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内地港澳恢复自由通行,大湾区国际教育埋下哪些神秘彩蛋?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顶思人才 | 发布时间: 2023-02-13 | 34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布通知称,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2月9日,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这意味着两地人员交流将更加频繁。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关口,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教育发展将迎来哪些利好?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重磅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直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进行了全面规划。粤港澳大湾区(the Greater Bay Area)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并将对标后三者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的大繁荣。“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这意味着大湾区国际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认为,粤港澳教育全面合作是为打造优质的港澳居民生活圈的港澳所需,是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教育高地的湾区所向,是为打造国家认同教育示范区的国家所期。


012023年,大湾区国际教育埋下多少“彩蛋”?


根据顶思研究数据统计,2022年新增的32所国际化特色学校中,广东新增12所,独占三成以上,领跑全国。华南地区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增长最快的大区。


其中,广州数量最多,达到7所,新增校数量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其次为深圳,新增3所,另有东莞和中山各有1校新增。


从国际化特色学校现有总量上来看,广东234所学校的总量,远高于排在第二名的江苏省,后者当前国际化特色学校总量为168所。


从广东的国际化特色学校分布来看,234所国际化特色学校分布于21个地级市中13市中,粤港澳大湾区9市悉数在列,而其中,深广佛莞作为省内GDP前四名,同样在国际化特色学校数量上名列前茅。


马早明表示,粤港澳交流全面恢复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其中,受政策惠顾,广州南沙区、深圳前海区域、珠海横琴岛区域的国际教育将大有可为。


2021年,南沙区“十四五教育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标准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端国际化学校,南沙区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适合的教育推进区域教育发展效果明显,形成“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世界”的优质均衡创新国际化教育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教育高地,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根据顶思统计,南沙区已有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广州南沙修士倍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ULC剑桥国际高中等国际化学校。


深圳前海片区在《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已被确定为深圳城市中心,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定位为未来整个珠三角的“曼哈顿”,规划中的前海合作区将侧重区域合作,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中心,并作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前海开发区已获国务院批准为“前海经济特区”,曾被媒体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目前,深圳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深圳荟同学校、深圳市坎特伯雷国王学校


横琴岛是珠海146个岛屿中最大的一座岛屿,与澳门三岛仅一河之隔。考虑到横琴岛特殊的地理位置,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其主要目标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其中一个战略定位是,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2022年3月,有全国两会代表建议,允许港澳高校在横琴深度合作区独立办学;创新政、产、学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通过横琴窗口加大中外人才“走出去”以及“引进来”的力度;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澳门高校“跨境授课”试点,构建协同联动、优势互补的高等教育产业链、创新链。


该区域已有哈罗礼德学校、容闳公学、珠海德威国际高中落地,国际化程度较高,初步形成了国际化教育的新格局。规划面积仅86平方公里的珠海横琴岛有望成为大湾区国际教育发展的下一个高地。


02多管齐下,推动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


内地与港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据教育部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目前已设有4所港澳子弟学校,另外还有29所学校开设了港澳子弟班,涵盖学前至高中阶段,为在内地(大陆)居住生活的港澳台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马早明指出,虽然港澳子弟学校和合作办学已在开展,但不论是港澳子弟学校还是合作办学,目前都存在实践层面先走,法规制度仍有滞后的情况。


目前,内地与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和内地港澳子弟学校分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举办。马早明认为,二者本质上并不是中外合作办学性质,也不属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实际办学中对于“外籍”的定义存在模糊。因此,该领域目前还需要更加明确的法规条例提供支撑,如出台《内地与港澳台跨境办学条例》等,以便日后的规范管理。

▲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在2021年揭牌

另外,马早明提到,目前针对港澳子弟学校的相关法规条例尚不成熟,包括教师的执业资格、课程教材以及办学法人资格等问题。“现在很多是实践层面先走,相关规范、制度、法规等还有点落后,但是不影响整体先运行起来。”


比如,广东省允许港澳子弟学校聘用港澳师资,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香港教师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经认定合格获得教师资格方可在内地学校任教。对此,他建议:


允许持港澳教师资格的教师经培训后在两地任教;


实行教师合作培养,让在职教师在内地接受进修培训;


组建跨境校长、教师专业联盟和专业学会组织,认定经过合作培养及培训的港澳教师资格,允许其在大湾区内自由执业,并扩大内地师范院校在港澳招生人数;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发展中心、共同教材研制中心和校长培训中心等;


可以允许粤港澳中小学校长及教师跨境任职;


可以先在粤港澳接对子的姊妹学校中先开展,增加港澳教师对国情的认识和对内地教育制度及课程教材的认知。


马早明认为,如何推动粤港澳在评价方面进行交流与对接是大湾区教育全面合作发展成败的一个关键点。他建议,在学籍与考试上,探索四校联考,香港文凭考试和内地高考的分数对照制度。基于教育评价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更好地融合交流和平等地受到三地认可,应当建立适合大湾区的标准考试制度或资历框架,加强香港文凭试和澳门四校联考与内地高考的对标对接,为学生跨区域升学创设条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流动。


03高校融合发展、人才签注新政激起新动能


除了国际学校和港澳子弟学校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层面,近年来,内地与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推动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有3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包括将于今年9月首招本科生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此外,媒体报道显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已经批准筹备设立,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也正积极推动合作办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