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从培训机构转战国际学校,双语教师要跨过几道坎?
来源: | 作者:伟杰 | 发布时间: 2021-11-26 | 571 次浏览 | 分享到:

疫情的此起彼伏,政策的动荡变化,导致有些国际化学校停办,有些开始调整教学,理论上说市场上流动的教师是增加的,但有的学校开学几个月仍招不到适合的双语教师,双语人才的流动性和国际学校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不小的落差。疫情和双减夹击之下释放出来的培训机构双语教师资源,能否为国际学校所用呢?


文 | 伟杰

编 | Chris_guo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教育机构纷纷裁员,机构培训教师在此背景下被大量释放出来。目前,从简历投递情况来看,至少有50%的简历来自机构离职教师。根据顶思对其中的双语教师及潜在双语教师候选人的简历筛选和候选人沟通,本文尝试还原机构双语教师的转型之路。


01

国际学校

需要什么样的双语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制定的《国际教育双语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中对双语教师的定义是,在中国学校里使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


《能力标准》中提出了双语教师的基本理念,包括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师德为先,育人为主,学生为本,专业为重,终身学习。


关于要求,《能力标准》以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包含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共4个一级指标,细分为11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双语语境下的学科知识、双语教育知识、学业规划知识、双语语言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育研究能力、专业实习、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理解、专业伦理、专业信念等。二级指标下划分26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提出了对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具体要求(如下图)。


▲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


这些标准看上去枯燥,实则是扎扎实实地能落到实处,且会真正影响教师发展方向和学校遴选教师的(实际招聘中要考查的内容,后文会提到)。


02

国际学校双语教师的

硬实力和软实力


随着国内国际化学校数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方双语教师加入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双语教师人才画像也逐步趋于稳定。


外在即硬实力画像特征


▶教育背景 

从学历看,国际学校双语教师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亦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学校要求海归硕士及以上学历。一部分进入稳定发展期的学校需要优化教师人才结构,另一部分新建校则希望通过宣传优质教师构成来促进招生。除强制要求海归学历的学校,几乎100%的学校在招聘时表示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也有的学校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留学经历优先,985、211学校毕业生优先。


从专业看,学校更倾向于录取教学学科为本专业的教师,比如数学专业候选人教双语数学,化学专业候选人教双语化学等。学校为了专业背景选择某一位候选人而放弃另一位的案例,不在少数。


▶英文水平

双语语言能力是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际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在英文水平方面,比较严格的学校要求语言成绩达到某个分数以上,比如要求雅思7分以上;也有的学校要求英语专八或通过英语六级;还有的学校的教师任职要求是“英文水平熟练,能胜任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


▶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与教学经验 

这一条横跨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中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国际学校对教师教学经验的要求一般分为:


1)10年以上教学经验,通常适用于学科组长或教学管理岗位;

2)5年以上教学经验,适用于招聘骨干教师;

3)2年以上或3年以上教学经验,两者的严格程度取决于学校招聘的灵活程度,在JD中明确要求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学校是多数,而写2年以上经验的学校通常更愿意花时间与候选人接触了解,以甄别有意愿且有能力的候选人。


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学经验,背后还隐藏一个假设,就是双语教师教学经验是伴随着教师对国际课程体系的逐步深入理解和深度实践的。


应届毕业生要进入国际学校通常是通过校招,比起毕业一年转型到国际学校应聘,学校更愿意选择从零开始培养(题外话:对于有幸通过筛选进入国际学校教学的应届毕业生,强烈建议大家在第一所学校历练3年以上,一方面是让自己真正了解一所学校的运营以及真正陪伴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利用这“压力较小”的3年让自己的专业更上一层楼,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证书&培训

多数国际学校要求候选人在求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有些可以接受入职一段时间内拿到教师资格证。


对于语数外物化生、音体美等国内国际“重合”的常见学科,国内教师资格证和海外课程相对应体系发放的教师资格证都是被认可的;而对于国内中小学体制内没有的学科,比如经济学、戏剧、会计等,如果教师有海外教师资格证那很好,如果没有,考取国内相近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也是进入国际学校教学的一个敲门砖。比如:有的学校提议戏剧教师考取音乐教师资格证。


此外,如有与国际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格证书或参加过相关培训,亦是求职时的加分项。比如IB官方的Cat 1、Cat 2培训,比如IBDP教师证书、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书、CELTA教师资格证等(如需了解更多有关国际教学证书或培训的信息,可以联系顶思学苑咨询)。


内在即软实力画像特征


教师内在的育人热情和专业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国际学校双语教师而言,除了语言和教学的基本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从底层逻辑和实践层面,将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相结合,将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的优势相结合。


内在的部分决定了一位教师是否是国际学校梦寐以求的“好教师”,或是否有潜力成为“好教师”。


前段时间,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副校长杨永珍和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校长沈建军在一个论坛上都提到,看一位教师是否适合自己的学校,要看简历中没有的东西,要看教师与学校风格是否契合,要看教师软实力。


在这两位校长的眼中,一名“好老师”要有教育之心,有好奇心,要终身学习,要有韧性,要与外界连接,要真诚,还要有格局,要有原则,同时有一定灵活性等。


03

机构教师转型之殇


如前文提到,大量涌现的机构教师求职者,有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国际学校。然而机构教师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工作环境、面对学生群体、考核指标等均有所不同,造成了二者在诸多外在硬实力和内在软实力方面的不同。


▶硬实力

通常来说,机构教师的教学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核心目标,更多是对自己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体现。比如A Level学生A*和A的比例,课时数达到多少等,在机构教师的简历陈述中比较常见。


而国际学校教师的简历更多的会体现教学、教研、学生管理、作业个性化安排与反馈、竞赛辅导等综合经验。


教学成绩在HR筛选简历时确实是加分项。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国际学校更看重教师的综合实力和经验匹配度,这在JD中也有体现,比如“有班主任工作经验优先,有国际学校教学经验者优先”。


众所周知,教培机构通常会有专职的班主任,教师就专注教学即可。如果要转型加入国际学校,要做好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承担更多元化职责的思想准备。


▶软实力

机构教师在简历中对自我专业发展和教育热情的表达较少,在强竞争的环境中,有不少教师将更多课时、更高的学生成绩、更高的薪酬作为奋斗的动力,而这与国际学校所强调的教学育人、全人教育等有很大差别。


教培机构重培训重辅导,轻教育,这让一些从教培机构离职的双语教师,在面试时遇到不同层次学生教学问题时,感到难以应对。


可以说,机构教师和国际学校多数教师相比,优劣势并存。有意向转型到国际学校教学的机构教师,需要对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有一定了解,做好转型的准备。


04

成功拿到offer的

老师做对了什么?


转型虽不易,但也有一些成功拿到offer的案例。除了满足上文提到的软硬条件,这些“成功”收到录取信的老师们又做对了什么呢?


我们发现,从机构成功转入国际学校教学的双语教师,多数拥有如下特质/准备/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