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穿越香港国际教育百年风云,港科大(广州)开校,港人子弟校增多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李成 | 发布时间: 2022-07-04 | 1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在两地喜迎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近日,教育部发布了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消息。另一方面,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也将于今年9月招生,粤港融合之势日盛,两地在国际化教育上的合作也是成果颇丰。本期,带您从国际教育的视角出发,讲述“港版”国际学校的百年风云以及和大陆国际化教育的共通共融。


01 香港国际教育百年经历两阶段


1842年,香港开埠。2022年,香港回归25年。在这180年里,香港从一个单一的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综合性、多样化的自由贸易港。凭借稳健、流动性好的金融系统,一流的基础建设,高度透明的监管机构等优势,香港连续多年成为亚洲最有投资吸引力地区之一。


说起香港的国际学校,人们不免想起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深圳的罗湖口岸,每天早晨排队过关的学生潮。另一个镜头则是经典电影《岁月神偷》。小主人公罗进二的哥哥罗进一凭借品学兼优考取了英国人开办的顶级国际学校,全部由外教授课,同学中一位富豪千斤对罗进一充满爱慕之情。


香港的国际教育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香港出现多所具有国际学校性质的小学。早期的国际学校的建立是为了给赴港工作的英国殖民者子女提供教育,课程以各个国家的课程为蓝本。


随着香港逐步成长为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地区教育资源也日益丰富,学校体系越来越复杂。香港教育局2021年数据显示,目前在752万人居住的香港,共聚集了1305所中小学,按出资方式大致分为四类。其中65所为政府出资、提供免费教育的官办学校(5%),1030所为接受部分资助或津贴的学校(78.9%),191所为办学团体投资经营、自负盈亏的私立学校(14.6%),还有19所是英基学校协会(English Schools Foundation)下属的学校,简称英基或ESF。



按照香港回归前后,香港的国际学校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港英政府和英基学校协会时期


香港的国际学校在办学初期就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行业协会推动。早在1902年香港就出现了第一所专为英国人提供教育的国际学校-九龙英童学校 (Kowloon British School),课程以英格兰和威尔士课程为蓝本。之后国际学校开始在香港生根发芽。为了表示对国际学校的支持,港英政府在1965年发表了白皮书,除了肯定本地外籍家庭对英式教育的需求,还提出为英童学校提供政府资助,补贴其学费收入。


为推动英式教育在港发展,港英政府在1967年成立了一个独立教育机构,即英基学校协会。该协会下属的学校接受政府资助,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为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的学生提供现代教育。80年代起,港府将所有政府英语学校交由英基协会管辖。这样一来,英基协会的国际学校办学规模倍增,而接受政府资助的国际学校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90年代,英基协会学校的数量增加到15所,学生人数超过11000人。


第二阶段:香港回归后的积极转变时期


随着香港回归,国际学校顺应时代转变,提供开放、兼容的课程。90年代,香港经济转型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政权的平稳过渡等因素,给香港国际学校的发展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香港和大陆之间经济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这一时期,港岛的国际学校也积极顺应时代转变,重新解读“国际化”理念,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办学。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开始提供中英文双语教学,普通话作为必修课在大部分国际学校普及。这样既可以给本土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接收赴港工作的大陆人员子女。


1990-2000年间,香港国际学校的数量从20所增加到46所。这一时期香港国际学校的发展顺应了时代需要,也使得香港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和国际化。


香港在1999年颁布了《直接资助计划》和《私立学校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学校选择空间。政府每年都对国际学校的名额供求进行调查,在收集信息后采取对应措施,以确保供求平衡。


香港对国际学校的支持还体现在宽松的政策导向,允许国际学校因办学团体的背景设置他们的课程。不少学校更是因香港独特的背景加入了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此外,政府还批准土地并提供免息贷款扶植有资质的办学团体兴办国际学校。


截止2021年,根据顶思研究结合香港教育局统计资料显示,香港开设各学段的各类国际学校达81所,超过深圳和广州,总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数据来源:顶思2021年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图谱


除了基础教育,香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也发展迅速。即将在广州办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建校30多年,已经成为享有较高国际声望的知名研究型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列40名左右。


02 “粤港融合”加速打造国际教育


如果说深港通是粤港两地经济合作的缩影,那合办学校便是两地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的示范。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早在今年3月就传出与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签约,提供部分学分课程,以及前沿科学研究的专题演讲、分享和指导。而这只是两地教育合作,特别是国际教育领域合作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珠海设立,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深圳龙岗设立。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近日也获批筹备设立。除了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粤港融合也成了新时期两地国际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其合作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1. 港澳子弟班:公办学校如广东华侨中学、培正中学、培英中学等,民办学校如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华师外校等,均开设了面向港澳学生的港澳子弟班;


2. 港澳子弟学校:2021年9月,全国第一所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正式开学,2022年,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也将在9月迎来开学;


3. 联合开办国际学校:2021年,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开学,学校由深圳信义集团和香港培侨书院联合开办,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深港教育直接融合的示范性学校;


4. 香港开设内地课程学校: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邀请团体就位于天水围的一幅全新土地成立一所提供内地课程的非牟利私立学校表达意向,提供12年小学及中学班级的内地课程。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内地学生申请赴香港就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顶思关于留学意向调研显示,选择赴香港留学人数仅次于美英,超过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热门留学目的地。


和港校申请大热并行的是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港澳子弟班和港澳子弟学校,此外,还有很多内地国际化特色学校开设香港DSE课程,吸引香港学生就读。


作者 | 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