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一份万字告白书,15位国际学校老师道出了共同的信仰!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19-09-10 | 1145 次浏览 | 分享到:
九月金秋,春华秋实,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将于明天如期而至。这也是自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建立‘教师节’议案以来,新中国的第34个教师节。

而这,也足以看出教师之于民族、之于社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欧阳修曾云: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教师,是世界上最为崇高的职业,也是每一个人都该敬畏与尊重的对象。

然而,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也曾是学子,也曾被传道、授业、解惑。对于他们而言,教师又是什么呢?是灯塔?是榜样?抑或是亲人?

今天,15位国际学校老师,借助顶思平台,一一向他们的恩师“告白”,汇集在一起后,成为一份沉甸甸的万字告白书。从中,我们看到了身为教师,生命里的15条职业信仰!

谨以此文,顶思祝所有最可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汇整 | Kimberly

编 | Kimberly、Jade


不再“学高为师”,但仍需“身正为范” 

说到恩师,在我脑海里就会有一个个名字闪过。在每个阶段中,每种境遇下,都有一双手伸向我。或是鼓励我可以做得比自己想得更好,或是给我照亮一条我从未见到过的道路。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达,知道的一切也似乎都是老师给的。我曾深深崇拜我的老师,刻意描画他写在我作业本上帅气的字体;苦苦地学习也只为在老师满怀期待提问我时,能说出令他满意的答案;因为他,自己都没想到,还真的走在了书本中那纽约蓝蓝的天空下;他用行动告诉我要有原则,要懂得理解、包容……其实,“他”已经不某个人,而是在我人生的图景中最温暖也最有力的形象。虽不常联系,每每想起都会心怀感激。

后来,我自己成了老师,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法。有时传道、有时授业、有时解惑。教育科技也不断发展,时不时地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没有改变的是师与生质朴的信任和引导。教师是那个永远放在孩子肩膀上的手,和挂在脸上的笑。时代变了,虽然我们不再“学高为师”,但仍需“身正为范”。



挖掘学生最大潜能

As a teacher, when it is teachers day,  I also reflect on those teachers tha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e in terms of my development.  Mot would expect me to reflect on a Maths teacher, or even a teacher that taught me, but for me this is not the case.

I would like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y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 Kathy Rundell,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never studied music as an academic subject in school and as such she never directly taught me, but she was pivotal in my formation.

Firstly, she recognized my passion inside me for playing music and introduced me to playing the Viola.  I had previously played the violin but I was not enjoying it at all and she found a way of allowing me to develop. Kathy was one of those teachers that knew how to motivate and get the most out of her students, and for me that was exposing me to playing in local amateur orchestras and facilitating me getting to rehearsals.

This was an amazing opportunity in developing my social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has had a lasting effect on how I communicate with both students and colleagues. But Kathy saw other things – she saw leadership qualities and wanted to foster those inside me also. She gave me the opportunity of running school music groups and even being part of organizing aspects of an overseas schools music tour!

She was always there as someone who would push my boundaries and encourage me to do things which I didn’t believe were possible.

If it wasn’t for her gentle reassurance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never have played for the 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  the National Scout and Guide Symphony Orchestra and certainly would not have conducted them. Her support continued well past leaving school, always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my journey through young adulthood, both musically and emotionally.

She taught me the importance of what we now refer to as a Growth Mindset. My teaching philosophy has always been centered around developing people and Kathy understood this – as I said I didn’t study academic music, but that didn’t stop her from supporting ALL students.  Her inspiration is one of the reasons I took on a role organizing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 Choral Music Society so that all students can have similar opportunities.

So, Kathy Rundell, I thank you for helping to form me into the person I am today.

译:                                    
在教师节的今天,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想讲一讲指引着我一路发展的、对我有着深刻影响的老师。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我这篇文章的对象会是一位数学老师或者是我的某一位老师,但不是这样的。

我想利用这次机会,向我的高中音乐教师Kathy Rundell表达我的感激。

我从未选修过音乐,她也未直接教过我,但这不影响她在我生命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首先,她发现了我内在的学习音乐的热情,并推荐我学习中提琴。在此之前,我学习的是小提琴,可我完全提不起兴趣。是Kathy发现了能让我进步的方法。在我看来,Kathy是一位懂得如何鼓励、并挖掘出学生最大潜能的老师。以我为例,她给予我去业余交响乐团的机会并激励我参与排练。

这是一次锻炼我社交及交流能力的极好机会,亦对我日后与同事和学生沟通产生了莫大的帮助。不过,Kathy做到的远不止这些,她还发现了我的领导力并鼓励我做更多。比如,她让我担任学校音乐社团的负责人,甚至还让我组织了一次海外音乐之旅!

