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许多的身份。她是女儿,无论多忙都不会忘爸妈的生日;她是母亲,无论多累都不会落下孩子的早餐;她是妻子,无论多么要强都愿意在丈夫面前小鸟依人。
她,是独立的个体。她有力量,不依靠别人也能活得精彩;她有追求,不会为了别人的标准委屈自己;她有理想,不怕冲出舒适圈从头开始。
整理 | Lily
编 | 天悦
邓宁:40+,万科梅沙书院升学指导顾问
我高中阶段非常向往的是做国际新闻。不过受家庭影响,我父母都是教师,在我回国之后,父亲给我的建议是做一些跟教育相关的事。
基于我对自己留学经历的反思和希望,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新一代留学生,后来我走进了教育行业,进入国际化学校做升学指导老师。
十几年前,大家刚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时候,基于文化理念的冲突是非常大的,所以升学指导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
记得当时我给一个学生辅导,跟家长谈话之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他的孩子其实并不适合走出国留学这条路,但那时孩子已经上高三了,所以最后的可能就是在剩下的半个学期去突击复习高考的内容,看能否考上一所好大学。
这样的建议对于家长来说,让他明白了总比把孩子送到一所国外的大学,花上4年的时间可能会产生糟糕的结果更为实际,从留学的角度看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我觉得从为学生的选择和发展来讲,也许找到了更适合的道路,规避了出国留学的风险。
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回过头看,当把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综合一起考量,帮助孩子去申请和选择一所适合的大学、适合的专业,这是足以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选择。
从决策来看,我最想对家长说的,就是在出国这件事上,首先要做一个理性的分析,并不
另外,家长还要做到,对孩子有张有弛地管理,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约束,绝不是任由孩子自己去选择,或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作为女性,我觉得有一份自己比较喜欢、愿意投入的事业非常好,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围绕着这个职业去做很多的思考和探索,我觉得蛮好的。
就像我在这个行业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家长,也包括很多行业精英,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也能够了解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给我的职业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宽广的视角。
我想对女同胞说,你最想去做什么,真的不要太在乎,遵从内心、初心所爱是最重要的,而且用自己的所长去做自己最开心的事。
作为女性应该每一天都是自信的,而不是说只有在女神节这一天才是女神。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无论经历什么样的事,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活成自己心中的女神。
邓晨:33岁,北京爱迪学校中学部英语学科组长
我特别小的时候是想当公交车售票员,因为撕票的感觉非常爽。最开始我接触到教育行业,是在教育机构,我当时对教育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传道,就是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当我真的成为了一位K12体系全职老师的时候,我发现当年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只是教育工作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现在我觉得我的工作跟我的生活好像很难区分开,在我的工作中,我一直在和我的学生和我的同事,包括和我的领导建立起非常积极的良性的人际关系,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更多的意义是把积极的影响带给我的学生、带给别人,这是我当年没有想到过的。
现在学生给我写反馈的时候都说“我的老师特别活泼,特别亲切”,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和我想象中的传统的英语课堂特别不一样。
作为女教师,其实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多困扰,相反有的时候还是一个优势。但是在生活中,其实还是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女性的一个刻板印象,比如说谈到女司机就会觉得好像技术不太好,或者有人会觉得女性就应该适合某一类型的工作,比如当护士,展现女性柔性的一面。我觉得这些刻板印象如果在未来有更多的女性去打破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觉得教师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职业,有时候在工作中付出的情绪值,付出的耐心值,付出的努力值,都不是可以量化的东西,比如在课下,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如果按照其他工作标准来看,这可能算是加班。但是在我的定义里,从老师的角度,就是
有了孩子以后,女性多了很多角色,所以我感觉身上的责任会多一些,要把时间分配给不同的角色。
我女儿今年五岁,她一岁多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因为当时她开始会走路了,然后会叭叭叭开始说话了,我当时就特别感动这样一个小生命,她终于开始有自己的样子了,我希望她作为一个女孩,不要被任何东西牵绊住,她可以当妈妈的小棉袄,但也可以当妈妈的小英雄;可以当一个小公主,但也可以是一个假小子。
我也希望我教的学生包括下一代,我的女儿在他们长大了以后,能够越来越强大,有更多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Flora:28岁,某民办双语学校行政老师
我高中时的梦想是从事新闻行业,从本科到硕士一直
虽然从事行政工作,但是我也会接触学生,带过研学,做过代班班主任,带学生参与过各种活动。尤其是和小朋友接触时,遇到过各种困惑,“管不住”的问题经常出现,也倒逼我开始接触和学习Positive Discipline,这可能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的一种方式吧。
工作中,其实相比于处理工作本身,我觉得更难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生活中我会更放松,更像真实的自己。
