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北京发布民办在校生5%限令,民办教育“瘦身”提速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安欣 | 发布时间: 2022-02-23 | 107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意味着在未来,“公参民”学校将彻底出局,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资本化的终局。


当然,各地逐渐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的政策将时间点都卡在了今年年底,意味着今年秋季,对于公参民学校的治理也迎来大结局。


实际上,很多“公参民”学校民转公、更名已经在路上。


03 优质民办迎来机遇,特色办学将成趋势

回到最初的问题,多地出台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不超过5%,很多家长担心,未来是不是不能读民办了,或者读民办风险越来越大了?其实不然。

一方面,除了广东等沿海地区民办中小学占比较高之外,大部分内陆城市民办中小学在校生占比并不高,前文也提到,根据2019年数据,有15个省民办小学在校生规模占比不超过5%。事实上在沿海或者其他发达城市,区县占比也并不相同。


以北京为例。2021年海淀区在幼升小招生中,共有17所民办学校参与,民办校的占比为12%。东城区几乎没有民办学校,西城只有两所民办学校。民办学校较多的朝阳区、顺义区和昌平区,但这些几乎是纯民办学校或国际化学校,不太涉及“公参民”。


另一方面,政策本身是对民办教育的一次规范,对于合规办学的优质民办学校来说,仍然是利好。


此外,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也是细分教育需求的重要承载体,“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一系列政策落地也将带动优质民办院校的新发展机遇。但前提是,未来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应当遵循公益属性。


有资深教育人士也表示,控制合理比例,而非一刀切的让民办中小学停办,核心在于保障承接潜在的教育需求,以及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教育选择权。


因此,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教育供给也是未来民办中小学发挥自身价值,成为义务教育重要补充的核心体现。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去年在介绍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时,对于未来民办教育发展特点的阐述中就提到:未来更加强调民办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提供多元化教育供给。


换个角度看,新政策的落实,意味着民办教育“利空出清”,优质办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今日互动


对于民办教育未来走势,您有哪些新的思考?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