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来源: | 作者:玉关虎竹 | 发布时间: 2021-06-07 | 975 次浏览 | 分享到:

将美传递给另一群人,既言传,又“意会”,可真是难如登天——但有部纪录片却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无须说“之一”,它目前就是国内讲艺术、讲美学最好的纪录片作品:


走近《局部》、走近陈丹青,您将体味到所未见的美学“盛宴”。


文、编 | 玉关虎竹


当前,国家越来越强调“美育”,即审美的教育。


这当然是个宏阔的命题。不过,正如欣赏一幅画,我们总是可以先从“局部”看起。


2015年仲夏,文化品牌“理想国”继梁文道的书评类节目《一千零一夜》后,推出“以画家之眼观看艺术杰作”的系列纪录片《局部》,迄今已完结三季。


主讲人陈丹青,为我国著名当代画家、艺术家、作家以及文艺评论家。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陈丹青


节目没造什么声势,甚至可说冷门,不过凡是观看过的受众无一例外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在口味愈发“刁钻”的豆瓣平台,《局部》甚至被打出了9.6的高分。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听上去很夸张,但将这几季节目来回看了很多遍之后,我们反倒感慨:这样的评分,名副其实。


绝妙的

视听盛宴


一部讲艺术的纪录片,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观赏愉悦,那实在是不知道在讲什么。


《局部》之使人观感舒适,视觉享受,难以简单用文字形容:


1

美轮美奂的大制作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镜头跟随陈丹青的背影,穿越各大展馆、教堂。从观者看来,亦仿佛置若其中、身临其境。


镜头一推一摇间,似在时空与历史间穿梭。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制作团队后期很是花费了一番功夫,视觉的最终呈现与艺术作品、历史注解完美融合,秀气而不花哨,雅致而不做作。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让艺术作品“活”过来,令人大饱眼福!能用上的技术,摄制组几乎全安排上了。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局部》团队获得了很多展馆、教堂的特别拍摄许可。平日热闹的艺术场所此时寂静冷清,专门让位给升降机与摄影师。


局部、整体,整体、局部——精美绝伦的美术就这样被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来。


陈丹青本人也兴奋地站在台上,拿相机“扫描”眼前的一切。下了梯子,他发了好一番感慨:


“高 高在上的大壁画,几百年来,只有三种人能够登高平视。哪三种人呢?画家本人,壁画修复师,还有被特许的摄影师。


这次,我也获准爬上梯子了,有一次甚至是升降机,终于贴近、平视部分大壁画!


宗教年代,为了威慑与教化,所有壁画就像教堂的空间设计一样,尽可能高上去,高上去,作为宏大的图像,必须仰望,只能仰望。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绘画本身的魅力被远距离视线隔开了,推远了,模糊了。


可是想想吧,当你从十厘米距离,甚至更近,凝视乔托、科萨、马索利诺,第一次,他们的全部微妙、神奇、雄辩,就在眼前。


幸运的是,《局部》以影像永远地凝固了这份美好。这也是影视作为“第七艺术”的独特魅力吧。


2

“心思细,本事大”


拍《局部》时,陈丹青自嘲自己是个
“只知道念稿子的人”,主要功劳全靠导演。先无须纠结这句自嘲的话,不过,导演谢梦茜的确是个有“神通”的人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导演谢梦茜与陈丹青合影


用陈丹青的话说:“导演谢梦茜,心思细,本事大。我随口提到的什么,十之七八她都搜到资料,植入影像。”


难怪,节目中我们竟能见到那么多奇奇妙妙乃至奇奇怪怪的视觉资料,真不知道她都是哪里找来的。


在《绘画的放纵》一集中,提到古代画家的颜料装在猪尿泡里,导演谢梦茜竟找到原型图片,就连陈丹青也说是第一次领教


“她还找到了生产锡管颜料的年代和发明者,原来是个美国佬。更有不少我想都没想到的资料,她也顺手查获,编入节目,猛一显现,活见鬼!”


莫奈与雷诺阿的珍贵片段也被找到——雷诺阿坐在轮椅上,用绷带缠紧手指捏住画笔,叼着烟凑上脸去,由儿子点燃,随即喷云吐雾……看到此情此景,陈丹青也“欢喜大笑、流下泪来”。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坐在轮椅上的雷诺阿(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


“心思细,本事大”的导演和她的团队为本部纪录片解决了一切技术上的问题。


但仅仅如此,是做不出一部“神片”的。我们还不得不回到陈丹青,去探寻这个“只会念稿子的人”。


只会

念稿子的人


上述图文略微展示了《局部》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但更重要的,这部纪录片还是一场
思想的盛宴


陈丹青这份稿子,“念”得实在太好。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陈丹青的名作:1979至1980年间完成于拉萨的《西藏组画》,“直接引领了国内向欧洲正统油画溯源的风气,大幅度地超越了苏俄的油画技法及单一美学。”


身为画家的陈丹青,在《局部》里所呈现的敏锐认知与细腻洞察,是其它同类节目所大大缺乏的。


他的视角之独特、情趣之奇妙、见解之深邃,话里行间处处流露、款款道来。


1

审美的“现场”


陈丹青在这个节目里的角色,不像导游,也不像老师。


无意于向观者传递任何讯息或知识,把这个节目变成某种教学现场,而更像个有点痴迷的老先生,在手里摩挲着生命里的爱物,告诉观众他究竟为何迷恋它们


“这个节目让大家看画,但我不会仔细解说。为什么呢,我看画讨厌有个人给我讲,因为我也长着眼睛。


我同意贡布里希的话,他说美感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但我不是导游,不是讲解员,不是教授,我不喜欢这个视频变得像在上课。文艺复兴画家,敦煌的画家,他们上了什么课?上过什么学?”


那么,《局部》实际上成为了陈丹青个人的“审美现场”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全片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不讲道理,陈丹青只是静静地做分享,有时连吐出一串金句,但从不大惊小怪。


他时刻承认自己也是无知的,在意大利圣墓园里撞见陌生的大画,他说自己很惭愧,以前从未见过。转而又觉得大欢喜:


“你熟悉一位画家,终于站在真迹前,是大快乐;你完全不知道一位画家,忽然撞见了,更是大快乐。那种惊讶、欢喜,等于变回小孩子。”

绝了!一个只会“念稿子”的人,做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大片


在巴赫明亮的G大调组曲(Cello Suite No.1, Prelude )中,陈丹青用他那冷静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们带到他视野中的美学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中的配乐极为讲究。“制作团队从各国、各时期、各种曲式和器乐的海量资源中,提取几秒或几十秒,为影像叙述提供情绪、节奏、过渡、衔接或突然的转折。”


2

“凡·高拿不到我们的准考证”


美是对理性的偏离。


这话未必人人赞同,但在陈丹青的“审美现场”,三季而来,这可以说是他的主旨思想。


“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而是直觉,是本能,是骚动,是崭新的感受力,直白地说,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