校,并将部分高水平技师学院转设为职业教育本科。另一方面,人社部门在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任务上也要一视同仁,让教育部门管辖的职业院校共享职业培训方面的条件保障和政策支持。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引发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讨论,形成全社会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今日互动:
您认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有哪些?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