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我经历苏州三所国际学校创办和招生,发现这是教育界最魔性的城市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马晓瑜 | 发布时间: 2023-12-14 | 6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去研究和观察某地的人之习俗、文化、推崇的和摒弃的东西,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去影响、教育、治理整个社会。


所以,总而言之,如果学校开在苏州,那么,苏州的家长需求和行动分析不可轻视。在任何一个地方新开办学校都是如此。我们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这个部分。


05 “跳来跳去”,当下苏州办学的困境与挑战


现在开始谈本文主旨的第二句话:在苏州办学,为什么说目前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经济增速自然放缓,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搭建完毕,新的增长点很难再出来。在这里,如果我把苏州国际化学校的铺设作为公共基础建设的一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国际化学校这个基础设施也已经搭建了一大部分,也就是说,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均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比如,最近三五年的新开的高端国际化学校,首年招生人数过百的学校就已经较为稀有,但是,这个数字对于举办者覆盖办学成本、实现收支平衡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是,在这其中,没有品牌积淀或较高专业度的学校,生存变得十分艰难。所以这也同时意味着,苏州的国际化学校的市场可能已经进入了一定意义上的存量博弈时代。这个是竞争和繁荣的必然结果。这个也是非常考验办学者应对姿态的部分。因为苏州家长遇到好东西付钱是快的,但是反应过来或者不认可之后,逃跑也很迅速。


我觉得对此可能有两个方式可以解决,第一就是引入优质外来资源。一个裁缝铺想要大幅提升效益,那么仅靠门头做大和或室内设施装修升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升裁缝的整体质量,或增加效率。


根据我的观察,苏州国际化学校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无论是从学术人员,还是支持团队,都存在一种情况:一批旧人在质量差不多的学校筐子里跳来跳去,一个人从A家跳到B家,跳到C家,每一家待一年,另一个或者从B家到A家再去C家,等等。这对于办学者来说,实在是很恼人。因为无论你有多么用心的教育设计和想法,你能在市面上能捞出的就是这些人,你只能在同一批人里面挑挑拣拣。


我看到有的学校会挖上海的校长过去。我相信,如果挖的人合适,对提升学校品质一定是重大利好。


当然,我其实觉得还有第二个解决方案,也是我较为推崇的方案,就是提高内功,尤其是专业度(其实,能够选到适合自己的外地校长,也是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也包括管理能力,籍此提升学校运营效率。


因为我们都知道,即是同一个组织机构,文化氛围、管理和关怀、绩效和评估体系等方面不同,团队焕发的能量和效率可以有天壤之别。


这些并不是容易的事,而且可能是最难的地方。同时我也相信,在苏州这个尊师重教、经济发达、人文厚腴的地方,如果你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苏州市场一定会回馈给你相应的丰厚回报。因为人口基数、经济实力、购买意愿、家长认知水平等才是一个地区开设国际化学校,以及能否开好的最重要前提。


作者 | 马晓瑜,传播学硕士,教育从业者、人类观察者。每天都想比昨天活得更明白一点。

图源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