我目前还是单身,刚入职场时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近两年因为身体原因开始更注意管理情绪和身体,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我的父母也是比较注重工作的人,所以对我的工作强度也非常理解。但是这两年也开始劝我尽量平衡一些。
我不太会因为自己现在是28岁而焦虑恋爱和婚姻,但是因为自己是女生更焦虑事业成就,比如职位、薪酬、职业前景等等。
我最勇敢的一次应该是和前男友分手,在家庭的压力下,挣扎了一年,最后还是选择结束了一段错误的关系,现在也觉得是很正确的选择,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以前被催过,焦虑过,也争吵过,无论是平静沟通还是争吵中的表达,我终于有机会和父母单向度输出了我对婚姻的理解和看法,父母的情绪和我的情绪都缓和很多。
在我看来,女生要自信,要守住本心,不要在别人的评价中失去了自己。我最想对自己说的心里话,就是“要更爱自己”。
金航:27岁,某双语学校老师
我上小学时,就有了想当老师的愿望。上大学时开始陆续教学生英文,大学毕业后也尝试过做外企培训师,在公益机构做青少年儿童公益项目,最后到了双语学校做过市场招生,当我已经成长为比较专业的市场招生老师时,内心还是会被做老师的声音所呼唤,目前是转岗做了小学部的双语教师,我挺开心的。
做老师大部分时间可以说是需要用爱发电,有时候身体和心灵都很累。但是教学也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做的以往工作中,我觉得教学对心灵最有益。
而且教学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教导自己认识自我。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的体验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感受。从这个角度说,教学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
所以,教学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更新认知体系的工作,这也会促使我不断学习,我很享受这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当我越熟悉我的内心,我的教学也会越稳健,我的生活也越踏实。
算起来我当老师有四年了,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去年刚刚和老师们一起接手新班级时,班级里有多动症、情绪特别容易崩溃的Emotional disorder、网瘾少年,一开始我们班级老师和学生都挺崩溃的。因为ADHD的孩子每天基本都会打扰其他同学上课,情绪崩溃的孩子每天基本要哭好几次,经常崩溃到跑出教室。我每天都需要去找孩子,网瘾少年一开始也天天打瞌睡,从来不交作业。
我们教师小团队有三位老师,一起和家庭、心理老师、孩子制定支持计划,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都进步了,那个从来不交作业的孩子也开始交作业,课间会主动来找我聊天,分享一些小事情,我觉得特别开心和难忘。
我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希望自己更热爱生活,做个生活家吧!顺便也脱个单……
孟姜:40+,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双语初中学部校长
我小时候的梦想真的是当老师!因为我的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给我的印象太深,我非常喜欢我的班主任。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体会到小学段及初中段老师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太大了,甚至影响一个人一生对职业的选择。
现在我看到这些孩子,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能够对他们施以影响非常自豪。
当老师21年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教第二年(带高中学生),一个学生去了北京后,买了一本书送给我,这本书是《和珅传》,至今依然摆在我的书架上。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学术上我觉得你很厉害,但是我觉得你可以看看这本书,应该对你很有帮助——和珅是怎样在当时的社会里生存的。
看完那本书,我不由得想:现在的孩子的思考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我们当孩子的时候大不相同,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还能跳出课堂,去看待如何与社会相处。教学相长,老师不一定每个方面都为师,学生在某些方面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所以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同时也给了我另一个思考,就是我们自身成长的时候,除了关注学习及学术外,从哪里得到如何做人的教导?谁又曾系统地告诉过我们如何适应社会?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育什么?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不是孤立成长的,他的身上反射着社会、家庭及以往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曾遇到过“熊孩子”的挑衅。一次激烈的冲突是上课的时候,我指出一个孩子的问题,他当众把早餐未吃完的八宝粥罐头直接扔到了讲台上,当时全班都惊呆了,也包括我。大家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冲动。
当老师多年的我虽然当时惊了一下,但是不可能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耽搁全班上课,也不可能去和孩子斤斤计较,激化矛盾。于是,我让一位老师把这个孩子带到办公室,自己呆着,让他稳定情绪,也不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进行教育,而课堂继续进行。
课后等孩子情绪平复后我与他沟通,才知道前一天晚上他受到了爸爸的没有根据的批评,心里的气一直难消,导致那天课堂上没有控制住情绪。事后了解了真相后,我先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约谈了孩子及家长,化解双方的误会,让孩子能有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
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不易,工作与生活都需要付出,需要平衡。也许新老师或者新到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用2-3年的时间去找寻平衡的尺度,这段时间可能工作会大于生活,我刚到德普的第一年几乎没有生活,只有工作,但是一年后,在付出足够的工作及思考,对工作全面的了解和熟悉后,我的生活比重就逐渐回来了。
