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规范民办学校、教师不承担“无限责任”……这些积极信号助力教师大翻身!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Andy | 发布时间: 2024-03-14 | 147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和未来几年,教师群体有望迎来大翻身!规范民办学校,教师不承担“无限责任”、降低师生比……全国“两会”刚落下帷幕,关于教育及教师群体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减负,维护教师正当权益等都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这势必影响未来教师发展新走向。


01 民办学校登上两会教育热点,“小美好”触手可及


1.降低“师生比”,提高教师岗位津贴,优化教师入口


两会观点:


降低“师生比”:将现行小学“师生比”调整为13:1,初中调整为8:1,高中调整为4:1,同时,根据人口变化,建立动态调整“生师比”机制,每十年核算优化调整一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提高岗位津贴:加快推行《关于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的实施方案》,提高教师教龄津贴。同时,提高对骨干教师、名师和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的津贴标准,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优化入口机制:增加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话语权,建议教师的聘用、考核和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主导,保障学校用人精准度。并优化招聘环节,将说课或无生试讲环节变为到校有生试讲,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试讲环节和面试环节的考官均要有学校自己选派的教师,从而更好地判断其与岗位是否契合。


2.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两会观点:


站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切实从根本上改善乡村教育环境,妥善解决好乡村教师的居住、生活、出行、安全等实际问题,加大面向乡村教师的周转宿舍建设,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实施多种形式的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项目,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建立专业成长共同体,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让乡村教师有职业发展成就感。


同时,通过教师交流轮岗、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多种途径,促进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


积极利用和引进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减轻教师负担,避免承担“无限责任”


两会观点:


优化管理流程,强化技术赋能,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一体构建教师负担的清理、监测、督查、转移等机制。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经批准的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创先争优等活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调查测评、网络投票、普查统计、信息填报等活动一律不能“进校园”。


充分发挥书记校长把关作用,对学校非教学任务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优势,建立健全区域范围内的教育体系大数据平台,帮助学校设立电子台账,减少学校的反复报表和统计工作。搭建一体化的校务管理平台,让信息多跑路、教师少跑腿。


与此同时,维护教师正当权益,避免教师承担“无限”责任。完善教师评价、申诉、教育仲裁等制度,健全投诉专线、网络投诉等投诉举报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机制,吸纳专业教育测量和评估机构等进入教育治理体系,形成多元共治的健康教育生态。


4.空编优先给教师,缓解教职工编制短缺


两会观点:


按照教育部确定的标准配齐教师编制,将空编优先安排给学校,缓解教职工编制严重短缺的难题,在事业单位严格控编的地区,推广教师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


5.增设教师资格核心能力必修课程


两会观点:


建立“专业+开放”的教师资格制度,将面向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性经历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如教师教育的“必修能力课程模块”建议由3-5门核心课程组成。


除了指向教育行业理解的《教育学综合》课程和教师职业理解的《教师职业伦理》课程外,当前建议增列3门课程:指向教师本身“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和教师培养青少年儿童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心理能力建设与培养》课程;指向未来时代人类数智素养培养和开展人机协同学习教育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课程;指向开展跨学科综合创新教育的《STEM+》课程


02 学考“瘦身”,开食育课……这些与教师密切相关


1.取消与高考重复的学业水平考试,为师生减负


两会观点:


建议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进一步优化,取消普通高中学生已选6门高考科目的学考。

目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简称高中学考)涵盖13个科目,要求学生必须合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之一,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录取具有一定影响。


而在目前的考试中,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这六大科目与高考科目重复。取消六个科目后,有利于减轻学生考试压力,降低考试对于学生学习节奏和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2.在基础教育中设食育课程


两会观点:

明确幼儿园、中小学食育的主体责任,将食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设计评价体系。研发科学、系统的食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完善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相应的营养健康、膳食均衡、文明就餐、吃动平衡等知识,强化学生的感恩品质和节约意识,培养受益终身的良好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3.建立健全大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体系


两会观点:


构建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段将生命教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体系,建立以生命教育课程为主导,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实施机制。从根源上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正视挫折、阳光生活。


结语


就在“两会”前夕,教育部发布了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宏观数据上,2023仍是减量发展的一年。但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热潮中,未来仍有诸多改变值得期待!


作者 | Andy

图源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