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感恩心缺时,他的‘空心病’就严重了,他的孝敬心、责任心缺失时,
文 | 多多
编 | 天悦
去年12月,一条“15岁初中女生当街暴打母亲”的网络视频,引发网民“论战”。视频中,女孩坐在电动车座上,用力推搡她的妈妈,甚至大打出手。女儿大逆不道?妈妈说好给孩子买手机却出尔反尔,孩子尊严受损崩溃大哭?为此,网民分裂成两大阵营。
而在饱受吐槽的电视剧《女心理师》里,“习惯性自杀”的少年数次通过预备跳楼的方式来宣泄不安情绪,以达到自己的诉求。
这些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暴露出成年人与孩子的价值观冲突。
当家长和孩子的价值观冲突严重时,
“空心病”与抑郁症的外在表现十分相似,因此在精神医院容易被诊疗为后者。然而,那些治疗精神疾病的传统方法往往很难被有效用到“空心病”上。
而抑郁症则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其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风险,危害远不止“情绪抑郁”这么简单。老年人、青少年、孕产妇、
来自中科院心理所去年公布的“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筛出率达到24.6%,每4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有抑郁症状;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报告指出,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正在恶化。
“当一个孩子感恩心缺时,他的‘空心病’就严重了,他的孝敬心、责任心缺失时,
徐凯文博士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时都在接受传统文化、国情背景等因素的熏陶。因此,中国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文化元素关联紧密,为做好危机干预工作,提前了解中国青少年心理特色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引进中国文化元素解决现在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2022年新年前夕,徐凯文在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指导、顶思主办的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分享了他的最新观点。
徐凯文说,在中国文化当中,价值观是我们的良知。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什么叫道心?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叫明德?本然自明之德。孟子讲
当良知被蒙蔽的时候,人在做一些被自己内心或者外界看来没价值、没意义、不符合良知的时候,就会自我否定。
什么是“人之
徐凯文认为,教育要改变“教什么”的问题。除了教知识之外,要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缺德、缺美、缺劳、缺体”,这些部分都要补回来。这个德是什么?
湖南师范大学的燕良軾教授做了20多年有关青少年良心的研究,提出良心有“八心”——感恩心、孝敬心、责任心、是非心、恻隐心、羞耻心、宽恕心、诚信心。
徐博士与燕教授合作对大学生、中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非常让人惊讶。当一个孩子感恩心缺失,他的“空心病”就严重了,他的孝敬心,责任心,是非心的缺失与空心病高度相关。
教育需要改革和反思。为什么“双减”要整治校外辅导机构?因为功利的应试教育
从古至今,“立德树人”都是教育的根本,如果离开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就会制造出大量的青少年抑郁和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孩子不健康不快乐,成绩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徐凯文认为,教育改革是呼吁价值回归的结果。减负,家庭教育,然后依据中国文化进行心理干预,不仅用西方的方式,更要引进中国文化元素,解决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学校作为青少年长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核心场所,在强调培育本土文化层面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护航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些国际化
宏文学校青岛校区给顶思分享了该校的做法。据该校文化拓展中心主任刘晓帆介绍,学校整体教学框架和构思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用“新六艺”进行教育分类:礼、乐、射、御、书、数,将东方智慧跨文化、跨学科,深深植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新六艺”中,“礼”是培养塑造学生道德情操、言谈举止、文明礼仪、守法尊约;“乐”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射”训练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御”是锻炼学生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及竞争意识;“书”是培养学生善于涉猎多元文化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数”培育学生的学术能力等。
可以说,将西方的全人教育与东方的传统文化实现了紧密融合。学习知识,滋养心灵,完善人格,同步进行。
刘晓帆说,学校每年都举办国学知识竞赛,不仅中国学生和老师参加,外教也参加。而且外教对中国文化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每年大家都会集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集中的学习和展示。
情感交流方面,宏文学校将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契机。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无论从服装还是活动主题,都让孩子在互动中感受祖先留下来的优秀财富,感受孝心、感恩心、友谊、尊师重道等精神内涵。
即便是西方的感恩节,学校也设计了中国文化主题。学校的开学、毕业典礼,都会强调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对家长的感恩。
刘晓帆认为,培养中国孩子,最应该运用好中国元素,这是中国人的自然属性。中国文化、东方智慧是我们的根。
无独有偶。一直坚持扎根中国、放眼国际的乐成教育,也是探索中国文化与国际化教育完美融合的典范。乐成“四合院幼儿园”,从开园之初便成为国际教育圈的“网红”。他们将孩子的成长过程贯穿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情景中:百年四合院,参天海棠树,一笔一划、一景一廊,打造充满中国式人文情怀的生活场景,言传、身教、境教,缺一不可。
虎年春节,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开启了中国年文化主题的教育行动。“年文化”的浸润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幼儿园升级了中国年文化教学计划,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点,设计了系列年文化体验项目,开启一场真实场景中的深度体验:亲情、友情、孝心、分享、包容、感恩,孩子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慢慢体会。
一起熬腊八粥、腌腊八蒜、磨豆子、包饺子,写春联、写福字、画脸谱、糊灯笼、捏老虎、制作春节微观造景等,中外教师和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中国年味背后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