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15岁。我想对她们说的是:希望她们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拥有选择权,而不是被动选择,要成为一个温暖的、幸福的人。
第一,希望我的女儿能有自己的主见,能决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女儿从小学开始,我都会让她们参与家里的重大决定,虽然很多时候她们没有什么想法,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她们的观点就逐渐多起来了,而且这也让她们看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要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能在有众多选择的时候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第二,我希望孩子能成为有温度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这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因为她们都是德普的学生,学校提倡的仁爱之心她们也一直在践行,让身边的人愿意与她们接触和交往,让别人感受到体贴与关爱。
第三,我希望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不管她们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成长道路都不后悔,去感受生活带给她们的愉悦。
我每年都能收到女儿的家庭画像和学生给我的画像,各种画风。我都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一个文件带里,也许以后可以做成一个小册子,每次拿出来看的时候都是满满的回忆,孩子们的音容笑貌便又浮现在眼前。
我最想对自己说的心里话:享受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瞬间,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Sohpie:32岁,英语老师
我在海外教书的那段时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班级,那是一个初一的差班,当时我被分派到管理班级,他们有多差,就像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走进教室,基本上遍地都是纸屑垃圾,桌子桌椅凌乱不堪,同学们你追我赶,没有一个人在座位上。
我当时看到这个场景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没有太多经验的老师,我就问自己该怎么办?一个潜意识让我先捡起了地上的垃圾,摆好了桌椅,帮他们整理了一些东西,然后站到教室的中央,问他们:你们每个同学都喜欢在一个像垃圾堆一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吗?当时大家都不吭声,但我能看得出来大家都是不喜欢的。
这件事之后,我基本上每次走进教室都会提醒大家关于垃圾和纸的问题,耐心地跟他们沟通。让我惊讶的是很多次沟通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凌乱不堪了,他们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这件事给我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不要去看低任何一个差班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只是需要有一个人去引导,只要耐心地给他多讲一点,他能够听进去。当你让他觉得你是非常认真地关心他的时候,其实他也是会敞开心扉跟你说一些事情,他内心能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
后来,我发现顺畅了很多,包括即便我最后离开了那所学校,整个班甚至给我准备了一个特别意外的surprise,为我准备了一个farewell party,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我也非常骄傲,当然我非常开心能成为一名老师。
我想告诉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其实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他们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位这样的老师或者任何一个启蒙者带他们走好未来的路。
如果将来我有一个女儿,我想对她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因为身边的质疑而停止你的脚步。
就像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在她刚刚学滑雪的时候,也有被身边的声音质疑过,大家觉得这是一个男生玩的体育运动,为什么一个女生要去玩?但是谷爱凌坚持去做了,十几年的坚持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她应对西方媒体质疑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让我们看到她是一个拥有非常强大内心的女性,所以我想对所有女生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迈开自己的步子,不要害怕质疑,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Sonia:30+,某国际学校市场部老师
我是北漂一族,在北京生活快八年了。
我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想当一个作家,也想要当像三毛一样浪迹天涯的作家。
我小时候是比较排斥教育行业的,但是因为我的家庭比较传统,父母一直期望我从事教育行业,比如当老师会比较安稳。
后来工作以后,慢慢觉得教育这个行业非常好,而且尤其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遇到几位特别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给了我很多正面的影响。
我发现其实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从那时起,我对教育行业有了新的认知,因为机缘巧合,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到了学校,中间也曾经跳出过这个圈子,在互联网行业干过短暂的一段时间,但还是在学校让我觉得很治愈,在工作中能够滋养自己,所以这个行业是值得做的,而且越做越有情怀。
我觉得教育就是成就他人,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也能够影响更多人。
我是工作狂型的。有时候会因为工作忘了生活,而且会对自己比较苛刻,但在放假的时候,我会完全放下工作去寻找生活,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平衡。
我有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旅行、摄影、看书。我跟自己独处的时间很长,尤其是旅行,我更多的时间是我自己行走,比如我一个人走完了河西走廊这条线。
