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中文
登录
|
注册
顶思
关于我们
顶思团队
合作伙伴
顶思简介
联系我们
顶思公益
媒体
行业新闻
专题
《思个》杂志
寻求报道
活动
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
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ISCS升学指导峰会
ISHR人力资源管理峰会
TIPS国际幼教峰会
HFIF海南教育论坛
TopEvents顶思会
培训
在线培训
线下培训
顶思学苑
服务商
CREST
绿色学校
TopMEDIA
顶思传播
行业新闻
专题
《思个》杂志
寻求报道
羽毛球世界冠军谢杏芳: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来源:
|
作者:
Yang
|
发布时间:
2020-11-16
|
174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不久前的第三届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羽毛球世界冠军谢杏芳女士发表了题为《体育,最好的教育》的动人演讲。
会后,谢杏芳女士做客顶思采访间,畅谈自己作为母亲的教育心得。
文、编 | Yang
2020年11月2日,第三届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圆满落幕。此次大会在上海举行,以“VUCA时代的学校治理”为主题,聚焦VUCA时代,探讨学校治理和教育的未来。
羽毛球世界冠军、丹辉(广州)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杏芳女士隆重出场,在本次峰会上进行了《体育,最好的教育》的主题分享。
以下为谢杏芳女士的发言:
体育,最好的教育
我自己曾经是一名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运动员。7岁那年,我正式进入市体校进行系统训练。20岁进入国家队,在运动生涯中共获得过八次世界冠军,28岁时退役。
而现如今我已为人母,也在从事教育事业。为什么我认为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输了比赛,赢了人生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获得女子单打亚军的颁奖照片。
回想当年备战奥运的训练期,我们都非常焦虑和压抑。在训练场上,听不到任何一丝笑声,只听到球的打击声、运动鞋的摩擦声和队员们给自己加油打气的呐喊声——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拼命练。
林丹就在我场地的对面训练。他练不好会发脾气、摔拍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后再继续训练,不管多晚,练到自己满意才回去休息。
我性格比较内向。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我希望自己每天有好的体能状态来支撑第二天高强度的训练。可越是如此就越睡不着,只得每天靠安定来入睡。结果自己在赛前还得了带状疱疹,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去参加比赛,真的是很无奈。
奥运会是竞技赛场的最高舞台,能站在冠军领奖台是所有运动员奋斗几十年的梦想。当时我世界排名首位,想着只要能在比赛中正常发挥,这块奥运金牌很可能就是我的了。但很可惜的,最终在决赛时还是输掉了。
我非常难过,赛后独自在房间里哭了两个星期。这是我冠军路上的遗憾,也是我一辈子忘不掉的遗憾。
在我退役后的这些年里,我常常在想,体育比赛就像浓缩的人生一样:高潮与低谷、顺境和逆境,在短短的比赛中就能很好地体验一遍。我的人生遇到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坎坷和难题,同样,我的内心也会很焦虑、会力不从心。但是,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告诉我没有什么困难会击败我。我会把最糟糕的可能性想到,说服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跨越过去——这,是体育带给我的。
体育不仅能让我感受到赢所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也能让我学会在输了之后如何面对。我坚信,只有不放弃、敢于挑战、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比体育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
现在我作为母亲,在小孩的教育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我也在考虑:给小孩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适合他们的。
我们对小孩的期望是什么?赚大钱,当科学家,做医生,还是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独立的生活能力。什么是独立的生活能力?其实很简单,就是能照顾好自己、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我7岁开始打羽毛球,8岁就进体校寄宿。那时候条件不好,没洗衣机,浴室也没热水,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比赛,父母也不在身边,我不得不吃很多的苦头。而现在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但如此这般就叫快乐吗?
我理解的快乐是“苦尽甘来”。如果你不曾在煎熬中度过,就无法理解快乐和幸福的可贵,你就学不会珍惜与感恩。
体育能够为我们创造一个吃苦的环境。它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能培养我们对待事物的信念:放弃很简单,但坚持却非谁都能做到。所以我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孩子能够拥有体育精神。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体育
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共同创办了“丹辉(广州)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而教育培训板块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比体育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比冠军更重要的是冠军体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它源于林丹和我多年的运动生涯以及至今为人父母、从事教育事业形成的理念,也是我们在实际教育培训中的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的教育培训业务主要在广州地区开展,现已与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南沙体育馆”和“保利集团”进行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并重点在广东、福建、浙江地区深耕布局。我们会在“名校”、“名馆”、“名社区”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产品,希望能够通以羽毛球为载体,培养孩子健全性的人格,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将优秀的体育精神薪火相传。
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体育的陪伴下,生活充满阳光和激情,在人生道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成就最美好的自己。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学习体育、享受体育、感恩体育!
专访谢杏芳——世界冠军是怎么带孩子的
谢杏芳女士有着很多重身份,八次羽毛球世界冠军、知名企业家,同时她还是一位母亲。在微博,她是网友口中“小羽的妈妈”。
那么,谢杏芳女士在教育方面会有什么独特的心得么?以下为顶思采访实录:
T(顶思):您在RAISE大会演讲的时候,提到了“苦尽甘来”这个词,那么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您具体是怎么实践的呢?
