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7成海归选择非一线城市?最新白皮书大数据结果让人意外……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2020-07-10 | 862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招聘网站针对2019应届毕业生薪酬调查统计,7成应届毕业生签约月薪不到六千元。

当然,这是针对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统计,留学群体在学术深造、语言能力、创新能力等竞争能力上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不过此数据也提醒着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广大留学生还是要在硬实力上下功夫,并且以找到能够发挥个人能力优势的公司为目标,这样才能在薪酬上符合自身预期。

当然,随着“斜杠青年”越来越多,学生群体的收入情况也逐渐呈现多元态势,数据也只是从某些层面上提供一些参考。

有意思的现象:七成留学生选择非一线城市发展

在针对已归国留学生就业城市的统计中,我们发现超过7成留学毕业生选择在国内非一线城市发展。

以往我们印象当中“我要去北上广深闯一闯”的抱负在新的一代留学生中不再明显。更多的留学生倾向于在居住地或家乡所在地发展。


笔者分析,一方面,由于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大,海外人才相对密集,不少留学生选择“退而求其次”,在家乡或非一线城市发展,自身优势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相比较薪酬待遇方面,也会与当地同龄人有所区别,在相对物质成本较低的非一线城市获取类似一线人才的报酬,生活的幸福感会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新一线城市的突起,加上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建设,使得城市之前的差距逐渐缩小。不少城市还有其特色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政策,这也为留学人才流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背后的思考

从文初提到的“佛系求职”,到文末非一线城市海归的流入,种种迹象都表明新一代的毕业生对未来有着更多元的选择:

有些人是因为迷茫还没有找到方向,而有些人经历了新的思考而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行业愈发多元,呈现在留学毕业生面前的道路也不再是一条单行线。

道路千万条,认清自己第一条。

谁可以更早地了解自己的独特“属性”,谁就可以在择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哪怕目前真心不想求职,也要明白自己是因为惧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而选择短暂逃避,还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不足而找不到与自我匹配的行业方向。

而对于自我的认知,需要找对方法才可以。

市面上有一些专业的机构会提供一些专业的测评服务,帮助留学生客观认识自己优劣势,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如新东方前途出国就与北京师范大学人力与组织心理实验室共同联手,开发了“全球化人才”测量模型。

该模型选取了全球化人才相关的五大类20项指标,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对学生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进行客观评估,并基于过往留学生“大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展某一类能力。

通过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问卷的方式进行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测评可以有效避免问卷中出现的误差。

比如,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问卷测量的时候,常常出现的情况就是:问题少了,难以保证准确度;但是问题多了,孩子的注意力和配合度往往比较差,经常会出现做了一堆问卷,最后得出完全不同结论的情况。

比如“全球化人才”测量模型中以“羊群效应”这个游戏,来测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跟风倾向,这些因素,正是人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表露出来的。

这些和能力以及行为模式相关的“软实力”及心理因素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但在实际求职或工作中却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

认清自我后,还需要找准定位。

世界500强,互联网BAT公司固然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目标,但回到个人,本身是对快节奏,充满挑战的工作充满激情,还是更希望工作生活平衡?

个人性格是更善于交际,还是倾向于独立工作?各种个性化的特质都会影响自我定位和未来的选择。

总之,优质的就业取决于很多因素:有意识的职业规划,匹配专业的选择,学习阶段实习的累积,等等。这一代的毕业生,在自我认知上和职业规划上,有太多的工具助力;在就业环境上,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