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招生大战”血拼!有人年赚百万三套房,有人工资不够交房租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多多 | 发布时间: 2022-01-07 | 415 次浏览 | 分享到:

岁末年初,京城各大国际学校“招生大战”热血上演。招生说明会、校园开放日、国际教育展,“抢娃组合拳”环环相扣,各学校的招生团队无疑是这场“持久战”冲锋最前线的战狼、战神。但今年,疫情持续、留学降温,“招生大战”深陷寒冬……


文 | 多多

编 | 天悦


很有意思,国际学校招生团队的老师们个个精通升学政策,深谙家长心理,无论面对现实版《三十而已》里“双商在线”的中产妈妈顾佳,还是《小舍得》里的“鸡娃狂魔”田雨岚,他们都游刃有余。


这个群体中,既有摸爬滚打20年的“老炮”,也有新入行的“菜鸟”。有人赶上“风口”年入百万,在北京拥有三套房;也有人低谷返贫,工资不够交房租。有人为完成一单业绩,误导孩子错换人生;也有人信守约定,帮“学渣”改变命运。


他们身后,京城国际教育产业的“春秋战国”“群雄逐鹿”轮番上演。


01 格局大变:从各校内卷到“三分天下”

“我们的冰球场全球领先”“小学初中全外教授课”“马术、高尔夫课课程彰显学校特色”“双轨制课程,中高考和留学可兼顾”……2021年岁末,北京东三环富力万丽酒店,一场云集30多家国际学校的教育展正在进行。这本该是各校招生团队比拼实力的大型现场,此刻却出奇的平静。


顺义某国际学校展位前,90后招生老师张楠手上的登记册只记下四五位家长的电话。一整天,她勉强加到十位家长的微信。前年此时,一场展会,找她登记预约探校的家长超过30人。


一位家住附近的奶奶坐着电动轮椅穿行于展台之间,购物袋塞满招生宣传册。奶奶操着老北京口音说,她家户口划片的小学初中都不错,但她身体不好,无力照顾孙子孙女,打算为两个孩子物色住宿条件好的国际学校。


张楠翻出手机里学校宿舍的照片给奶奶看,还放了一段孩子宿舍的小视频。得知俩娃一年学费30万左右,奶奶不免有些犹豫。


▲一位奶奶坐着电动轮椅参加国际学校联展

每年11月起,北京各大国际学校会在主办方邀请下汇聚到大型会展中心办展。逛冬季展会的家长大多初次接触国际学校,入学意向尚不明确。只有少数家庭有转学、插班需求。而五月到七月的展会,伴随幼升小,小升初、中考的节奏,参与的家庭大多择校意向明确。


展会对招生团队而言更像“熟人社会”,彼此身处不同学校却早已相识。学校相互竞争又同病相连。往年“招生大战”仅在国际学校之间展开,如今却“三分天下”——原本神秘高冷的公立高中国际部加入战斗,提前锁定成绩优秀的孩子。“双减”推进,中考体育分数占比增高,多家体育机构依托展会成为新宠。


▲招生老师等候家长前来咨询


02 动荡返贫:小家庭遭“双减”重创

北京提供国际化教育的学校超过100所,分为三类。一是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二是民办外国语学校,三是公立高中国际部。其中,民办外国语学校数量最多,招生抢娃竞争最激烈。张楠所在的民办外国语学校,招生团队有四五名员工,每年要完成数百个招生名额。


结束展会,张楠回到租住的小屋,泡一杯方便面,和女儿视频通话。两岁的女儿隔着屏幕,小手比划着唱起儿歌。说到孩子,张楠不免伤感。去年女儿刚被送回老家时,远远看到梳马尾辫、戴眼镜,轮廓类似张楠的女性,便手舞足蹈喊妈妈,近看发现不是,立刻哇哇大哭。


从11月起,所有周末都被展会占满,一周七天连轴转。即便如此,张楠的考核业绩仍不及去年和前年一半,每月到手只有七千多元。


2021年落实“双减”,张楠的丈夫刘勇供职的海淀黄庄“宇宙补习中心”转眼沦为“过气网红”。作为教培机构曾经的“王牌教师”,刘勇失业这半年里,录过直播课并偷偷“拼班”给老学员补习,赚点生活费。


