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加鲜明的科学、艺术教育特色,正在成为当下国际学校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方向、新潮流。如何让孩子拥有科学艺术殿堂?如何让学校成为业界新典范?在诺德安达教育集团的学校里,有小学生做的跨学科项目摇身一变成为学校斥巨资打造的“零碳校园”项目之一,有中学生带着新能源提案和MIT“零距离”互动。而这样的鲜活案例只是这个知名教育品牌深度创新实践的冰山一角。
学校每天会产生400公斤的餐厨垃圾,该如何处理?从今年起,上海市闵行区诺达双语学校(以下简称“上海诺达学校”)引入了“黑水虻”项目。
黑水虻是一种资源昆虫,它能够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它们具有惊人的食欲和强大的垃圾降解能力,主要以城市餐厨垃圾、屠宰废弃物、动物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食,进行生物转化,培养出来黑水虻成虫,其具有低耗能、低排放的特性与优势,以及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处理工具。
在上海诺达学校,黑水虻项目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实现餐厨垃圾的零排放。在四年级的一间教室,摆着一个绿色沙盘。一边是孩子们根据自己上课时学习到的环保材料知识搭建了一座零碳建筑,另一边学生搭建了校园概念模型——在这里,孩子们提出搭建水循环系统搜集雨水,通过养殖黑水虻回收厨余垃圾。其中,黑水虻构想在学校正式落地——“从一个小的跨学科体验变成一个大的跨学科项目”,学校教育委员会主席陈健欣喜地说。
▲四年级学生模型图
与此同时,在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以下简称“广诺”)的中学,Yammie Liu和Yan Song两位学生决定回应来自麻省理工学院Shon Mackie的倡议,即在掌握磁铁的基本原理后,学生能否更进一步,探索构建电磁的奥秘,挖掘磁力在能源利用上的无限潜能。
他们开始广泛涉猎关于磁力的前沿研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逐步深化对磁铁应用的思考。鉴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二人将研究焦点锁定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未来趋势上,提出了对现有充电设施革命性改进的设想。在科学老师Ms. Annie的精心指导下,他们明确了研究路径,并初步构想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充电装置概念模型。这项既展现科技魅力又满载创新思维的作品,不仅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无限可能。
从小学到中学,这样的科研项目已成为诺德安达旗下学校的靓丽风景线。
STEM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STEM教育内容紧跟时代?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寻找到了强有力的伙伴——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全球顶尖理工科类院校,MIT自2016年开始和诺德安达教育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诺德安达集团每年派师生前往MIT交流学习。这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世界顶尖高等教育机构与基础教育学校联手共赴教育创新的典型案例。
今年,当诺德安达MIT项目中国区总监Tarien老师看到MIT的实验室里,教授和大学生们热烈讨论从神经科学到海洋保护等全球最具挑战的真实问题,她深切地体会到MIT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动手,她激动地说,“这不仅是关于知识,更是知识如何转化。”
▲Tarien(中间)老师在MIT培训学习
诺德安达与MIT的合作模式下,教授们每年给诺德安达学子提出三个挑战,比如2024-2025学年度的挑战是——应对AI、气候变化及编程的解决方案。世界各地的诺德安达学校都可以参与并分享他们的挑战成果,老师可以根据课程需求将MIT的挑战项目作为课程资源融入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广诺两位学生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探索,正是受到2023-2024学年的“BUILD BETTER”为主题的MIT挑战的激励和引导,项目负责人Shon Mackie从大量参赛作品中精挑细选,最终在全球八十多所诺德安达学校中选出四所杰出代表,其中广诺是亚太地区的唯一入选学校。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广诺的两位学生参加了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主导的游学营,满载而归。
优质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他们引领、鼓励学生们大胆思考。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诺德安达的科学教育实践中。
三年级的同学们思考了动植物的适应性,如果未来有极端情况发生,例如极度缺水或是灾害性天气,植物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小朋友创意性地提出“未来植物可能都会像捕蝇草一样去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而不只是从土壤中去摄取。”带着这样的假设,他们用粘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用不同材料去设计出他们理想中的植物,创意十足。
这样的探究主题对低年级小朋友们来说会不会“超纲”?上海诺达小学部Chole老师说,这些主题没有固定答案,每个年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出解决方案。比如,一年级的孩子们提出未来的植物可能会变成一条喷射‘草球’的龙,并为此做了一条草龙的作品。“在诺德安达的科学课程里,我们鼓励孩子的创造性,不为他们的思维设限,鼓励学生们大胆思考、勇于表达,然后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方案。”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诺德安达的学子们已经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并走向国际大舞台。去年,上海诺达的学生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中国大智汇CTB大赛、生态校园ECO School项目中脱颖而出,彰显荣耀时刻。而今年,在“气候⼤会如何影响⼀座城市——给阿塞拜疆⾸都巴库做一次 ‘绿⾊体检’”的项目主题下,诺达学子将带着保护地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赴约,积极推进环保理念并践行可持续发展。
而广诺的学生们开辟了另一个领域,他们前往非洲坦桑尼亚,与来自全球其他诺德安达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从设计到图纸、从当地法规到国际标准,他们边学习边劳作,各小组接力为当地小学修建校舍、为贫困家庭修建羊舍、搭建炉灶、建设太阳能系统,亲身经历科技转化的过程和影响。
▲广州学生坦桑尼亚项目
▲广州学生坦桑尼亚项目
▲广州学生坦桑尼亚项目
▲上海学生用旧衣物和材料制成的可移动沙发
▲两位嘉诺学子受邀赴美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全球峰会活动
▲两位嘉诺学子受邀赴美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全球峰会活动
在智能时代,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学校的围墙,视世界为课堂,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从传统的STEM教育到如今更广泛使用的STEAM概念,科技和艺术“不分家”的本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彰显,而这也正是诺德安达学校的教育特色。
诺德安达表演艺术中国双语区域总监Jamie老师说,艺术不是小众的“阳春白雪”,更不是让孩子们浅尝辄止。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表演艺术课程实现全覆盖,不仅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更为孩子们提供了日常所需的软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演讲技巧、与自信心等。在诺德安达学校,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和乐器,同时学校每学期都有各种演出和展示,让孩子们能够在大小场合进行公开表演。
“以前我以为音乐课就是发声练习和唱歌,但是在音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在体验音乐(We experience music)。”这句来自学生的评价是对北京市顺义区诺德安达学校的艺术教育的最好总结。短短两年内,学校就发展了管弦乐队、合唱团、音乐剧、戏剧俱乐部、舞蹈俱乐部、芭蕾舞团、视觉艺术俱乐部等艺术类专业社团,在一群热情、充满活力的艺术老师的引领下,艺术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年度大show是诺德安达学校每年的重头戏,届时各个校园仿佛一个个百老汇剧场。嘉兴市诺德安达学校在排练音乐剧《功夫熊猫》的时候,彷佛整个学校都在展开项目式学习。不只台上的演员来自学生,改编、美工、道具、背景设计、音乐制作、配音、灯光、音响、场务……全部的演出工作都由学生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