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学校职场男老师集体失踪背后:被边缘化、幸福指数低、进退两难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张瑶 | 发布时间: 2023-03-16 | 9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女儿国”独霸天下,男老师岌岌可危?教育界一直流传着男教师是“学校头号弱势群体”的说法。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让他们沦为“少数群体”。在国际化学校的职场深处,男教师的生存境况到底如何?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男性教师占比分别为45.63、42.2%、29.28%,学前阶段这一比例仅为2%。调研显示,部分地区和学校女教师比例远高于上述总体比例,不少小学只有清一色女教师。与20年前相比,各学段男教师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虽然相比于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男性教师的占比均有所提高,但是教师性别队伍结构失衡问题依然显著


近几年全国两会不少教育界委员代表提出关切。比如,2021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就指出,随着年长男教师退休,我国中小学男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将更突出。


同样在国际化学校,这样的问题也不少见。顶思调查发现,在上海某国际高中,在过去三年教师招聘过程中,男女比例约为1:9。这对学校教育和男生性格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该校校长无奈地表示,如果有更多的男教师投简历,在条件同等或稍弱的情况下,还是考虑优先招聘男教师。


作为“少数群体”的男教师在近年来的生存境况也得到了关注,多项调查显示,收入、家庭负担、社会地位等因素都在影响男性选择教师行业和男教师的幸福指数。在这一系列隐痛之下,也有男教师发声——男性教师是少数群体,但不是弱势群体!


01 小学成天加班,男教师“是块宝”


“喜欢孩子吗?”北京某新创国际学校校长在面试中向张庆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给出肯定回答后,张庆在几日内就收到了学校offer。经历“双减”后,一直在教培机构工作的张庆终于如愿跳槽到国际学校。


带小学一年级,教语文。每周教学22课时,班主任4课时。35岁单身,几乎没有约会时间。


就在采访前一天,张庆刚经历了一天上7节课的“大高压”,身体出现“嗓子痛、乏力”的明显症状,“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大脑不想再思考”。张庆说,学校节奏太快,加班是常态,“学校每一位教师包括外教都是经常性加班”。由于工作机会来之不易,张庆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也给予了高期待。在小学阶段,既要准备好看的课件,也要设计有意思的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国际学校的假期要比普通公立学校长,但在放假前,张庆要“抢课时”,多上课。平时不敢请假,一旦缺课非常难补。“每个老师上课风格不一样,也很难代课。进度一旦慢了,再去补就手忙脚乱。”


数据显示,小学男教师要明显少于其他学段。张庆认为,小学男老师要事无巨细地处理各种问题,这可能会“劝退”多数男性。张庆现在身兼班主任一职,得到很多家长追捧。不少家长向他反映,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都围着女教师转,希望有男教师能陪伴孩子,尤其是小男孩更需要男性教师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独立。被委以重任后,张庆越来越忙。


“每天要处理孩子各种奇葩问题,比如同学拿了自己的笔,橡皮擦不见了等。这些琐碎的事情占用了大量时间,男老师们还得耐心应对。”


像张庆一样的男老师们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目前,张庆所在的学校男教师单身比例不低,他们都渴望接触更多优秀女性,无奈机会鲜少。“学校搞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是老师个人问题方面,学校好像目前没有联谊等活动计划。”


02 非主学科男教师,躺平自由自在?


现在28岁的吴辉,运动员出身,当过2年兵,误打误撞进入了重庆某知名国际学校成为小学部体育教师。在进入国际学校前,吴辉曾在大学毕业后被当地公立学校优招,获得编制,成为体育教师。


“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再加上时不时被安排接待、应酬等,耽误自己在体育专业上的发展。”吴辉回忆当年在体制内试水半年后,立即丢掉“铁饭碗”来到国际学校。学校对体育的重视让吴辉迅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师清一色1米8大高个,外形俊朗,堪称学校“男模”队,“学校语文数学老师开会经常说,咱们学校的王牌是体育课。”吴辉笑称。