她总会帮我排除困难,并鼓励我做一些甚至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

如果不是她的安慰与鼓励,我永远不可能在伯明翰青年交响乐团( Birmingham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国家童子军交响乐团(the National Scout and Guide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更不可能成为指挥。即便是毕业后,我成长为男子汉之后,Kathy也一如既往地在音乐学习上和情感上支持我。

她教会了我塑造成熟心智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了指导我日后教学理念的指南。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我并不是专门学习音乐的学生,可是Kathy却乐意帮助所有学生。而这也成为了我主动在国际学校唱诗班任职的原因,为的是鼓励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相似平等的机会。

谢谢Kathy Rundell,谢谢您成就了今天的我。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转眼又到了教师节,每当回忆起在不同人生阶段教导过我的老师们,其谆谆教诲、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让我感受最深、也最怀念的,当属如下几位:

初中阶段的数学老师和高中阶段的物理老师,说来也巧,两位恩师都姓王,分别是当时我的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副校长,直到我高中毕业,我才知道,两位老师竟然还是大学同学。那时候两位老师的所有教案和讲义,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地准备,无论是知识点,还是习题解析,都是那么工整清晰,几乎没有涂改的地方,几本厚厚的教学讲义,像极了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让当时的我们由衷敬佩。

大学时的《工科数学分析》的老师-刘锐教授,相信是哈工大很多学子崇拜的老师,也是共同的温暖回忆,老爷子上课从来不拿讲义和课本,却对所有知识点和数学家们如数家珍,甚至课堂的习题也是倒背如流,艰涩复杂的数学理论及习题,在他的笔下竟变得如此有趣,至今大学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感到收获最多的,仍是老爷子的课堂。

遗憾的是,前几年老爷子过世了,同学群里得知此消息,心头一颤,记忆中的很多画面浮现在脑海中,而后默默地为老师祈祷,祝愿他安详。

多少个午夜梦回之际,多希望自己仍然能够回到当初的课堂,恭敬地坐在课桌边,攥着笔头,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老师们讲解知识、传授解题技巧、总结经验教学,还有一些数学知识和人生经验碰撞出感概与教诲,只可惜再也回不到以前,每每想到这里,心中都怅然若失。

擅长与学生沟通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

每年教师节,孩子们都会向我道一句节日快乐,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每年最欣慰时刻之一。但作为曾经的学子,自己一直未曾向恩师们一一送上祝福,今天很开心能借着顶思的平台,向每一个教授过我的老师送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在这里分享与恩师一个印象深刻的小片段,聊以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高中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个平和而不失威严的老教师,他每次找学生谈话时总会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定,虽极少见他发脾气,但我们对他还是服服帖帖的。(现在才知道,老爷子就是正面管教大师啊)记得开学不久竞选班长,我成绩不错,人缘挺好,但因之前从未做过班长之类的职务,所以即便心中跃跃欲试,也没有报名参选,怕搞砸了没面子。

转折发生在投票前一天的下午,老爷子把我叫到办公室,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帮我整了整衣领,然后问我想没想过做班长。我说想想的,但是我没经验,班里又是我最小,怕参选了别人笑话。老爷子微笑地看着我,缓缓点着头,平静地说:“嗯,是没有做过,但我觉得你可以试试。你看我,做班主任之前也没做过班主任啊。”

