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国际高中“整治风暴”背后的沉沦与重生:停办、转型、规范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姚侃 | 发布时间: 2022-11-17 | 29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国家加强基础教育管控,先后部署实施了义务教育“双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工作。今年7月,教育部启动实施涉境外课程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再次引发教育圈震荡。治理国际高中到底会带来何种影响?


国际高中是很多希望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的家长在选择国内学校的最后一站,孩子们通常拿着国际高中的成绩单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大学,从中挑选一所心仪的国外大学开启留学之旅。


此次教育部自上而下的专项治理,对于国际高中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孩子在国内继续接受国际教育?本文将从政策视角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大家厘清政策要点,把握趋势动向,做好应对准备。


01国际高中真伪难辨


根据顶思《全国国际学校图谱与行业发展报告》所提及的国际学校,泛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含港澳台)有合法办学资质,全部或部分实施国际课程,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实体办学机构。


实施高中阶段国际课程教学的国际学校通常界定为国际高中,一般分为三大类:


  • 一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经教育部门审批、专门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学校,比如美国人学校、英国人学校、日本人学校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国际高中,不在此次专项治理范围内,本文亦不讨论。


  • 二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高中部,是经教育部门审批、招收中国籍孩子的公办高中国际部,比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等。


  • 三是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是经教育部门审批、以招收中国籍孩子为主的民办高中或民办学校国际部,比如: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包玉刚实验高中、广州华美学校国际高中部等。


后面两类国际高中的办学主体均具备普通高中资质,学生需要参加中考达到一定入学条件才能入读,学生具备国内高中学籍,通常走的是“国内会考+国际考试”的路线,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拥有中外两国政府教育机构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


此次涉境外课程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治理对象是居于灰色地带的“国际高中”,这是一个特殊的类别,这种类别具备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举办国际高中课程的办学主体是非学历教育机构,包括两种,一种是取得了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非登记证)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另一种是仅有营业执照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教育咨询类公司或教育科技类公司等。


二是这些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的国际高中课程未经教育部门审批,性质上属于不规范办学。

 

简言之,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国际高中,是待规范的国际高中,其运营主体为教育培训机构或教育类公司。


02专项治理措施揭秘


据各方面的信息汇总,此次专项治理的对象主要是违规举办的国际高中,因此总思路是通过清理整顿来规范国际高中办学行为,采取分类管理的工作原则和分步推进的工作策略。


1停办

对于仅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的教育机构,甚至既无办学许可证、又无营业执照的教育机构,不具备开展全日制非学历教育资质,将不得继续开展涉境外高中课程,要在一定时期内做好停办退费、学生分流、教师安置等工作。

2转型

对有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涉境外课程教培机构,首先要依据普通高中设置标准进行整改,转型为民办普通高中。转型完成后,有意愿开设涉境外课程的,须再向教育部门申请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其他国家具备合法资质的高中以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举办国际高中。

3规范

对于转型后继续开展国际高中办学的民办学校,纳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监管范围,须依法依规做好考试招生、课程备案、境外教材送审、教师资格证把关、外籍教师聘用报备等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根据上述可能采取的措施,笔者认为:


一是培训机构举办国际高中或将成为历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只能是具备普通高中资质的学校才能举办国际高中。


二是国际高中将依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学生通过中考方式录取,具备普通高中学籍,学习国家高中和国际高中两个课程,并能取得国内、国外两个高中毕业证。


三是不具备转型条件的培训机构,大概率采取控制增量(停止招收新生)、消化存量(老生阶段性过渡)的办法退出办学,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权益不受侵害,防止产生新的失学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03规范治理后的新格局


目前,以教育培训机构名义举办国际高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不合规的国际高中在数量上远远多过正规的国际高中,特别是一些公办高中举办的国际部,实际上就是一些教培机构与公办高中开展的一种合作,通常由公办高中提供学校品牌,教培机构实际负责招生、教学、运营等。专项治理剑指大量不合规的教培机构和一部分公办学校国际部,将打破旧有格局和原有利益共同体,重构国际高中教育新生态。


1.一批教培机构性质的“国际高中”将退出舞台


专项治理按照“教育培训机构证照是否齐全”进行分类处理,其中对于“单照无证”“无证无照”的教育机构无条件退出国际高中领域的办学,对于证照齐全的教培机构提供了转型为民办普通高中的出路。那么,如果要转型为民办普通高中,教培机构就需要按照普通高中的设置标准申请普通高中办学资质。


而目前各地普通高中的设置标准都比较高,以广州市为例,普通高中设置标准中至少有以下几个刚性要求:一是占地总面积不低于3.24万平方米(约50亩),二是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52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4平方米;三是办学规模应达36班以上,在校生不少于1080人。


对照上述标准,广州绝大部分教培机构现有办学条件远远达不到,只有实力雄厚、能衔接各方资源、在区域形成品牌影响、背靠教育集团组群发展的教培机构才可能完成转型,这种情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亦同样存在。因此,通过治理工作,一批证照不齐的教培机构将较快退出国际高中市场,而其他转型不成功的教培机构也将陆续退出国际高中办学,国际高中市场将得到净化整肃、去伪存真。


2.专项治理预计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全面完成


教培机构开展的涉境外课程各异,主流的课程体系包括:A-Level英国高中课程、IBDP高中文凭课程、OSSD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凭课程和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不同的课程体系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世界各国大学的认可度均有差异,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不同课程体系之间也没有衔接关系。


同时,教培机构开设的国际高中课程,对于入读学生没有统一的要求,不一定需要参加中考,大多数也没有高中学籍,学生毕业后只能拿到国际高中毕业文凭。如果教培机构中止办学,其学生难以分流到其他合规、具备学籍的国际高中继续学习,因此,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一方面停止招收新的学生,另一方面让已入学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并取得高中毕业证后才全面中止。如果这样的话,整个专项治理工作需要延续3-4年左右,即到2025年前后方能完成治理。


3.存续的国际高中将迎来发展契机


当前,选择在国内读完国际高中然后出国读大学,仍然是大部分中国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必选项。特别是近些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出不了国”成了常态,同时也制约了“低龄儿童留学”的现象。目前来看,国内家庭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国际高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一些内地城市均不缺生源。


国家新一轮专项治理后,随着一批不合规的国际高中退出市场,剩下来的国际高中数量会大幅下降,在市场需求未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将迎来比之前更好的发展机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存续下来的国际高中,在政府加强监管的要求下,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加强教师特别是高水平外教配备,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升学质量,方能在规范办学轨道下逐步建立竞争优势,找到政策与市场平衡下的发展良机。


姚侃

中山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毕业


现任广州同文教育集团副总裁、同文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委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理事,广东教育督导学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委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民办教育政策、学校办学规划、民办学校治理、教师队伍发展等领域专业研究。


作者 | 姚侃

编辑 | Zoey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