我个人比较喜欢丝绸之路的文化,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旅途上的东西,我觉得旅行会治愈自己,特别神奇。
我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大概就是上三大的时候,申请了去吉尔吉斯做志愿者,成为我们学校第一个去吉尔吉斯的学生。之前我对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但因为我学的是对外汉语,当地的很多人在孔子学院学习,他们对中国文化也是比较向往的,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我实现了志愿者的项目。
我当时跑到北京办完签证,把机票买好,回家以后才告诉父母,他们只能选择支持我。
那一年的时间改变了我很多的思想,但我觉得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改变,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我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女性觉醒的时代,而且女性的力量也会被更多的人关注,会变得越来越强。我赞同男性和女性有各自不同的分工,但是我希望未来的女性会更从容一些,不要因为家庭放弃工作,或者不要因为家庭放弃自我,女性应该更加关注自我,因为只有女性更加独立,更加自信,才能够培养出更加自信、更加独立的孩子。
王丢丢:29岁,在编教师
我当老师五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我从私立学校考入公办,不得不离开我当班主任带的第一届学生。这届学生,倾注了我对教师职业的所有热爱,所以我在瞒着他们办离职手续的半年里,都很难过,常常在半夜哭醒。
离开他们以后,我发现我的手机里全是他们三年的点滴照片,真的好像离开了自己的孩子。这半年他们换过很多任班主任,家长和孩子对我的离开都很不适应,也基于这个原因,我不敢随意回原来学校看他们,怕他们无法“断奶”。甚至已经过了半年多,我还会偶尔梦见去学校,梦到他们奔向我,抱紧我……
回想起在私立学校任教的日子,我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收获。特别是面对一些“熊孩子”,该怎么管。我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性格,找到“软肋”再击破。
比如说我们班级有个同学,人跟猴子一样皮,几乎每节课都能闹出点幺蛾子。但是他有个优点,就是好面子,爱荣誉。于是我就给他足够多的“彩虹屁”(网络流行语),让他吹到天上去。为了“消耗”他的精力,我给他安排更多的活儿,每个活儿都给个名头,什么“点心管理大师”,“垃圾收纳主任”之类的……让他不停地忙活,找到自己的荣誉感。
说实话,当老师真的很忙很累,家人一开始并不了解教师行业的强度,总以为我喝喝茶、上上课,上午8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而事实上,除了寒暑假(寒暑假也有各种培训……),基本是每天10+小时的工作强度,晚上还要带回家做。
后来,他们慢慢了解了我的工作状态,就理解了我。我老公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如果我工作得比较晚,他甚至会在停车场等几个小时,接我下班。
在我遇到现在的老公之前,我母亲曾经有两年持续催婚,安排各种相亲,那段时间我真的比较痛苦。怎么应付呢?我让我母亲去学车转移注意力……当然我自己拓宽社交圈也很重要,一来让自己放松不要天天呆在家和爹妈大眼瞪小眼,另一方面也有更多机会遇到另一半。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哈哈哈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最想对她说的一句话是:Be Brave,Be Confident,勇敢去做,自信爱自己。中国传统家庭出来的女性常常过于内敛,而现在的社会,女性能够独立、勇敢、自信会更加有魅力,也会获得更多机会。
我现在有点工作狂,常常在双休日还老想着工作,一直没有放松下来,这样感觉对身体不好。我希望,我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好好享受生活。
聿三:36岁,某国际化学校高管
我14岁时作为小留学生出国,一路跌跌撞撞,吃过很多苦,走过很多冤枉路,也踩过很多坑,今天我特别希望帮助孩子们能走得更稳更顺更好。
记得刚到一所新学校任职,我给学生做的第一场升学讲座,我讲到一半的时候,一个“熊孩子”突然站起来向我高声问话:“老师,我有个问题,你是顶级海外名校毕业的,不是应该在世界500强公司里挣大钱吗?怎么沦落到我们学校来当老师了?”
当时,我看到其他老师和学生都被惊讶到了,好多人一脸尴尬。我也大笑起来,说:“同学,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老师欣赏你的思考,我想先请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生算是成功?我也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接下来,讲座变成了一个非常热烈的讨论会。大家讨论了金钱的意义,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个人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
我其实非常感谢这个“熊孩子”帮助我完成了一场对我自己和很多学生都一生难忘的讲座。后来,这个“熊孩子”考入了美国的加州伯克利,我和他也成为了好朋友。
所以我很喜欢自己一直坚持的一个业务板块,就是生涯规划和升学指导。什么是更稳更顺更好的路?其实,不是某位成功人士的模板,而是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独有热情,能够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做得出彩,懂得取舍、决策和终身学习,能够收获不被世俗固化定义的幸福人生,成为一个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
说起作为女性教育工作者的体会,我觉得女老师在国际化学校反而优势明显,我们在语言上的优势、同理心和母性,和孩子们天生相互吸引,而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和家长们的沟通很容易产生共鸣,这些都为女老师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但是进入到管理岗位,特别是高层管理,要面对的就远远不仅仅是学生,家长以及校内的同事,还要更多地和各国政府、投资人以及商务伙伴、渠道等外部协同。
此前,我对接过阿联酋的一个合作伙伴,第一次见面对方有点不高兴,因为是我,一个女性作为主要代表出席,他们似乎感觉到没有被尊重。呵呵,虽然最后因为我的专业和努力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但是确实比男性要费事得多。
这个时候,女性需要具备更多一些的男性特质来平衡。
今天,顶思真诚祝福:
所有无私的女性教育工作者,女神节快乐!
时刻拥有最美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今日互动
女神节,你最想对自己说的心里话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
*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