那次对话之后,我参选了,虽然以票数第二落选,但从那以后我对自己做班长的能力有了一定信心,因为我们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觉得我可以试试。不仅如此,在我后来的求学生涯和工作经历中,每当我碰到全新的情况,心中有彷徨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午后,李老爷子的那句“但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如今我自己做了老师,每当我在学生们的眼中读出那种犹豫和期待时,我都会把他们叫过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们,凡事总有第一次,我觉得你有能力,可以试试。每次这样的谈话后,我仿若能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了一些,我相信是因为他们收获了一种超越输赢的东西,是信任。而信任,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我的恩师,不只李老爷子一位:无论是北师大管靖教授那充满启发的课堂和经典的苏格拉底式提问,还是清华大学我的导师郑教授对我的因材施教和正向引导,都深刻地影响了我成为老师后,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方式。

感谢恩师,希望我现在做的,能让您们感到骄傲。教师节快乐。

教育,是教师生命的信仰

初识黄玉峰先生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还未走出象牙塔,也并不认识他。

那一天,我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翻到了他的那本《教学生活得像个“人”》。从书架上拿下那本书,就在三五天的时间里抽空读完了。一页页地翻过去,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给我很多触动,因为那些“超前”的教育思想,以及那些包含着爱意的博大情怀。

黄玉峰先生很早就被称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叛徒”,在上个世纪语文教学环境闭塞,人文教育的思想还没有席卷风靡到全国的时候,他已经很早地将“人”这一面旗帜,插在了学生人生教育最重要的领地。

对于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指导复旦附中的学生创作论文,学生选题深刻有思想,那些题目看了让人瞠目结舌——现在的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也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深度。学生写好论文,他请复旦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帮忙审阅,举办答辩,小小的课题探究就变成了充满仪式感的求知盛宴。他带着学生远行郊游,鼓励他们背诵《离骚》,那个第一个背完的学生,还获得了他用清秀小楷亲笔书写的《离骚》全文。

他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激发他们求知的乐趣,这些在今天看来被我们奉为圭臬的想法,上个世纪黄玉峰先生就已经很早地就走在了很多人的前列。他的那些带有创新性的举措,在我们今天看来,也依旧闪烁着教育真谛的光辉。

那个下午,那本叫《教学生活得像个“人”》的书,像一颗子弹击中了我。对于曾经懵懂还没有踏出象牙塔却即将要走上讲台的青年来说,就像一盏明灯,在我初为人师的路上,为我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毕业后,总是能在微信朋友圈刷到黄玉峰先生的文章,无论针砭时弊教育的弊端,还是呼吁教育回归常识和正途,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读来都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二零一八年戊戌盛夏,我出走陕西,辗转上海,有幸加入黄玉峰先生掌校的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成为了先生治校下的一名普通教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更近距离地接触这位曾经在我人生道路上,于我指点诸多的良师。

在学校建立之初,黄玉峰先生就高屋建瓴地用“诗教”“礼教”“乐教”和“家教”治校,为学校设计搭建蓝图纲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四年时间,终见蔚然的图景。

初到这个学校时,我很惊讶地发现,人文的东西很自然地浸润在了学校的诸多细节中。

清晨清脆悦耳的铃声开启了一天最美好的晨读时光,课间的一首首世界名曲河水一样流淌在校园的角落。记得我在陕西的时候,每周一的晨会都是千篇一律说教式的领导讲话,陈腐的充满陈词滥调的国旗下演讲。

这里的晨会,学生是主角,黄玉峰先生选择了民国十二先生,用半年多的时间,让每个班级用话剧等形式展现一位先生,亲近那些伟大的心灵。教育的美好图景就像春风化雨般地进入到了每个学生的生命中,最后成长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力量。

后来的游学活动,让我更加钦佩先生的勇气和魄力。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个年级的同学外出游学,至今已经开发出了上海、西安、江西、安徽、台湾等多条路线,先生说还要让五浦汇的学子们走向世界。

还记得当我把学校游学的事情,告诉我认识的外校老师时,他们都无比惊讶。因为现在很多学校的校长因为特别怕学生游学出安全问题,让自己蒙受巨大损失,因噎废食地取消了这样有意义的活动。黄玉峰先生不以为意,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亲自带队,让学生们走向广阔的天地,迈向更远的天空和山河,在自然界中去畅游最真实的课堂。

还记得第一学期七年级的衢州游学,黄玉峰先生全程陪同我们一百多名师生行走了四天。当时游学中有一项是让学生娱乐的丛林滑鼠探险游戏,学生们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要完成这项游戏就必须潘绳索、过横木,有些学生在还没有开始就放弃了。而玉峰先生一直陪同学生走完了全程。

