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时代,短视频泛滥,快餐式阅读横行,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越来越多的孩子枕边读物不再是图书而是手机。一场空前的“阅读危机”席卷K12教育。特别是在英文读写领域,中国学生既缺乏适合的语境,又要克服非母语者的学习障碍。在“阅读之困”不断浮出水面之时,深圳这所宝藏国际化学校却隐藏着教育界的阅读“理想王国”。
在深秋的上海,Lucy Calkins教授刚携团队结束了紧凑而充实的中国之行。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读写计划(TCRWP)的创始人,读写项目联合主任,Richard Robinson儿童文学教授,Lucy Calkins深耕儿童读写领域,已在哥大任教40余年,出版著作50余本,包括被广泛采用的学习单元课程(Units of Study)。其中,《Pathways to The Common Core》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单,《The Art of Teaching Writing》通常被认为是写作教学的基础书籍。
此次,她受到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总校长孔美琪博士的邀请,走访香港、深圳、上海三地,为中国教育者赋能,促成了读写计划首所实践基地在深圳丽林维多利亚学校的诞生。
这一整套读写计划是维多利亚英文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5年由孔博士引进国内,迄今已走过8年实践历程。作为幼教界“巨头”,维多利亚一直关注儿童成长与发展,并不断探索幼儿读写领域突破的新路径。自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高中,维多利亚的教育版图不断延伸,将先进的育人经验触达K12教育的每个焦点。
事实上,孔博士与Lucy Calkins教授结缘已久。早在八十年代学习教育学时期,孔美琪女士就开始追随Calkins教授的研究。而在孔女士完成双语教育的博士论文之际,她便更加广泛地引用了Calkins教授的研究成果,即致力于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真实且愉快的识字活动。
彼时,Calkins教授为教师编写的指导书,及其研究带来的影响已从纽约传播至全美近1/4的学校,并深刻影响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说,对于在儿童识字、读写领域扎根的教育工作者而言,Lucy Calkins是一位如雷贯耳的权威专家。
Calkins教授谈到,自己是从40年前开始研究儿童写作,25年前开始关注阅读领域,做了大量实证研究用于教师培训。在她看来,儿童读写必须要有几大核心理念做支撑。
以阅读为例,需要尊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选择书籍,拾级而上,而非一日千里。在她所展示的书中,每本的封面上都有个别的字母或单词作为“阅读提示”,只要孩子能够无障碍阅读,就意味着选中了最适配的读物。
由于图书的级别、难度不断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也会充满“解码”的乐趣,类似于“升级打怪”。Calkins教授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书单必须个性化,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更需要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在孔博士看来,Calkins教授主导的读写计划之所以风靡全美几十年,恰恰因为开发者为教师提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与框架,而非简单的一本教科书。特别是在教师文化背景多元的国际化学校,一套行之有效、成体系、有结构的教学法必不可少。
“中国学生成为‘阅读困难户’了吗?”“该如何挽救孩子的读写困境?”11月18日,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主办的“赋能读者与作者”公益工作坊在上海中学国际部举行,现场专家无一不在回应数字化时代的儿童阅读困境,Lucy Calkins教授为到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写作培训,并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
根据人民数据研究院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研究报告》,当前儿童阅读存在以下几大挑战:
一是学生自评阅读难。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六大板块中,44%学生认为阅读是最难掌握的技能,位列榜首。
二是课业、阅读难平衡。2/3左右的学生每周自主阅读时间不超过3小时。
三是家长对阅读的心态较为功利,对功能性阅读需求迫切。家长过度关注阅读的应试价值,教辅类图书购书占比激增。亲子伴读时间短、家长缺乏专业有效的指导等因素导致亲子阅读效果不佳。
结合数十年教育一线实践与管理的经验,孔博士认为中国孩子的“英文阅读”也面临着几大痛点:
首先,“教育内卷”盛行,课业繁重,孩子缺乏阅读时间。对于不少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化学校的学生而言,中文阅读是日常需要,但英文阅读却难以兼顾。
其次,在“短视频”时代,电子产品逐步占据心智,孩子们被“一分钟了解四大名著”,“一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倍速社会所裹挟,习惯于“快餐式阅读”,让文本沦为一种谈资,而非“入脑入心”的沉浸式体验。
此外,相对于兼重工具性与文学性的中文母语阅读,英文阅读的工具性较强,文学性较弱;应试性较强,应用型较弱。特别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孩子而言,英语阅读依旧落脚在“考试”,缺乏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在深圳丽林维多利亚学校,孔博士一直关注着儿童识字的进步与发展,而“读写计划”的入驻,更加赋予了孩子阅读的“超能力”,让这所宝藏学校的“阅读王国”更加引人注目。作为首个基地,丽林维多利亚有以下几大优势:
其一,课程具备完整的系统性。Lucy Calkins教授与哥大教育学院阅读与写作项目的教育专家结合了超过40年的研究,以及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数千所学校的实践工作,开发出Units of Study课程,及其配套的教学法和教师专业发展资源,能够全面支持教师,并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终身的、自信的、独立的读者与写作者。
其二,课堂灵活且有序,给予师、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在一堂典型的英文读写课上,教师将以一堂迷你课作为开始,随后孩子们将进行自己的独立学习,可以任选阅读或写作。这期间,教师将和他们共同探讨并进行小组教学,独立学习过半时,教师还将提供一个中段教学点,而这一工作坊也将以分享画下句点。孔博士提到,在英语课的教学上,学校采用“双教师”教学,照顾不同水平孩子的读写能力差异,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有效的课堂。
其三,师资队伍优异,双语能力强。在孔博士看来,国际化学校早已过了单纯靠“洋面孔”吸引家长的阶段。学校招聘的所有教师都是经过良好训练的优秀人才,仅为母语者,却缺乏专业、熟练运用英语能力的外籍人士并不受到学校欢迎,而精通中、外文化,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双语教师反而会成为优质之选。针对这一读写计划,中、美双方的专家、师资队伍也将进行更为深入、长期的交流。
其四,沉浸式英文环境,书籍触手可及。在低龄留学再度兴起的当下,许多家长始终关注的就是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丽林维多利亚学校恰恰是一个“阅读友好”“儿童友好”的温暖校园,教室里随处可见英文原版书,能够让孩子随时随地看到书,读到书,拉近孩子与书的距离。
其五,多元化检验学习成果。这一课程不仅提供拓展的学习单元,支持差异化教学和针对性指导,还具备一个强大的评估系统,提供学习进度、绩效评估、学生清单、评分标准和分级写作范例。此外,学校每年都举行PYP成果展,还有戏剧表演展示及“写作书”活动,运用AI,鼓励学生进行细节化的丰满创作,生成可视化电子书,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特别是碎片化时代,短文信息充斥网络,但能够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依然是坚持主动阅读,坚持深度阅读,并坚持阅读规范的语言文字。对此,孔博士强调,在阅读之窗关闭前,引导少年儿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教育工作者能够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