老家房贷每月5000多元,北京房租每月6500元,刘勇的社保暂时挂靠在朋友的小公司,每月自费交2800元。“拼命省吃俭用,还是入不敷出!”把女儿送回老家暂时由父母抚养,他俩从月租6500元的两居室搬到30平方米的小公寓。


张楠和刘勇老家天津武清,高铁进京车程不到20分钟。8年前,他俩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刘勇入职海淀知名教培机构,张楠加入某大型国际学校招生团队。行业红利期的辛苦打拼,让他俩不到三年便存下70多万元。在武清高铁站旁买下140多平方米的新房。


本打算明年女儿三岁送进张楠学校的双语幼儿园,享受内部员工优惠价。然而此刻,连20块钱叫个滴滴,10块钱买杯奶茶也只能一咬牙算了。


而刘勇失业后,频繁辗转天津,求助长辈和老同学,希望通过内推回到公立学校,打算之后全家结束北漂张楠觉得,此时他们正在应验一句话:“时代的每一粒灰尘,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03 风口暴富:“前浪”年入百万三套房

面对京籍孩子回归公立学校的“转学潮”和外地来京求学生源的锐减,顺义某国际学校70后招生老师杨峰感慨,从业近20年,如此变局前所未有。杨峰的办公桌上,一盏青瓷茶壶,泡一小杯陈皮普洱,“佛系中年”的人设不言而喻。对比工牌上十年前的证件照,他的发际线明显上移。


去年一整年,杨峰所在的招生团队人员动荡,新同事频繁入职离职。身为“前浪”,杨峰偶尔跟新人聊聊“江湖”的过往,传授一些“游说”家长的话术。2003年,杨峰从民办大学辅导员的岗位辞职,进入当时新创办的这所国际学校。


2005年到2015年,杨峰亲历了国际教育高歌猛进的十年。他自嘲:“赶上风口,猪都会飞!”那时仅靠接听咨询电话,接待家长探校,拿提成,他的账户两年暴增100多万。2005年到2010年,杨峰先后在顺义、朝阳、昌平买下三套房子,35岁前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杨峰说,国际教育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京城教育的格局,当孩子升学有了多元化选择,家长群体也逐渐裂变出多个圈层、门派:海淀圈、顺义圈、朝阳圈、昌平圈。其中“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个性最鲜明,在全国都出了名。


他说,海淀家长大多是高考的受益者,供职于体制内或国企。即便对公立教育不完全认同,但依旧笃信。他们大多会在义务教育学段首选公立学校,高中阶段再根据孩子成绩选择普高、公立国际部或民办国际学校。


顺义家长则大多受过海外高等教育或有外企工作背景,普遍经济实力雄厚,更愿意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


在杨峰看来,昌平和朝阳的家长圈“北漂”中产居多。相比“海淀妈妈”,他们缺少安全感,经济实力也不及“顺义妈妈”,在公立学校与国际学校之间,在中高考与留学之间,永远纠结不休。买学区房去海淀?放弃公立去国际学校?回老家高考?从国际学校转回公立?从这所国际学校转到另一?一部分家长饱受“选择性障碍”的折磨,折腾得身心俱疲,另一部分家长则彻底“佛系”“躺平”。


而对于杨峰,眼下月收入只有几千元,他依旧一脸风轻云淡,毕竟房产增值和房租收入是他坚实的后盾。


04 困境突围:转型“招生直播达人”

疫情持续这两年多,授课、考试、作业、家长会都在探索线上模式。招生团队则身处危机中心。从前类似“接待员”“人工客服”的工作模式濒临崩溃,不得不在困境中创新突围。


“灯光,机位,音效,剪辑、配乐,这一年多,我们‘跨界’成了主持人、记者、导演、摄像师、剪辑师,都可以办节目直播带货了!”完成新一期的直播节目,昌平区汇佳学校招生团队的老师们苦笑着说道。


汇佳虽为办学20多年的老牌国际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生源不仅来自北京本地,很多孩子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然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开放日、探校活动一律取消,入学测试转到线上,这意味着潜在生源流失,招生工作后继乏力。


一位资深招生老师回忆,2005年到2015年,那时国际学校招生仰仗主流媒体。报纸、电视、网站,飞机上的杂志,商场、酒店、高档社区电梯里的移动电视,“招生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当下,互联网营销花样辈出,自媒体、视频号、直播,大行其道。大家决定尝试拍视频开直播,把招生阵地转移到家长的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