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磨出一套“全书阅读”实践大法,让学生轻松习得超学科能力
来源:
|
作者:Luna
|
发布时间: 2019-04-18
|
5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IB低年级PYP阶段,如何利用全书阅读的方式,既培养孩子的母语能力,又能达成PYP的探究要求呢?顶思策划的首届JAWs教学创变工作坊活动中,来自苏州的程明老师就分享了他在多年教学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全书阅读的学习方式在中国古已有之,难度最高的国际课程IB课程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授课,特别是中高年级。那么在IB低年级PYP阶段,如何利用全书阅读的方式,既培养孩子的母语能力,又能达成PYP的探究要求呢?顶思策划的首届JAWs教学创变工作坊活动中,来自苏州的程明老师就分享了他在多年教学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文 | Luna
编 | 巴山
近几年,“全书阅读”、“整书阅读”的概念重新引起语文教学界的关注。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三年高中教学任务,在中小学阶段开展整书阅读呼声也越来越高。
而全书阅读教学在中国古已有之,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篇”、“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在国际教育圈,作为含金量最高的国际课程,IB课程一直采用全书阅读的方式。
在PYP课程(3-12岁幼小阶段课程)阶段,全科教师教学的自由度很大,这也意味着教师通常需要自己探索适合的教材和教学方式。
3月16日,在顶思举办的首届JAWs教学工作坊活动上,来自苏州的程明老师就分享了自己将全书阅读应用于PYP中的实践经历,向大家展示如何用全书阅读的方式,达成PYP的探究目标。
程明老师现任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PYP全科老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曾在印尼、新加坡任教、访学。
在国内IB国际学校担任过年级组长和全科教师,撰写数篇IB课程教学及探究实践等方面的文章;在PYP本土化的创新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一手的宝贵资料和工作经验。

程明老师在现场做演讲
PYP下的全书阅读,要达成什么目标?
在介绍程明老师这套“全书阅读”实践心得之前,首先得理解PYP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程明老师如此设计教学方案的目的所在。
PYP的核心是,让学生以“探究”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中“探究”课程围绕六个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主题展开。学生不仅要探究各个主题,还要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个主题为:
我们是谁
Who we are
我们处于什么时空
Where we are in place and time
我们如何自我表达
How we express ourselves
世界怎样运作
How the world works
我们如何自我组织
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
共享地球
Sharing the planet
超学科意味着学生要形成对思想的全面理解,而不单是获得简单的事实或技能。
学生要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态度,学会采取负责的行动。
所以,各科老师在教学中相互合作,共建课堂也是必然。
而全书阅读,就是从阅读开始,全面地了解所要探究和学习的主题,从而达到PYP的教学目标。这里的阅读不再指单纯的读书,还包含了读完书后用各种方式去吃透探究主题。阅读只是一个起点。
把全书阅读落实到具体教学方案中后,探究一个主题通常要用6周时间。
首先,向学生介绍(Tuning In)该主题的基本信息,然后依次是发现(Finding Out)、整理(Sorting Out)、深入(Going Further)、建立联系(Making Connections)和行动(Taking Action)。
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都会刺激学生提问并反思(Reflecting)。
PYP探究六循环 | 图片源自程明老师PPT
以上这几个部分串联起来就成为一个探究循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身体力行地进行探究学习。
换句话说,PYP的探究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在这个前提下,全书阅读的探究每个主题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 1-3周读作品(Reading)
◎ 第4周进行苏式讨论会(Socratic seminar)
◎ 第5周进行辩论会(Debate)
◎ 第6周进行戏剧(Drama)。
四个部分循序渐进,让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交流分享、碰撞观点、反思自我,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步:读作品
要开始探究主题,必然要先对主题做到心中有数,也是全书阅读的根基。
阅读作为第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要探究的主题,为他们之后的互动、辩论和表演打下基础。
1.准备工作
在确认探究主题具体谈论的话题后,教师和学生还要提炼出本期话题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相关概念和探究线索。
以探究“世界怎样运作”的主题为例,经济是一个符合主题的话题,因为经济影响着整个世界,是社会运作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那么,这个话题的中心思想也就应运而生——经济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

四年级某个PYP超学科单元的介绍信息| 图片源自程明老师PPT
接下来,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功能、变化、原因等重要概念,还可以引入诸如经济、发展和影响的相关概念。
探究线索可以是“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怎样影响一个地方及其环境”、“哪些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等。
2. 推荐书目 为了保证探究的深度,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课下的全书阅读非常重要。
那么应该让学生读什么书呢?
对于主题较难的单元,阅读书目以教师推荐为主。推荐的图书根据内容的难易,可以分为2本必读和3本选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必读书一般来说文学性、故事性更强,易于学生理解。 老师推荐书目 | 图片源自程明老师PPT
而一些主题较简单、专业性不是很强、图书资源相对丰富的单元,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要阅读的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家、学校图书馆、书店都是他们选书的好地方。 学生自找图书 | 图片源自程明老师PPT
3. 记录感悟,精读到位 读作品并不是单纯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填写与阅读书目配套的精读册,一般内容是总结小说六要素。
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阅读,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而精读册只是粗略地总结阅读内容,是记录阅读的第一步。之后,还有比它更进一步、需要学生思辨的探究题。
有根据故事内容填写的事实性探究题,有根据概念和感想设计的概念性探究题,还有需要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辩论性探究题。
辩论性探究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回答。这一步也是为之后的辩论赛做准备,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探究深度。 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 图片源自程明老师PPT
此外,学生在自己选书目的单元或进入高年级后,还可以用更多样的方式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例如做摘抄、写观点、制作流程图和思维导图、记录观影列表和书单等。
并要求他们持之以恒,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步:苏格拉底圈讨论
至此,1-3周的读作品环节仅仅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这还远远不够。PYP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或者说学习方法(ATL),还包含交流和社交能力,所以听说能力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