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2年新建11所国际学校,5000外教在北京!“留学北京”背后,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20-09-27 | 9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上,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作为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和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两大主题。

其中,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此次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上自然备受瞩目。

文、编 | Mina

据《人民网》9月初的一篇报道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不断优化自身的留学环境,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加之教育开放政策愈加完善,教育国际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京求学。

目前,北京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达到150个,北京与境外建立交流关系的学校近2700所,目前北京教育系统任教的外籍教师也达到了5000余人,这些都为“留学北京”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且在未来继续发挥着作用。

增强来华留学吸引力的同时,北京也不忘继续加大在国际教育领域的供给。去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教育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要在2019年-2021年三年时间内,加大国际教育供给,培育教育示范项目,扩大教育开放规模,以及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

计划中指出,要完善国际学校布局,在“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朝阳区等重点区域,新建11所国际学校。时限规定为2019年-2021年持续推进。

据顶思统计,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共新建国际学校11所,其中朝阳区3所,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所,怀柔科学城1所,中关村科学城1所,房山、通州、大兴以及北京周边各1所。

“三城一区”with 海淀朝阳,构建国际学校新蓝图

事实上,早在2017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里就提到了“三城一区”概念,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性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其所在区域即涉及海淀区、怀柔区、昌平区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而在2018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教育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当中,再次明确在“三城一区”及海淀、朝阳等重点区域,继续完善国际学校布局。并且,要合理确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支持现有项目与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的新建学校开展合作,发挥其在推动国际教育发展方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文的表格中,已然有7所已建或在建校属于“三城一区”规划范畴,2021年达到11所国际学校的目标,已接近尾声。

除此之外,今年2月份北京市教委印发的《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文件当中,还列举了《区级拟建国际学校情况表》以及《利用市级优质校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情况表》。

图源:《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计划表明,区级拟建区级拟建校共11所,其中西城1所,朝阳3所,海淀2所,丰台、顺义、昌平、怀柔、北京技术开发区各1所,全部项目都将于2021年前开工建设,以社会投资为主。

利用市级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方面,通州、怀柔各2所,密云、大兴、丰台、朝阳、昌平、顺义、房山及石景山各1所,共12所国际学校将全部在2020年前投入建设;

与上面的第一个表格对比过后,就可以基本推算出计划推行的进度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表格中将近70%的学校都为公办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北京教育角色再定位

今年年初,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首都发展报告》,其中围绕北京为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其中也列举了关于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

1. 北京的教育资源在中心城区的高度集中

北京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内的文化体育设施,也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而远郊地区则配备不足。

2. 仅1个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北京

与其他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相比,北京在国际组织的数量和层次上都有明显差距,缺少像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总部,国际角色地位不够突出。

我们看到,无论是在“三城一区”继续增设国际学校加大国际教育供给,一定程度平均教育资源,还是鼓励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加大中外合作办学,都是在不同程度为北京创建“四个中心”添砖加瓦。

此外,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规模,创办国际型的教育考试中心,引入国际知名的职业资格证书等,以及进一步下放外籍人员子女校的审批权限,也都是在促进北京教育环境的开放。

就在9月7日,国务院新下发的《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就进一步明确了允许中小学按国家有关规定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入学。

“公立国际部”的新希望?

其实,我们从《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文件当中不难发现,公办高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了发展当中的重要目标。追溯公办学校的国际部发展历程,命运也是起起伏伏。

早在十年以前,依据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提到的“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发展方兴未艾。

不过,几年之后,多地公立学校国际部或国际班就因市场缺乏明确规范,审批监管不严,课程体系混乱,以及收费、占用公共资源等现象被教育领域诟病。各地随即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开始治理、规范公立学校国际部市场。

2014年,北京市教委就曾决定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武汉、深圳、山西、昆明等地,也先后针对普通高中国际部做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治理。

其中山西在2016年就曾宣布“全面停招公办高中择校生,并且关停所有公立学校国际部”。在去年又再次在《陕西省教育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未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普通高中不得开办‘国际部’或‘境外课程班’”。

十年之后,公立国际部的命运依然扑朔迷离:一方面,政府大力规范治理公立学校国际部办学,一方面又在大方向上鼓励中外合作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进。一些地区继续大力发展,一些地区依然全面叫停。

但是未来,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只能继续观望。

北京民办国际学校的空间在哪里?

于疫情开始的2020年,刚刚经历了“公民同招”的北京民办国际学校,面对目前政策所透出的诸多国际教育开放利好,到底有哪些可以惠及自身呢?

其实,也还是有一些信号的。

首先,在2019年年末至2020年年初,北京市委、北京市教委就曾多次派领导分别去往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北京市鼎石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海淀外国语、青苗海淀校区及清华附中稻香湖校区进行调研。其主要目的为切实了解民办学校及国际学校在校园建设、缓解入学难以及校园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希望国际学校可以探索线上教学措施,积极积累、分享国际化办学经验,促进北京市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其次,在北京发改委等部门对外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中,有两所民办学校入选,分别是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望京)项目,以及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延庆校区的项目。

加之《教育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之后具体制定的《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民办国际学校的利好可以看见。

结语

早在2015年,北京就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在科学技术、互联网与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旅游、健康医疗等六大领域对外资降低门槛。其中,文化教育方面与外资的合作也会在未来有着积极的发展方向。

而五年后的今天,刚刚闭幕不久的服贸会上所释放的教育进一步开放信号,也继续印证着这一发展合作前景。

所以北京、以及泛北京区域会进一步重视国际教育的供给,而国际教育领域的教育人们,还是要把握住机会。

不过,随着政府对公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力支持,势必会有大量对标国际教育的生源与家长向公办学校国际部(班)倾斜。

如何与收费相对低廉,又头顶优良公办传统历史的公办国际部去竞争生源,打出自己特色的品牌,也是民办国际学校面临的挑战。

参考资料: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1911/t20191129_712599.htm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07/content_5541291.htm
https://m.sohu.com/a/416604576_114731
https://m.sohu.com/a/364755028_120179484/?_trans_=010005_pcwzywxewmsm
https://mp.weixin.qq.com/s/qCAzInt_qy1t7yBzRp3EsA
https://mp.weixin.qq.com/s/2j1lY7HDd-4UibuD_vHu8w
https://mp.weixin.qq.com/s/23ABLC6jcda4Z6NEJfc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