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国际教育步入调整期!教育大咖齐聚RAISE寻找“新”方向
来源:顶思 | 作者:萧奕 | 发布时间: 2021-12-18 | 645 次浏览 | 分享到:

12月1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指导,顶思主办的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苏州盛大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乘风破浪·创育百年”。众多来自中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齐聚冬日的江南水乡,千余位国际教育工作者线上线下参会,深度探讨交流教育发展趋势,共谋新形势下教育破局之道。


文  | 多多

编  | Eva


即将过去的2021年,一系列教育新政重磅来袭,引发行业大洗牌。教育从业者、投资者面临转型挑战。“双减”重拳出击,教培企业股价暴跌;民促法落槌,民办教育步入拐点;而与此同时,普高职高“五五分流”,职业教育迎来利好;“十四五”规划启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下一阶段教育描绘新蓝图……


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如何回归教育本质?教育从业者何去何从?未来教育将走向何方?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苏州开启破“题”之旅……


为期2天的大会,分为未来教育日和学校发展日。以1个主题论坛、7个平行分论坛、6个工作坊,以及国际学校之夜、人力资源峰会等多种形式、多个板块展开,涵盖热点话题、行业趋势、专业课题,以创新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齐聚RAISE寻找国际教育发展新方向,一同探讨新形势下的教育新图景。


12月17日,率先开启的“领袖论坛日”围绕未来教育趋势展开探讨,多位国内外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从不同视角洞悉、探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理解及战略布局。


▲大会现场


01 张东升:推进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建设


莫为浮云遮望眼,正是乘风破浪时。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东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教育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但各界领导、专家,国际教育机构举办者、管理者和服务机构经营者依然前来参加大会,反映出国际教育人的担当和情怀,执着与坚守。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是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2020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国际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国际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形势,他认为,从眼前和微观层面看,国际教育可能面临深度的调整,但从宏观和长远看,前景广阔,令人期待。


张东升表示,新时期中国国际教育的的发展,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国际教育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要积极参与教育全球治理,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经验。

▲张东升


02 徐康乐:国际化特色学校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对2021年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据顶思统计,截至2021年9月,中国大陆地区新增了43所国际化特色学校,学校总数达1358所,在校生人数超过60万,中外教师总人数达到10.5万。

从行业发展来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化特色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各类型国际化特色学校的发展为满足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的就读需求,服务城市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以及国际交往功能发挥了重大贡献。


徐康乐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行业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背景已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在2021年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凸显出教育行业的格局正在向着更加公平和有序的方向变化。这些政策为民办教育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指导和依据。


展望未来,“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中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进入新时代仍会一以贯之地施行。对外开放新格局下,国际化特色学校要继续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服务国家的百年发展重大战略。同时学校要紧跟政策、合规办学,提供优质、特色的服务,办令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教育从业者应该积极关注和参与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国家支持的新兴领域。

▲徐康乐


03 席酉民:找个支点改变教育

“只有了解海的运动规律,才能享受风浪的精彩。”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校长席酉民发表了《时代呼唤教育家》的主题演讲,他认为,现在的学生是网络一代,但深深被困在应试教育体系中,深陷内卷赛道不能自拔。学生入学时,已经高考筛选,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但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不难发现,不会学习、身体不强健、心理脆弱、空心病、巨婴、适应环境能力差等情况普遍存在。为什么社会各界如此倾心的教育,却产出了大量不合格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想像我们面临挑战的艰巨性。


有一位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在2014年说,未来15年内,如果教育不变革,美国的大学会有一半面临破产。有人认为他哗众取宠,但他为教育敲响了警钟。事实是他放言后几年时间,美国的大学关了三四百所,疫情袭来,世界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要么被颠覆甚至破产,要么通过颠覆性创新变革升级。擅长于应试的中国教育,挑战更大,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育人过程都需要快速调整。


未来的教育怎么办?西浦一直在努力,试图通过西浦的创新和呼唤更多教育家为支点,以研究和探索未来教育为杠杆,来撬动中国教育变革,促进教育转型。为此,西浦已经完成“五星教育战略”布局:围绕西浦愿景和使命以及未来教育理念,以西浦资源和西浦网络为支撑,通过西浦1.0(专业精英教育)、西浦2.0(行业精英教育)、西浦3.0(教产社融合的教育创新生态)的实践,以及以附校方式进行基础教育实验和以合作方式对数智时代新职业教育进行探索,来影响教育全产业链的创新升级,并以人才、研究和面向未来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服务社会。


席酉民认为,要真正实现这样的教育使命,急需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理念转型,更需要社会关于未来人才和教育理念的大讨论,让人们真正认知和追寻有价值的教育,为此在今年11月11日专门发起了“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的行动,目的是通过寻找引发社会各界的教育大讨论,促进教育回归本质!

▲席酉民


04 王嘉鹏: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帮助他们完成梦想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世界联合学院国际理事会理事,中国理事会理事长王嘉鹏走上演讲台,分享了自己12岁遭遇空难受伤、卧床治疗五年的经历,诠释了母爱伟大和教育改变命运,激发他从事教育的工作的梦想。


17岁那年,他幸运地考取并成为挪威世界联合学院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当时的校长激励他挑战自我,在挪威的雪山上学习滑雪和高山速降。1999年,他参加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为中国夺得两枚金牌。


“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王嘉鹏分享了UWC创始人柯坦的这句名言。他说,作为教育者,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帮助他们完成梦想。“我们希望培养更多有梦想的实干家。”

▲王嘉鹏



05 刘烁炀:共建国际教育的生态圈


对于国际教育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去发展,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新东方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总经理刘烁炀提出了生态圈、生态链和生态位。


第一个叫生态圈。生态圈,是一个圈层,它的稳定特别重要。我们的国际教育在过去30年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了多样性,我们的行业多样性,其实就是生态圈。只有保持物种多样性,才能维护生态圈平衡。那新东方在这里能扮演什么角色?比如说在若干个和我们学生相关的领域,新东方扮演的角色,我们并不想去做一个叫做主打角色。我们在和国际学校一起做双螺旋DNA的陪伴式成长。比如说在很多在国际学校里面有一些学生,他可能有语言培训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有那么多从业者,那么多个角色来去一起推进语言培训。于是我们发现大家各自展现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不断地自我迭代、自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