当时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并没有见到他攀爬绳索的艰难,只是后来在家长们拍的照片中看到他努力的样子的照片时,心中诸多滋味,心里不禁浮想他攀折绳索,一步一步匍匐向前,该付出多少的艰辛努力啊!走在队伍后面的我,偶尔还能听到他和学生们一起鼓励向前的笑语。

我想他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享受和学生们一起的快乐外,是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那些家长们游学活动的安全。如果这是一个正当盛年的人的所作所为,似乎无可厚非,但他已经70多岁了呀,这样的攀爬对于他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他依然要坚持这样做,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支持并践行了这样一种特别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黄玉峰先生的书法很好,远近闻名。那些笔走龙蛇的翰墨总是能够带给人清心养神的感觉。每年六月初,他都会在入学前,为每一个考入五浦汇的学子用毛笔书写一份录取通知书,一百多人的内容都是量身定制。那些通知书在他办公室的地上,排成了长幅的画卷。我想当他拿起笔来书写这些通知书的时候,他该熬了多少个日与夜?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又要浸透多少汗水呀?有些名字写错的,漏写的,他都要重写,一一关照到每个学生,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大事。

我想他大可不必如此,但他总是执意如此。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无比忙碌的时代,他用毛笔为孩子们书写的通知书,成了每一个学生入学五浦汇最好的礼物,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先生的期望、教诲、勉励和深情。

除了为新生写通知书,黄玉峰校长还在毕业的时候为毕业生们先“福”字,我们每一个教职工书也都收到过他一一书写的“福”字。他还为很多来学校参观的来宾,为诸多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们挥毫泼墨,毫不吝惜。纸上翰墨浓,笔下情意重。

黄玉峰先生总是很乐观,一点也不像七十古稀的年龄。他笑起来依旧像个孩子。在校园操场或者教工大会见到他时,他总是精神抖擞。他的身上总是时刻充满着让我们这些九零后的年轻人都惊讶和钦羡的劲头和活力。记得我曾经和同事聊起这个话题时,都特别诧异黄玉峰先生怎么会有如此好的体力?

在与他相处一年多时间的点点滴滴中,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 他有信仰,教育,是他生命的信仰。



热爱每个学生
记得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朋友和我去探望多年未见的小学老师。去的前一天,我试着拨打小学笔记本上的号码,接通的那一刻,内心激动不已。一开口老师竟猜出来电人是我,随即便是哽咽断续的嘘寒问暖。次日相聚时,一开门老师便已热泪盈眶,一把搂我们在怀里,仿佛久别的至亲。五年后,在超市的置物架边,我们偶遇重逢,老师满眼含泪,叮嘱我要规划好人生方向,莫要迷失自我。

童年陪伴我的,除了一同嬉闹的伙伴,就是您的字字珠玑。岁月消磨而去的,除了终究握不住的光阴,就是无以为报的遗憾。

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想起那些年教导过我的恩师们,他们塑造了今天的我,平凡却满怀感恩,热爱每个学生,珍惜师生间看似淡薄却埋藏心底的缘分。他们是我人生中永不会遗忘的过客,即便多年一见,重逢时过往仿佛昨日,也许终不再见,但我们永远彼此惦念,在梦里在心底。



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向老师的老师,您,道一声~节日快乐!

时光倒回20年,在我还稚嫩的年纪,遇到最美的您,感谢您的教诲和对我们的大爱。

转眼从教将近十年,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和这份爱的事业之意义。在这条路上不断寻找自己,成为自己。寻找意义也体验到价值。常常回忆您在德育、教学上的工作方法,做为自己工作的标杆,即便到现在,深感自己还有很多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历练。谢谢您,一直是我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

致初中班主任,魏万霞老师
 
支持学生绽放青春

回想曾经求学的岁月,最想要感谢的是大学的班主任---刘东亮老师。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地方。因此,您常鼓励我们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记得那时的我曾目睹辩论选手在国际辩论赛上的风采,曾被他们的优雅举止所折服,被他们的激情所感染,被他们机敏的反驳所震撼。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像他们一样,在辩论赛场上比诧风云,一展雄风。

