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美国“藤校”校长接连辞职的背后,除了“不正确立场”还有哪些原因?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4-01-08 | 551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年伊始,美国高等教育圈发生“大震荡”。哈佛大学校长克劳丁·盖伊(Claudine Gay)于1月2日宣布即将辞职。令人唏嘘的是,盖伊是哈佛300余年校史上第二位女校长,首位非裔,也是任期最短的一位校长(仅6个月)。无独有偶,上个月,上任仅1年多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马吉尔已宣布辞任。仅1个月内,两位藤校校长在如此短的任期内先后下台,到底发生了什么?


根据外媒报道,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校长在“反犹”问题上的“不正确立场”为她们招致了“下台”的结局。


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大学校园里“反犹”情绪高涨,掀起了大规模讨论以及游行活动。哈佛大学的一些学生团体签署联名信,指责以色列政府应该为巴以间的暴力冲突负全责。


美国政界商界一些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哈佛的著名校友、捐资人纷纷要求哈佛等名校谴责、处理此类不当言论。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商界人士甚至要求公布学生姓名,列入所谓的黑名单。


面对舆论压力,去年10月12日,盖伊以哈佛校长身份发表声明,在谴责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的同时,表示学生有言论表达的自由,但没有学生组织可以代表哈佛大学的意见,同时呼吁在特殊时刻更多用启发性而非刺激性的言辞来互相沟通。该声明既明确了哈佛对以色列遭遇恐怖袭击的官方态度,也支持学生的言论自由。


但事态并未平息。2023年12月5日,盖伊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一同出席的还有宾大及MIT校长。当日质询的议题是,这些顶级高校是否做出足够努力打击校园里的仇恨言论。在后来被社交媒体广为流传的一段质询中,三位校长被问到宣扬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言论是否违反哈佛反霸凌与骚扰政策,她们均未能给出明确答案。盖伊回答,这要取决于实际情况(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三位校长在质询会上

此番言论立即遭致美国白宫、两党议员以及犹太社区的猛烈批评。71名共和党议员和3名民主党议员向这三所名校的董事会发出联名信,要求立即罢免学校校长。


宾大校友、华尔街大亨史蒂文斯还威胁称,如果马吉尔不离开宾大,他将取消一份价值约1亿美元的捐赠。眼看态势愈演愈烈,马吉尔态度有所放软,并发声澄清,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呼吁是一种威胁。之后,马吉尔宣布辞职,成为美国首个因“反犹争议”辞职的高校校长,距离其上任仅一年有余。


如今,哈佛大学校长也宣布离任,让我们不得不疑惑:藤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校长?谁来决定他们的去留?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在2022年9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述其如何选聘校长。此时哈佛大学第29任校长Lawrence S. Bacow宣布即将卸任,寻找继任者随即开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作为第30任校长的盖伊是如何走上哈佛校长职位的,以及如今她又踩了哪些隐藏的“红线”?

▲哈佛第30任校长克劳丁·盖伊 图源:哈佛官网

01 成立遴选委员会:亿万富翁是“领头羊”


哈佛大学首先任命了一个遴选委员会,负责寻找哈佛大学的下一任领导人。该委员会由15名成员组成,他们均来自哈佛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其中12名成员来自哈佛理事会,另有3名来自哈佛监事会。而在这些人中,81岁的芝加哥亿万富翁彭妮·S·普利茨克(Penny S. Pritzker)成为“领头羊”,带领这场遴选活动。


校长搜寻的初始阶段主要围绕咨询校友、学生、教师、工作人员、捐赠者和专家。普利兹克邀请哈佛附属机构向委员会提交建议和提名。过去的遴选委员会向哈佛附属机构曾发出了数十万封信件和电子邮件,征求意见,并派遣成员到全国各地与校友交谈。前哈佛大学教务长哈维. V. 芬伯格(Harvey V. Fineberg)曾表示,遴选委员会将制定和完善选人标准,并在收到一系列意见和提名时,初步生成一份候选人名单。为了呼吁学生和教师多参与校长选任过程,哈佛自2006年起专门成立了“教职员工咨询委员会”。


在第28任校长搜寻开始时,当时的遴选委员会手上有约750名候选人。然后通过删选,会形成约有二十人的入围名单,接着通过密集面试进行缩减。芬伯格表示,一旦确定了决赛入围者名单,遴选委员会成员将努力区分每位合格候选人的优势。


这个时候遴选过程就开始变得有趣起来。遴选委员会中不同的成员可能会重视候选人不同的特征。有些人会通过候选人提交的申请内容或者与其身边的人交谈沟通来了解候选人,有些成员会通过与候选人本人对话来做出判断。


