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家庭教育破圈了!
来源: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1-11-11 | 429 次浏览 | 分享到:


Q:我们了解到,除了对弱势群体学生展开研究,您对国际学校也做过诸多研究。那么,根据您的研究调查,国际学校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做得如何? 


闫嵘:是的,我目前所在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每年都招收大批国际学生,同时西浦的中国学生每年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这部分学生也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

 

我认为家促法的颁布对于国际学校和国际化家庭教育研究的意义更大。


我的团队曾对北京、长三角和大湾区许多国际学校进行了调研,访谈了很多国际学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我们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是国际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这些学校的学生同公立学校学生一样,面临很多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比如因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抑郁,因不良同伴关系而产生的孤独感、排挤、霸凌以及网络成瘾、数字化素养等问题。访谈中,很多老师都提到,由于平日学生住校,家长不在身边,有的孩子很封闭,有的进入国际学校之后出现睡眠和交往障碍。有些国际学校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会选择出国留学,甚至有的学生从初中就开始踏出国门。这些学生独自在寄宿学校或者海外生活和学习,缺乏父母陪伴,加上有些学校相关家庭教育服务跟不上,导致诸多心理问题频发,留学生中抑郁症的比例年年攀升,对于这些家庭教育问题,并没有引起家长、老师们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二是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目前,很多人对国际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存在误解,认为国际学校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和高考,比较轻松。但事实上,国际学校学生同样面临非常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只是学习方式不同,学业的要求和目标甚至更高。IB、A-Level等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由于英语基础差,有的孩子存在学科学习困难,面临比较大的考试压力。另外,有的国际学校的学生要面临双重压力——既要准备高考、又要准备国际课程的考试,这在疫情之后更加明显。压力产生的学业和心理问题也是家庭教育需要关注的话题。


调研中,不少学校提出要加强家庭教育,尤其是家校共育。因此,有的学校定期举办家长论坛,让家长更多涉足学校的日常工作,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当然,在做培训和干预之前首先要做好调研。比如:在学校,孩子到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表现是什么?有多少孩子有这样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剖析问题,这样的家校协同项目的质量才会有所保证。


03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亟待培养复合型人才


Q:关于家校协同的措施,家促法特别提到,要求学校为家庭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尤其把家庭教育列入教师业务培训的一环。根据您的观察,学校目前针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情况怎么样?


闫嵘:我认为这个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第一,量不够。这主要受制于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我们发现,在很多一流的中小学,专业课老师大多有985、211的学历背景,还有的是优秀的海归,但真正懂儿童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咨询的技术、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又能够承担学科教学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进而限制了培训的数量。


第二,质量有待提高。家庭教育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跨学科的综合领域,涵盖面比较广。但是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的家长们都向我反映过,学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从内容、模式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我们要提供给家长的培训项目应该更加丰富、高效和深入,能够真正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有关家校协同理念方面的培训不足。很多老师认为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门课教好,而忽视了家庭教育支持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重视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学位教育应当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共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Q:很多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这对您提到的问题是否有缓解作用?


闫嵘: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现在每所中小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然而,心理咨询服务是否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考察和商榷。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似乎功能发挥得不够到位,有个别学校的心理咨询从专业性角度来说形同虚设。


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学业来单纯谈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我认为效果不好。因为从事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务,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必须时刻关注家长的基本诉求。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心切,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前途。因此,很多学生的行为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学业压力而导致的。


成绩差的孩子可能会受到来自家长的批评、同伴的孤立、老师的鄙夷、甚至各种变相的惩罚,尽管有些的确出自好意,这些负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总之,脱离孩子们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学业成长来谈家庭教育,将有可能难以找到关键的切入点,导致家庭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所以,家庭教育应当紧密地结合学业压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Q:在家校社协同方面,国外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闫嵘:在家庭教育领域,我们借鉴了很多的国际经验及研究成果,比如很多经典的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理论都源自于国外。一些实际的方法和措施,比如正面管教、萨提亚等,也被引入到国内并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还缺少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很好解决中国家庭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显然,无论从家庭结构还是价值观等方面我们都与其它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中国家庭注重长辈的权威感;国外的祖父母一般不太介入隔代教养,但是国内许多年轻人将孩子的部分养育交给父母代劳。在同伴关系方面,国外是多孩家庭,而中国目前才刚刚开始鼓励多胎,独生子女比例仍然较高。这些家庭结构及文化方面的差异,都应该被纳入到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去。


所以,把立足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总结出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所有家庭教育的专业研究和从业人员而言,任重而道远。


今日互动:

您认为在家校协同方面,学校面临哪些困难?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