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史上最强监管来袭,校外培训步入“生死时刻”
来源: | 作者:茱莉 | 发布时间: 2021-06-22 | 820 次浏览 | 分享到:

6月15日消息,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会议明确,这次机构增设,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怀、更具斗争精神、更具法治思维、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一切来得异常猛烈。教育部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校外培训迎来“强监管”时代,不再由市场主导。


文 | 茱莉

编 | 玉关虎竹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在听取教育界委员们的意见之后,给予了关切和回应。


随后,教育部闻令而动,重拳出击,密集出台针对义务教育的相关举措,向社会传递了要把校外培训整治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的决心。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曾针对中小学减负问题发声:“白加黑、五加二、寒暑假都没得休息;作业量多难度高,有些题大人做也很困难。这完全没有意义。”他认为,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给孩子的压力过大,放学后出来补习,甚至天天连轴转。长此以往,“我们一代一代的孩子会被毁掉!”


01


校外培训乱象丛生,监管难破


“9块钱买10节课”“49元33节课,还包邮送教辅材料”……疫情期间,活跃在线上的校外培训机构,纷纷以低价为噱头,引导家长和孩子们报课外辅导班。


推广意图很明显。刷题,提分数,帮助“鸡娃”们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一些培训机构师资良莠不齐,课程质量不佳;疯狂打广告,把“授课”变成“售课”,扰乱了教育秩序,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不可否认,校外培训乱象的背后,使教育已经成为一些人逐利的战场,教育性越来越弱,功利性越来越强。“培训广告满天飞,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的不良风气,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吐槽。


狂轰乱炸的广告,让不少人不胜其烦,甚至有的机构打着这样的口号来吸引生源——“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在这种价值观的捆绑裹挟下,许多家庭不得不投入巨大精力与财力跟风。


广告的另一面,传递给家长的是满心焦虑:不上辅导班,孩子考不了高分;不大量刷题,将来就进不了名校。


应该说,校外培训之乱并非一天两天了,漫天吹嘘、质量堪忧,趸交学费、退款无门等恶劣情况普遍存在,更令人担忧的是超前教学,贩卖焦虑,导致教育内卷日益严重。


顶思在网络上看到一些网友(家长)愤愤不平:


培训机构把学生变成了做作业的机器,造就大批高分低能的蠢材,掏空家长的钱包,束缚学生的思维,你说该不该取缔?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要不要取缔的争论甚嚣尘上,也把近几年来受资本助推的校外培训推向上了舆论的漩涡。


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了公众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灵魂拷问:到底是在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看来,铺天盖地的广告及其背后的培训机构,“将教育引向商业化、教学引向套路化、学习引向刷题化、评价引向考试化”,形成了“线上加线下,实体加虚拟,学校加社会”的全方位立体式应试刷题教育常态,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校外培训,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社会性危机。


一方面,狂轰乱炸的广告引发群体性焦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广告投入巨大,经营成本高企,依靠融资、金融杠杆等续命,积累增长泡沫,极易出现机构破产跑路,给家长和学生权益带来损害。2020年,沸沸扬扬的学霸君暴雷事件正是这一乱象的印证。培训机构一倒了之,后果却由学生和家长来承担——不仅上课被迫暂停,培训费用也打了水漂。


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迅速扩张发展,师资良莠不齐,尽管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加强监管,要求所有培训机构老师也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近两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激增,也证明教师队伍越来越规范,但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老师队伍特点不断变化,监管依然有极大难度,这也是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


02


治理校外培训热,回归教育本质


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发展得热火朝天,市场和刚需无疑是助推器。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给了教育机构众多机会。”网经社在线教育分析师陈礼腾对此分析: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有其合理性,当前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校内教育或许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校外培训机构成为校内教育的一种补充——弥补了一定的教育空缺。


同时他认为,校内教育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当下很多校外培训的学习辅导远大于校内教育,这是本末倒置的。家长希望孩子更好地发展无可厚非,但这是基于适度的基础上,超负荷的学习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负担。


至于大家对培训机构的吐槽和抨击,则来自于校外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资质不全,使得不少家长踩坑。“行业整顿有望加速线下机构洗牌和重整,有望规范行业经营,资质健全的头部公司更容易存活下来,打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陈礼腾说。


其实要不要上培训班,选择权取决于家长。然而,培训机构将家长和学生带入到课外辅导的疯狂追逐中,天天白加黑、周周996,是不符合做教育的基本逻辑的。这是扭曲的价值导向带来的社会性迷失。


这种社会性迷失将学生家长置于两难选择:是通过培训快速提分,让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还是选择“正常”的教育培养途径,循序渐进获得健全的人格发展?


北京某官媒曾评论称:


校外培训本是学校教育的丰富和补充,如今很大程度上成了超前抢跑、揠苗助长的赛场,不合教育规律不说,还极易引起“剧场效应”。若任由本该是“配角”的课外班喧宾夺主、乱带节奏,打破校内校外教育的平衡关系,便会造成你追我赶、军备竞赛的失序“内卷”。


从这个意义说,严格整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是打击违规经营、规范市场秩序,让孩子从过度焦虑、低效比拼中解脱出来。


今年2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小学生要进行一定的减负,将孩子们从补习班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


中小学减负,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


5月21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6月16日,随着学期考试临近、暑假将至,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项目、缴纳培训费用时,要特别注意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