在您的鼓励和支持下从海选直到成为系辩论队中的一员,从了解辩论规则到体会辩论技巧,从辩论中学习深刻的思维方式,伶俐的反驳能力,温文而雅的风度,稳健的谈吐以及锻炼心理承受能力,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是一次学习的良机。

通过辩题分析,材料准备,实战演习等等层层紧张细腻的准备阶段,辩论不仅带给我们思维飞翔的天空,还给了我们一生难忘的感动和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师生情。在准备辩论的日子里,我们体会追求,感悟辩论的精华,体会一个辩手为自己、为集体而奋斗的过程。

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您对我们的关怀从生活到学习,无微不至,让我们倍感温暖。一步一步,我们系辩论队由初赛进入决赛,由一届全校冠军到蝉联三连冠,感谢您的一路支持。青春中,我们拼搏;在您的鼓励中,我们一路收获,一路精彩。


打破定式思维,代言行业标准

每个教师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都会收到无数祝福。想了想,关于此类老师的故事就留给千千万万学子去述说与感谢吧。我想写一个改变我对一个行业认知的老师,驾校恩师——甘永梅。

2011年,自己已经是老师了,平时偶尔也当学生,但不那么正式。这一年暑假去学车,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学生。

报驾校之前就听说了,驾校教练一般都会晚上要求学生加练,还会要求学生交点加班费、油钱之类的。离领取驾照的时间越来越近,果然,甘老师也开始利用晚上时间加班指导我们练车。但是,奇怪的是没有要求我们交费。

我们几个学员终于斗胆发问了:“甘老师,晚上练车需要交什么费用,您说哈。”
“没有什么费用啊!”
“哦……原来不用加费用。”
原来也有不加费用的老师,甘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

一天晚上,训练结束后,我们四位学生非得拽着甘老师去吃饭,甘老师说:“我不去,你们要去哪儿?我送你们去。”

我们心想,甘老师这是说客气话,等到了饭店,我们把车钥匙一取,她还能不去。到了餐馆,她还真不去,无论我们怎么邀请,拉拽,都不去。她说:“我早就讲了,我不会去的,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你们去吃吧!”甘老师拒绝了我们的晚餐,却赢得了我们加倍的尊敬。

2011年9月9 日,我们这一批学员拿到了驾照,我们再一次邀甘老师庆祝,依然被拒绝,但我们却知她定在心中与我们同喜。

若干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和甘永梅老师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桌上,我对甘老师说:“甘老师,您改变了我对驾校教练的认知,当然,我的认知可能本来就是错误的,您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我,驾校教练,不仅仅是教练,还是真正的老师。”

甘老师在大约百日的时间里,用活生生的例子为驾校行业代言——不管别的教练如何,我是问心无愧的。此后,每当我听到“你不仅仅代表你自己,你代表了单位,代表了行业!”我就会想起驾校恩师甘永梅。

她是我百日之师,也是终生之师。

拥有精神贵族的王者风范

教师是很神圣的职业,我从教至今近12年,缘起于对教育的热爱才投身于此。说起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要感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王丽君老师。我们上高三那一年,她从北京转过来教我们语文,她非常的有气质,举手投足间演绎着精神贵族当有的风范,她从来不用维持课堂纪律,所有学生都会紧跟她的思路;她从不按照考纲讲课,但是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傲居全区第一;她告诉我们,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她写在黑板上: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几个字,成为了我的人生信条。教育我如何为人,处事。我高中就立志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我想影响更多的人,像我的老师影响了我的一生一样。

从教12年,对这份职业除了热爱,更多了几分敬意。为人师者不易,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们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是每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学生,那份责任心,爱心驱使他们要无私的奉献,无畏的付出像没有被伤害过一样。

值此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预祝全体教师教师节快乐,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愿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未来,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

严苛要求,无私陪伴

一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责任重大,承担着生命的重量。一路走来,并没有驾轻就熟,尤其如今在一所新成立的学校,挑战接踵而至,披星戴月成为日常,难免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很难想象自己能够不离不弃。但毫无怀疑的是,支持我一路走来的是心底的一份“巴蜀情怀”——今天我以巴蜀为荣,明天巴蜀以我为荣。六年的中学生活,潜移默化地被初中班主任杨庆渝老师身上的“情怀”深刻影响着。

