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从教40年的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实现全人教育,少不了三个“融合”!
来源: | 作者: Luna | 发布时间: 2019-11-05 | 8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些年,在一次支教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北京四中去支教的学生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要从这所农村学校的学生中选出一个,资助他上学。因为这所学校的校长对他们说,由于家庭生活的原因,绝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

BHSF学生乡村支教活动(课程)

挑选资助对象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女同学。她后来写道,“然而真正挑选起来却是我平生经历过最痛苦的过程。看着那些还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的孩子们,我实在狠不下心选择他们中的一个……

当子滕(被选中接受资助的孩子)知道了我们的资助计划,扑倒在我怀里大哭的时候,我也哭了,我特别想对她说,孩子你知道你有多幸运么?我这一生都对不起剩下的那200多个和你一样的孩子啊!……从此以后,消除贫困成了我一生的追求。”

这是人生的誓言,人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才能发出这样的誓言。

几年后,这个故事有了一个美丽的结尾:被资助的学生完成了她的高中学业,最后考上了大学。

所以,生活的体验是不可少的。

北京四中的另一位校友杨临风,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上。他从哈佛毕业之后,和另外一些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做了一个公益项目——阳光书屋电子阅读教育计划。

他们设计生产一种廉价的平板电脑,类似于ipad,叫做“晓书”。把课内外图书和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放在里面,免费提供给中国农村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晓书”,他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彻底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方式。

杨临风当年把第一批平板地方捐给甘肃的孩子|图源阳光书屋博客

我后来多次对四中的学生讲,杨临风是一个超越了“放羊娃生活逻辑”的人,他是每个四中学生的榜样。

过去,我的同事不止一次地问我一个问题:您认为北京四中办学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我知道他们心中一定早有答案,我们心心相通,我等待他们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他们说,北京四中办学的成功不是培养出了高考的状元,我们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像李赛、杨临风这样的学生,才是北京四中教育的成功。

正因为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些饱含理想主义教育情怀的同事,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我对于全人教育的理解。

西班牙的哲学家萨瓦特尔在《教育的价值》中谈到:

在更高超的教育方式(如人工智能技术)面前,不论它是魔鬼、天使、火星人还是上帝……那些优点永远也无法弥补它们的不足,因为在这当中始终缺少最关键的一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因为人类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就是:什么是人……即用人类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和世界……丰满的人性,向来都不是由简单的生物学基因编程所决定……我们本该生而为人,但却只有依靠他人人性的感染和我们自己不断取得的进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完整的人,永远都是一门艺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