根据学校 1650 年章程,遴选委员会选出最终候选人后,由 30 名成员组成的哈佛监督委员会(该校第二大管理机构)必须召开会议批准这一选择。长期观察人士表示,他们相信委员会在年初 1 月或 2 月向监督委员会提出最终建议,以确保学年结束时顺利过渡。例如,第29任校长Bacow 和第28任校长 Faust 分别于2018年和2007年的2月11日被任命为大学校长。第27任校长Summers于2001年3月11日被确认,第26任校长Rudenstine于1991年3月24日被选中。


02 谁能获得青睐?校长选拔的几大标准


高等教育专家托马斯·D·帕克(Thomas D. Parker)表示,过去的选拔委员会从来没有明确说明其成员在总统候选人中寻找什么,这可能是因为选拔委员会并没有对哈佛的下一任领导人有清晰的愿景。


但还是能从过去四任校长中看到一些共同的关键特征。


过去 30 年里的每一位总统都拥有哈佛大学学位,尽管没有人是从哈佛本科学院毕业的。在担任校长之前,前四任校长都曾在哈佛大学担任过其他职务:Rudenstine和Summers是教授, Faust担任拉德克利夫研究所院长,Bacow是哈佛理事会成员。


哈佛大学教授兼教育治理专家理查德·柴特表示,顶尖的校长候选人往往对大学和整个高等教育有了解,有高管经验,以及相当于终身教授的学术资格。柴特相信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资格的能力是“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标准。


柴特说,哈佛大学校长的选择需要“遴选委员会做出判断,认为此人对学术、研究和教学有足够的第一手了解,才能成为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业务的机构的校长”。


而藤校坚持“多样性”在校长选拔时有着怎样的作用?哈佛大学多元化联盟成员 Joseph J. Barretto表示,希望看到大学在挑选新校长时考虑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近年来校友的多样性有所增加。该联盟的另一位成员 丽萨·M·布朗(Lisa M. Brown)明确表示,希望选择新任校长时可以考虑多元化校友的利益。


哈佛大学前管理人员和高等教育专家希望在招聘中考虑候选人的多样性,但不作为决定性因素。芬伯格写道,他预计遴选委员会在选择时可能会关注代表“少数群体”的候选人。


布朗说:“我想要的人不是那种想领导哈佛的人。”她补充说,她认为大多数顶尖候选人应该是一个“跟随者”而不是“领导者”,这样才能维持哈佛的现状。

▲哈佛校长办公室 图源:哈佛校报官网

03 筹款、政见,校长的红线?


遴选委员会还会考虑哪些其他标准?在选择第30任校长的过程中,一项标准变得很清晰:候选人有筹款能力。


由于筹款是哈佛校长任期的一个关键部分,柴特预计遴选委员会将考虑“经过验证的能力”,或者至少是“筹集资金和吸引慈善事业的明显潜力”。哈佛大学至少每10年进行一次资本筹集活动,甚至可能更频繁。


Faust 在 2013 年发起了哈佛大学的最后一次融资活动,帮助哈佛大学筹集了 96 亿美元,打破了记录,比学校最初的目标多了 30 亿美元以上。


芬伯格表示,考虑到下一任校长将成为工作同事,选拔委员会还将考虑他们自己与每位候选人的合作程度。芬伯格说,除了寻找一位“个人诚信不容置疑、性格冷静自信、有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的领导者外,选拔委员会还可能会寻找能够任职至少十年的候选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拥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一个显著优势。


在政见方面,与之前的校长选拔相比,对候选人政治分歧的考察在第30任校长搜索中发挥的作用小一些。哈佛大学捐赠者、黑石集团副主席 Byron R. Wien 表示,与之前的选任相比,委员会可能必须采取“更加开放”的立场和更多的“冒险模式”。“下一任总统可能是来自远方的人,”他说。例如,曾在西海岸而不是东海岸的大学担任校长或教务长的人。而西海岸正是不同种族聚集的多元文化地区。


但柴特表示,无论谁上任,哈佛都会保持稳定的发展方向。“如果你看看哈佛大学及其同行,你会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文化、优先事项和特征的总体一致性,”他说,“不太重要的是领导人的个性甚至风格。”


“校长确实会改变这个机构,但他们不会把这个机构来个 180 度的转变,”教育专家Chait 补充道。“稳定性和连续性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资料:

《深陷“反犹”风波 美国宾大校长宣布辞职》,看看新闻

《哈佛首位黑人女校长辞职,上任仅6个月,是因为学术不端还是反犹争议?》,知识分子

《How Harvard Picks Its Presidents》,The Harvard Crimson


作者 | Zoey

图源 | 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