逃课、不愿意回家、看小说,成为我身上的“污点”。杨老师从来不会责骂我的任性,只是默默地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了我,叮嘱我不想回家的时候就去她办公室呆着。这个习惯持续了三年,即使后来她已经不是我的班主任。

考试卷子不需要家长签字,但必须给杨老师检查改正情况,否则成绩就是零分;中考前可以不参加晚自习,但她会不定时抽查知识点,否则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背诵;零用钱不能乱花,每个月必须在她的监督下存入银行……有严苛的要求,但更多的是无私的陪伴。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在学校后门山坡上吃火锅,在游戏厅里挑战自我,在医院排练班会课……陪伴的力量化为一种信任,杨老师以朋友的角色让处于叛逆期的我沉静下来,无所畏惧地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因为我知道她一定会在身边,她会用全部的力量放任我的“风风火火”。

师师,相师法,成为老师才更能体会这种信任的不易。杨老师身体力行地鼓励我更勇敢地接受自己和学生,只有信任才能让教育的路走得更远,更广。

自己的第十二个教师节,祝杨老师节日快乐!更祝一路同行的老师们,节日快乐!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没有蜡炬成灰泪始干,新学年,让我们坚持心中的“情怀”,大胆地成为想象中的样子。


引导学生真正找到自己

对于我,与其说恩师仅是一位老师,不如说是一个合适的教育模式和一群帮助认识自我的良师益友。

一个小隔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堵展示墙,这样的地方可以让我待一整天,沉浸在艺术创作中。

2012年冬天,背上行囊的我踏入了英国的国土,经历了人生的转折点,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导师,还结交了一群患难与共的朋友。教育本身就会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等,不论是哪一种教育,最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很庆幸能够遇到英国的这位导师,她鼓励式的教育态度让我倍加自信;她引导式的教育方法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在满意的时候得到肯定;她温柔又坚定的每一次谈话,很舒服,让人沉醉其中,愿意与她吐露心想。每周,她都会和我聊一聊最近的创作想法和作品呈现形式。

在轻松的谈话中,她总是能肯定我的优点,并及时地指出问题。我有一本专业方面的日记本,记录每一天收集到的有用的素材,每一天完成的事情以及每一天在专业上的自我反思,导师的这些谈话内容都可以记录到日记中,便于之后的反思和实践。记得回国后我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留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我找到了自己!”确实,在英国留学期间,我渐渐明白什么是真正吸引我的东西?什么是真正我想表达的东西?我明白了什么是发自我内心的声音!这都要感谢一位耐心的导师,感谢引导式而非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感谢周围朋友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与学生一起流泪、一起共情的伙伴

每个人会遇到很多老师,如果你遇到一位能够影响你一辈子的老师,那你一定是非常幸运的。很幸运我遇到了好多这样的恩师。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权威型、高高在上、和学生保持距离的,但是我的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解老师就不一样,说话特别温柔,和我们打成一片。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时我们班的“网吧”事件。当时小学高年级盛行一股网吧之风,很多男生放了学不回家,都去网吧打游戏。老师家长反复强调都没有用。最后,解老师将全班同学召集起来开了一次班会。其实她讲了什么话,我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但是我一直记得的是,她当时说着说着就流泪了。

我突然一下子就被震撼了,感受到了解老师的心里深深的失望和一种“恨铁不成刚”的悲伤,随之反思到的是我们如果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改,她会有多么难过。后来好几个去网吧的男生也都哭了,他们再也没有去网吧打游戏。从那之后,我丝毫没有觉得老师流泪是脆弱和无能为力的表现,而是心中有学生、爱学生,才会因为学生产生情绪。在我当老师的日子里,我也坚信,老师不是冷冰冰的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共情的伙伴。