X(谢杏芳):小羽马上要到4岁了。其实对于3到6岁的孩子,我是建议家长培养他们多运动的。孩子自呱呱坠地,到能爬、能站立再到能走、能跑和追逐嬉戏,每一步的成功他们其实都会感到非常开心。
运动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作为父母,应该多陪孩子进行一些户外运动。这样不但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也能够让他们多接触阳光和空气,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我认为家长“定死”某一项目标其实是不好的,因为那时候你还不知道他们偏向于哪一方面。给孩子几年时间,在玩的过程中,细心的父母肯定会知道他们对哪方面感兴趣,然后再选择性地、定向地发展孩子的特长。
体育和读书,这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在国外,体育特长也是可以和读书相辅相成的,并不是说我打了球就读书不行了。那么反过来,读书好的孩子体育也可以很棒。就拿羽毛球为例,日本17岁的一个中学生就能拿世界冠军了。既然国外的孩子可以做到这样,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也可以。
另外,在陪孩子锻炼、玩耍的过程中,对家长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在陪小羽的时候是什么都玩的,篮球也玩,网球也玩,羽毛球也玩,游泳也玩——我每天基本上会至少拿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陪他活动。
T:孩子如果说“妈妈我太累了,不想继续了”,您一般会怎么回应?
X:不存在这个问题(轻声笑),小孩子一般都是停不下来的,我每次只得说“宝贝,你能不能不要跑了,妈妈太累了”。小孩子他永远都在跑跑跳跳,反倒是父母是很少运动的。所以还是在于父母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去培养孩子多运动。
小羽在幼儿园就是一只“领头羊”,很多小朋友会跟着他一起疯。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团队意识也被培养起来了。一些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其实就是因为在学校里没有找到归属感。
小羽很喜欢幼儿园,每天去幼儿园都是乐呵呵的。作为大人,我们都喜欢周末,但是小羽到了星期六会不停地问我,“妈妈,今天我们不去幼儿园么?”
T:作为世界冠军,您对于自己的孩子一定期待很高吧?
X:我觉得我是秉持着平常心的吧,倒没有要求他一定要怎么样。不过在我们家,男孩子一定要进行一项体育运动。女孩子的话,我觉得她至少应该有一个艺术方面的爱好。不管是体育还是艺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十年八年后,就算孩子不能成长为世界冠军,但最起码也能掌握一个特长。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报很多很多的班,我觉得这样很难会发展成一项特长。因为他什么都摸了一下,但到最后都停止了。现在的小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每天的日程表却还被各种围棋、舞蹈、美术、钢琴、体育班塞满了。这样其实不如专注于一个领域,孩子会成长得更快的。
T: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严格么?
X:我觉得我不会。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感受:在这个社会,比起考试分数,一个人更需要的是情商和领导力。不是说你成为中考或高考的状元,你的社会价值就高。
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更看重的是怎么让他融入到集体中、怎么去和其他小朋友沟通。领导力、善于沟通、拼搏精神……这些才是孩子未来走到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T:在您心目中,“体育精神”到底是什么?
X:对我来说,体育精神首先是挑战极限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内驱力,是对精益求精、不断挑战和提升自我的热切渴望。但是,如果这种精神是外在给你的,比如父母要求你一定要考多少分,我觉得就不算是体育精神。它一定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所以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次,体育精神是不怕吃苦、不惧挫折。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都要学会在原地重新站起来、再争取——就像咱们体育运动员那样,在苦中挣扎奋进,在苦中勇往直前。
T:作为曾经的世界冠军、体坛健将,您最初是怎么想到投身教育行业的?
X:应该说,做妈妈以后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吧,有了孩子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关注起了教育这方面。其次,我现在做的事情也算不上很大的跨界,因为还是想坚持羽毛球这块领域。
我和林丹都是打羽毛球的,尤其林丹,他是奥运会双圈大满贯。他不单单是在中国有名气,在全世界也是著名的运动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玩的好的体育项目不被国外认可?
NBA是个很好的例子,乔丹和其他一代一代的篮球明星的不懈努力使它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在美国,篮球可谓全民运动,NBA市值亦是不可估量。在中国,也有不计其数的居民参与羽毛球,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羽毛球不能成为一个NBA那样的品牌呢?
只有成为国民品牌、融入整个民族的自豪感,一代一代的人才会自发地将体育精神传承下去。如果没有一个民族品牌,你老是追求国外的,就很难发挥民族精神。我们的群众基础很好,只要一起努力,就可以将我们的民族品牌推倒一个新的高度。
T:您不止一次地提到“国家”和“民族”,平时也会对孩子进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么?
X:爱国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吧,它并不需要太多刻意的引导。拿我自己来说,这种爱国主义并不是在书里读到的,而是在赛场体会到的。每次当我们在国外拿了冠军升国旗的时候,人海中总会有一小片的同胞跟着大声呼喊、激动地流泪。大家团结一致取得胜利,在国外的领土上升旗中国的国旗,那种情怀会永远刻在我们心里头。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多一点民族品牌。
不管是爱国主义教育、体育精神还是体育教育,我们都是为了下一代。希望他们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T: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您在体育教育方面的理念,会是什么?
X:正如丹辉体育的slogan所说的:“比体育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比冠军更重要的是冠军体魄”。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冠军。但体育运动蕴藏着丰厚的人生道理,这是值得每个孩子进行探索和学习的。
T:您创立的丹辉体育在教学方面有什么特色么?
X:我想,主要是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和过去相比有一个大的转变吧。我们那时候的教练就是单一的羽毛球专业,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指导我们更好地得分、战胜对手。他们不会过多地关注孩子的个体素质和个人成长。
现在的小孩子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再经历我们那个年代艰苦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如此繁杂,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懂得更多,心思也更敏锐。所以体育教练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理念。如何跟小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全面成长,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
“十一月围城”丨英国留学观察日记
下一篇:
拜登赢了!留学生的春天就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