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国际学校“黑马”凭什么一路闯关稳居大湾区“顶流”?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顶思 | 发布时间: 2022-11-18 | 10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位于广东佛山市东南角,背靠珠三角工业重镇,德胜学校(国际)自2011年创校以来,多次历经民办校大洗牌,它却一直稳如泰山。2019年,学校IBDP的成绩位居广东省第一,2021年IBDP平均分高达40分;近两年德胜国际3名学生斩获IBDP满分,95%的学生被世界Top 50名校录取,在大湾区300多所国际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强“黑马”。


“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有一节课让我印象深刻,那是10年级的学科哲学课。这节课是关于‘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教育对我们认知社会产生影响,以及现实本身的表象是如何具有欺骗性的。我大吃一惊。我意识到周围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都可能是假的。挑战既定的好与坏、质疑现状、对抗权威及其强加之物的冲动,从此成为我的一部分。”2022届获得IB满分的蒋启瑞正在南加州大学学习哲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德胜国际的这堂选修课为他意外地打开了通往哲学的大门,在IB拓展论文(EE )中他也选择了“哲学”这一超出课程要求的高难度挑战主题。


自2017年起,德胜学校(国际)(以下简称德胜国际)高中毕业生的IBDP统考平均分年年递增,2019年更是以广东省第一的成绩站在顶峰。2021年,德胜国际第五届毕业生中, IB考试平均分提高至40分。2022年,在疫情笼罩下,德胜国际坚持参加统考,最后获得平均分38.3分,35%的学生获得40分以上高分,位于全国前列。


历届毕业生获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录取,今年的毕业生中95%的学生被全球Top50名校录取。虽然名校录取不是教育的终点,但是高录取率直接反映了德胜国际的人才培养与海外名校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校友面试官曾分享,在哥大面试报告要求中有两个关键要点:求知欲,价值与兴趣。具体来说,是否有意愿尝试探究不一样的领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同龄人比起来是否能脱颖而出的背景。在众多藤校中一些核心的关注点包括:具有吸引力的背景,自我激励,专注,独特的意见,为学校做贡献。这些特质同时是诸多海外名校共同的价值追求。但这些不是靠短期的背景提升就能实现,而是需要一个更为系统的、长时间的培养。


德胜国际高中年级主任简子惠说,为了能帮助学生寻找到成为学者、领袖和全球公民的意义,并能更有同理心地服务社会,学校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环境,打造了关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支持体系。


01持续探索学术兴趣,追求卓越


德胜国际开设了横跨六个年级初高中的课程体系,以IB教育理念和课程框架贯穿始终,同时IB课程以学术性著称,所以在个性化支持体系里,学术辅助是重要的一环。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步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并聚焦。


2021届IB满分状元周键翀在德胜国际学习了六年,对生物科研产生了浓厚的乐趣。除了课堂上的专业学习,他在课堂外的校本课程里继续深度钻研。从小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周键翀把目光放在近年河口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展,他开始担心河流水质对河水灌溉的水培作物的污染,最终,他决定探究能够缓解重金属对作物污染的助长剂。


在IBDP课程的EE论文中,他对水杨酸在缓解农作物中铜污染导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师和他一起分析探讨相关的话题,让他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并优化自己的研究,在EE评分中获得了高分认可。

▲周键翀(左二)在实验室做研究

简子惠介绍,学校从九年级起就开设科研能力、数理科研等校本课程,手把手带领学生接触科研的基础规范步骤。每年学期末,利用考后活动周,年级组还会开展科研研讨会(Research Symposium),利用跨学科学习的优势,鼓励同学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而另一边,在文科学习上展现天赋的蒋启瑞在课外辅助课程CCA上大放异彩。CCA分为三大领域:


  • 艺术表演(合唱团、弦乐团、流行舞蹈);

  • 运动(橄榄球);

  • 社团(模拟联合国、STEM、媒体社、图书馆、计算机、桥牌、创意美术)。


学生们在大的领域下按照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开展跨学科及跨年级合作。简子惠说,课外辅助课程CCA并不是“兴趣小组”这么简单,更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机会。每周四节课的课外辅助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浸泡”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且能够开展专题研究,甚至带着深度研究的成果参加海内外竞赛。


蒋启瑞是校“模拟联合国”参赛队伍的常驻代表。在这里,时常能看到他唇枪舌剑,思维的火花四溅。经过层层选拔,蒋启瑞曾作为理事长参加了全国高中模拟联合国大会。这些课外社团成了学生们的兴趣基地,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术素养。

▲蒋启瑞(左一)参加世界“学者杯”耶鲁决赛获得金牌

除了课程活动资源及校内师资辅导外,学校还搭建了强大的海外导师资源库。专家资源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到牛剑藤的终身教授,从港中文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到华南理工大学光谱物理学的教授,横跨人工智能、天文学、经济商科、建筑、社会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希望学生们能通过和这些一些专家接触,学习到知识、科研方式、甚至是为人处世的哲学。”简子惠说。


目前正在牛津大学物理哲学系本硕连读的胡清雁是最早享受到名师资源的同学之一,这段经历也使她对物理的热爱从懵懂的“萌芽”到坚定的“扎根”。


“高一的时候,我接触的Von Klitzing教授是1985年物理诺贝尔奖得主,他的主要发现是‘量子霍尔效应’。上课时他并没有着重去讲学术内容,而主要是描述他的个人经历和研究生活。他很开心地跟我们分享他得诺奖后见到了女王,吃到了丰盛的晚宴等等个人经历,言语之中尽是喜悦,还告诉我们科学家会如何兴奋地确认到标准一千克的铁块模型被完好无缺地保存在研究所。”胡清雁回忆起当时在高中的这段和科学家“0距离”接触的经历,仍难掩激动。


相较于抛出高深的学术问题,教授展现出的对物理的深厚感情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她。

▲Von Klitzing教授和德胜国际的学子在一起

02领袖力量,蜕变成长


个性化支持体系里除了关注学术,还关注人本身的成长。作为一所IB学校,德胜国际的校长陈庆年表示,德胜国际一直贯彻着IB的育人理念——希望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追求卓越,同时具备同理心,能够成为服务社会的终身学习者,这也是学校的办学使命。


在德胜国际,学校搭建了领袖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同理心,通过身体力行,服务学校、社区和社会,成长为“公仆型领袖”。简子惠强调,领袖培养并不是“精英学生”的专利,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提供纵向培养领导力的平台,具体包括学生领袖会、House家族体系、CCA领袖等。不少学生在这里经历了蜕变。


刚刚从德胜国际毕业的梁冠声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刚来德胜国际的他成绩中下游,而且纪律问题也让老师家长头痛。经过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引领,梁冠声一跃蜕变成为学校的家族领袖,不仅成绩从崩溃边缘达到学校要求,并且成为了众多学弟学妹的榜样。


梁冠声所在的家族体系是以“忠义仁勇”为核心理念建立的岳飞、花木兰、韩信、穆桂英四个家族,家族活动贯穿学生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体育运动、知识竞赛等。


2021年暑期,梁冠声作为岳飞和穆桂英家族(岳桂联盟)的家族长,接到一个任务——筹划学校的期末考后“夏日音乐节”活动。自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他就在思考:如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何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为此,他主动联系老师、有才艺的学生,甚至专门联系了校外的资源,最吼成功在学校泳池举办了一场经典的夏日音乐会。同学们载歌载舞,既庆祝暑假的到来,也为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


“自己的个人品德修养、处事能力、主观能动性都同步得到了提升。肩上的责任感不断推动我向前进,也促使着我带着荣誉感成为一个充满抱负的领导者。”梁冠声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