我在高中的班主任是一名数学老师,他高高瘦瘦的、颜值还很高,被我们称为“倪帅”,和刻板印象中的数学老师不一样,他不仅仅教数学特别有方法,而且还是一位“文艺青年”。每天晚自习之前,他会给我们从读者文摘上分享朗读一篇文章,有时候是人生感悟类,有时候是青春励志类,为我们枯燥的高中应试生活平添了很多生机和色彩,因为在题海茫茫中,的确非常需要他的“心灵鸡汤”。现在的我当了班主任,回想起来他的这个给我们朗读文章的小习惯其实也是班风建设的好方法之一,所以每每在书里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发现了一些适合学生的好文章,我也会给他们进行分享。

在英国读研期间,我也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好教授,他们在学术上对我帮助特别大。Diane老师的teaching principles(教学原则)让我印象深刻,Diane说她有两条教学原则,第一条就是students’ needs(学生的需要),我一直牢记在心。自己当了老师之后,开展教学之前,都会先主动了解学生们的需要,按照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也会根据学生需求的调整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直觉得这是一句关于教育很美的话,正是有了这些老师,才有了现在的我,也希望我,作为一名老师,能帮助和影响到更多的孩子们。每每听到自己的学生说,Miss April,我以后想成为一名像你一样的老师,就越发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教师节快到了,祝我所有的恩师们、同事们、各位老师朋友们节日快乐!让我们一起去摇动更多棵树,推动更多朵云,唤醒更多个灵魂……

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

在我读大四时,通过了研究生考试的初试,赴京参加复试,囊中羞涩,全宿舍“集资”“集物”,凑出470块钱,隔壁宿舍的檀姐把自己的一件风衣和包给我,用她的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看着复试通知书上,长达7天的复试安排,以及160块复试费。剩310块钱,在北京待一周,够不够的,也就这么多了,出发。

抵达北京的第一天,赶上几年不遇的沙尘暴,狂风卷着黄沙,温度骤降,4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在研究生院提交了相关文件后,匆匆赶到文学院签到,恰逢午餐时间,办公室空无一人,拐过楼梯,看到最里面的办公室开着门,忐忑地敲了敲了门。

“请进”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抬头,摘下眼镜看着我。
“老师,我来参加复试。”
“穿这么少,冷不冷?”随即,老师转身打开身后的衣柜,递了一件衣服给我,标准的“老太太”外套。
“找到住的地方了吗?你没行李啊?”
迷迷瞪瞪的,还未搞清楚状况,就接过了老师的衣服,披上,“老太太”外套,保暖效果一流!
“签到完,就去找。”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去哪儿住呢,校门口的日租房吧,便宜。300块应该能撑过一周。
在我满脑子乱转的时候,只见老师拿起桌上的电话。
“我,彭老师,李林这周住宿舍吗?好,知道了,一个复试的学生过去。”
听着电话,我才知道,老师姓彭。
彭老师挂了电话:“去一个师姐宿舍吧,她研三,实习呢,在北京也有家,这周你住她那儿吧!”
天呐,这么好啊,哇塞,怎么这么好,除了这句,再也想不出其他话语,当时脑子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砸得转不动了。
“吃饭了吗?食堂没饭了,一起出去吃点吧。”

时至今日,我都在想,那天我到底看起来是多么落魄,让初次见面的老师对我如此“心生怜悯”。复试结束后,我才知道,那时的酒店、招待所、日租房都已早早被预定,价格也水涨船高,300块,怕是只够三天的住宿费。今日想来,当初我以为的“怜悯”,实为师者,大爱也。

研究生入学后,彭老师成为我的导师,有幸随恩师学习三年,老师给予的学术引导、生活支持,不胜枚举。尤其是恩师在海外访学时,不仅给我们带回很多比较前沿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研究报告,而且老师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修正我们的作业和论文,并通过越洋电话,一一叮嘱。

此事已过去十多年,期间从未与老师提及初遇的种种,如今恩师已退休,但依然活跃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在各国“游学”、讲学、访学。现在我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每想起与恩师的初遇,都感慨万千,也时刻提醒自己,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方可为人师。

为人师,何其幸哉!祝所有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

改变学生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或者说能够改变一个人一生选择的人。这个影响我们命运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或者工作中的领导,但我想对更多的人影响很大的人可能是我们的老师。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起了我在读夜校的大学教授赵老师,他不仅在学业上指导了我前进,而且也在我的人生选择上改变了我的命运。