吴辉除了是体育老师,还是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6点起床,6点半左右到学校,先去操场上锻炼一个小时,“孩子们每天7点多到学校看到班主任在锻炼,就会慢慢形成健康意识。”为了让自己每天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吴辉每天早上起来要捯饬头发,洗头发、喷发胶发蜡做造型,“就是想让自己每天开心一点”。


虽然吴辉目前的工作是一片“风和日丽”的状态,但个人时间也经常不受控制。对于身边经常有人说,“体育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等这些副科老师工作轻松,没有升学压力”,吴辉不以为然,学校运动会、周末体育比赛、寒暑假冬夏令营……老师们往往在这些活动里起早摸黑地准备,忙前忙后。外加上承担班主任职务,吴辉以往喜欢的踢足球、健身、做户外运动等爱好只能忍痛割舍。“现在不敢登山户外骑行,怕没有信号,家长联系不上。”吴辉苦笑道。


03 中层男教师处境进退两难


咽喉炎复发。工作几年下来,李宁最大的感受是“辛苦”,身体每况愈下就是最直接的信号。学生比赛、教学任务、培训任务、教师比赛、学生成绩波动等一系列事情堆积成山,超负荷连续加班,每天晚上十二点下班,积压很久的情绪瞬间崩溃。李宁当时坐在办公室不停流泪。“晚上回去睡一觉就好了”,李宁苦笑道,这是男教师自我调节的“妙方”。


李宁在教学上表现卓越,目前在中部某三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担任中层干部。当普通一线教师遇上升迁中层机会,李宁犹豫了,“做中层管理肯定耽误自己比较多的时间,”但基于未来继续升迁的考虑以及对自己专业提升的帮助,更重要的,希望自己更有价值,在学校有不可替代性,李宁还是接下了中层管理的岗位。


李宁所处的国际学校是当地有名的学校,其工资待遇在本地已属前列,但摆在全国面前还是有差距。关于未来的发展,李宁优先考虑薪资待遇以及晋升机会,“毕竟养家糊口很重要”。目前有几条路摆在面前——


“如果中层有爬上去的希望,那肯定是走管理层更好;但如果晋升希望不大,或者竞争压力太大,那就继续耕种好‘教学’这块田地。如果这两方面都不好做,就自己创业。”


关于创业,李宁把目标锚定中部省会城市,无论是成为自媒体网红教师还是做实体创业,都在李宁的考虑范围内。“当老师既饿不死,但也吃不饱。这个待遇可以维持生活的稳定,但是想进一步有高质量的生活,是完全做不到的,创业成功可以给家人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


二三线城市人才拼命向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冲,而一线城市的教师已经开始逆向回流到二线城市。


在英国公立和私立学校有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上海人陈杰一回国就去华东区某二线城市当了高中数学组组长。“一线城市工资开不到我的要求,”陈杰直言。目前陈杰带高中2个班的数学课,一周平均14节课,已经达到了稳定小康的水平,生活舒适。但另一方面,陈杰在升学上负有重任,“在二线城市,我们要不断调整家长和学生对国际教育的期望。”


04 中年男教师正在“佛系”躺平等退休


当男教师叠加“老教师”又会发生什么?国际化学校教师年龄整体趋于年轻化,以往我们认为是骨干力量的40-50岁教师反而被戏谑为已经是“老年人”。刘强在一线城市某知名国际学校从事一线教学10余年了,像他这样的“元老级”教师在学校已经寥寥无几。人到中年,刘强经历了年轻气盛到现在“佛系躺平”。


“刚做教师时,事多、责任重,每天几乎不着家,后来做过多项中层管理职务。”刘强回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团队,双方观念上的冲突及各方诉求的平衡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刘强索性放弃了中层职务,回归到一线教师的岗位,专心磨课,提升教研水平。


和公立学校不同,长教龄并没有让刘强体验到“越老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