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陈蕾强调,行知课程最基本的,是以世界为教室,在真实的情境当中来探索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聚焦于培养学生未来的五种能力。
第一是逆境抵抗力。现在学生最缺乏的是什么?我想抗逆能力一定排在最前面。300多名学生穿过戈壁和沙漠,战胜狂风和沙暴,忍耐酷热还有寒冷。骑行中,体力不支,链条掉轮胎爆都是常有的事。当天结束后,学生们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写日志和反思,所以千里骑行是培养勇气和抗逆品质的好机会。
第二是文化传承力。行知课程以世界为教室,鼓励学生用脚步丈量一寸寸土地,这样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千年文化生生不息,书本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现实当中会和心灵产生一种积极的碰撞,从而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力。
第三是文化融合力。骑行过程中融入跨学科探究,问题引领,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反思总结,成果展示等,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适应力。
第四是团队协助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要一起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难题。
第五是社会参与力。以行知课程中的“乡村支教·服务中国”为例,今年已经进行到第二十年,参与的学生已经超过5000人,足迹遍布26个省、自治区。“有同学在写反思时提到,看到一个白内障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右眼已经失明,他心痛不已。他写道,以后将竭尽所能关怀需要帮助的人,铺就健康的光明之路。”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实现个人的成长,也成就了孩子们升学的梦想。
近几年,广碧取得了瞩目的升学成绩,2024届“牛剑”offer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牛剑收割机”。连续6年QS世界排名、USNews美国排名前50强大学的录取率超过了95%,考取顶尖大学比如牛津、剑桥和常春藤名校的学生,超过130位。
陈蕾说,“行知课程”已经成为广碧学生申请世界顶尖大学的重要证据。“很多学生在写个人陈述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个人陈述内容不够丰富,感悟和个人成长不够深入,从而影响大学的申请。而行知课程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在社会参与方面都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比如,在乡村支教服务周里,8个孩子分成一组,每个孩子都有个人角色,学生自己主导策划,通过资源寻找到合适的支教服务对象,自己准备吃住行。李立记得,有一位高二学生发现山区孩子的厕所是旱厕,想帮助孩子们改善。他利用钢琴特长,做公共表演,募捐了大量资金,后来他亲自参与厕所设计、施工、验收。这项活动申请大学时在文书中体现出来,最后得到招生官青睐,获得康奈尔大学抛来的橄榄枝。
从录取结果上反推,李立发现,“行知课程”对孩子升学的帮助是比较大的。“从学校录取要求看,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有领导力、有社会责任感、表现出阳光自信善良的美好品质的学生。其中,领导力是申请顶尖大学的加分项。而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和改变他人的能力。在中国周的支教服务里,会弹钢琴的孩子们会把便携式的钢琴带到山区教孩子们弹琴,或者教孩子们信息技术、英语、篮球等等,他们和当地学校建立长久的联络,持续地帮助孩子。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扎扎实实地落在了行动上。”
类似的,骑行活动也给孩子们留下烙印。在藤校或牛剑面试中,很多孩子都会提到骑行经历,孩子们和面试官侃侃而谈讲述骑行中的经历和感悟,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今年6月,第四届“一带一路”骑行即将启程,广东碧桂园学校校长程晋升在启动仪式致辞:“‘一带一路’不仅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更是中国在新时代展现大国担当、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让我们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我们站在世界的角度,以中国的情怀理解世界。广东碧桂园学校‘一带一路’传骑便是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为指引,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生动实践。”而同时启程的,还有广东碧桂园学校立足新时代,不断实践素质教育的勇气。
作者 | Zoey
图片 | 来源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