直到今年,我每年都要经常和我的老师通话,每年寒假和暑假去看我的老师。时间飞逝,到今年为止,我和我的老师一直保持了25年的交往。今年是我在国际学校工作十年之际,我获得了中学高级教师这份肯定。拿给我老师看这份证书时,他眼角流出了泪花,他感慨到:真是青出于蓝而盛于蓝。

我的人生经历跟很多人可能不同,并不是按大多数人一样正常的上完大学后工作的。我回忆三十年前,我的家庭还不是很富裕,考虑到可以很快挣钱,我选择了读外贸职高。我从外贸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对外贸易公司工作,我当时的学历只能在公司做临时工,负责制作简单的表格。看到公司同事们都是外经贸大学毕业,一口流利的英语很让我羡慕。

我在公司是最卑微的人。同事们瞧不起我的眼神,我经常被同事使唤,单位发东西都是没有我的,我还得帮着搬运,我发誓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我的梦是要和同事们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工作中能得到发挥,被别人瞧得起。

接下来,为了实现这个梦,从1995年到2000年我利用各种机会弥补过去失去的时间,发奋学习和参加自考考试。当时要边工边读外加学习基础的薄弱,使我感受到这条求学路艰难。

就在我感到无助时,一个对我有深远意义的人出现了,就是我在学自考的课堂上认识的赵教授出现了,他的魅力深深的影响了我。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走出稳定公司,去站在讲堂上。我觉得我应该在十年后我可以成为我老师这样的人,这才应该是我未来为之终生奋斗的梦。当时,我撞着胆子在课下去找老师,和他说出我的想法和我的困难。没想到,他首先给了我一个最坚定的肯定,他说你一定能行。

正是我的老师的鼓励,我立下了欲与自己战一场的誓言。那个时候伴随我的除了工作,就是各科书籍。它们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英语书背单词,朗读课文。

当时我还住在平房,家里的暖气也不暖和,起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就是在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上班时间我利用办单证的等候时间背书,午休时间我匆匆吃完午饭去单位附近的东单公园背书,不管是很热的夏天还是刮着寒风的冬天。有时候还到公司的洗手间里背书学习。

我每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三个晚上,可以见到我的老师,跟着他学英语。后来,赵老师还经常组织我们这些夜校的学生,到他家吃饭。和我们谈心,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弄会我们不明白的地方。

当我拿到这些证书, 是我的老师帮助我获的了第一次可以站在夜大的讲台的机会。这时候又一个困难走向了我,学识阅历的匮乏,教学风格的平庸。

学生喊“下课”的压力,2000年-2002年站在讲台期间的我经历很多挫折。一次学校在做学生问卷调查后,80%的学生反映听不明白我的课,授课逻辑混乱,学校于是直接不上我上课了。我很郁闷,这时候,又是我的老师坚定的认为我可以,他去找领导,让学校在给我机会。我就是这样在那里跌倒,后来又在那里爬起来。

我又重新回到讲台。以后每新开始一次课,遇到一批新学生,对我就有新的挑战,他们的要求不同,反映的问题不同,我几次被从讲台上轰下来,但我的老师每次都帮助我分析原因,每次都坚定我的做下去的信念,使我坚信每一次被学生奚落后,都是离我的梦想更近一步的时候。于是我坚持不放弃,总结,反思,学习,实践,慢慢的积累经验,一天天在接近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今,我在国际教育这个讲台上又度过了10年,面对现在的孩子们和他们将来的梦想。这十年我经常和我的老师交流我的感悟和我的进步。每次老师听到我的进步,都特别高兴。

如今我的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也是中年人。因为我的恩师,我的教育梦想不停步,十年后,我的学问还不能达到我的老师的水平,但我对教师的感悟可以接近我的老师。在我的老师带领下,我正在向一个师德高尚,学识渊博,被学生广泛爱戴的教育工作者而继续努力着。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七十年的光辉时候,我在这里向祖国,向我的恩师保证,我会继续努力,保持着一颗做老师敬畏的心理,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我的心中,无怨无悔。在用十年,等到祖国八十年大庆的时候,我在向祖国,向我的老师汇报。

祝我的老师和全国所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们,辛勤的园丁们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