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拓荒”中外合办大学,开放“学习超市”,席酉民成为国际教育的先锋派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2-03-01 | 662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一栋楼大学”历经15年风云变幻,成长为国际教育领域的典范,这就是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中国最早一批中外合办高校之一。“时代呼唤教育家”,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面对中国教育新形势,呼吁教育者勇于担当,成为教育的变革者。


文、编 | Zoey


“我希望自己像羊群里的‘一只狼’那样,在中国教育领域掀起一点躁动。”席酉民曾经这样说。


2021年5月,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3.0模式旗舰项目的“学习超市”面向全球开放,印证着西浦教育探索再升级。未来,大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大学存在的新形态是什么?西浦3.0模式将为这些问题探询答案。


开启西浦3.0模式的领军人物,正是席酉民。执掌西交利物浦大学15年,他深谙教育改革的内涵,研究大学创新的模式,思考未来教育的方向,从1.0到2.0,再3.0,将曾经的“一栋楼大学”带上了新的高度,发展格局正在全面打开。


▲席酉民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他是中国教育界少有的改革派校长之一。2021年12月,席酉民站在顶思举办的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演讲台上,满头灰白银发,笑容可掬,他对未来教育和西浦模式进行着流畅、自如地演讲:“时代呼唤教育家。”


过往的豪情壮举和拓荒经历,似乎可以穿过他满目憧憬的眼神,瞬间一一浮现……


01 “一栋楼大学”,教育理念领先世界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鼓励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嗅到了政策利好,欲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想通过苏州的地理优势,进行国际化教育探索。


而苏州工业园区恰好有很多中外合作企业,苏州希望借助中英两校的教育资源,提升工业园区影响力,引进技术和人才,促进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方一拍即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应运而生。2006年5月,西浦在苏州正式揭牌。


▲西浦创校初期校园

然而,国际化办学的路该怎么走?没人知道。时任西安交大副校长的席酉民在一片迷雾中,于2008年接下了重担,从西安来到苏州,全职担任这所大学的执行校长。


这个决定在周边人看来都不可理解,但席酉民毫无纠结,反而感到很兴奋,“在全球重塑教育的时代,可以与全世界包括顶尖大学在内的院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创办一所在中国的国际大学,且没有任何包袱地去创新教育,谁不愿意把握这样的机会呢?”


但也意味着,席酉民将开始在国际教育圈的拓荒之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能不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在当时,刚起步的西浦,仅有一栋楼。因此也被称为“一栋楼大学”。


席酉民自有考量。学校小,那就要在其他方面做差异化。毕竟是做国际教育,他希望这所新的学校,能和全球最好的大学一道,在变革的时代中寻求教育的答案。作为一所中外合办大学,西浦怎样做到不同?


席酉民认为,体制内大学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某些指标上,但西浦不一样。从一开始,他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大学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这也成为西浦至今坚守的办学理念。

▲西浦2010年首届毕业生合照

在办学方向上,席酉民将西浦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升级为三种模式:西浦1.0、2.0和3.0。


1.0模式,是对目前世界主流的专业精英育人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提倡研究导向型学习;2.0模式,是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行业精英培养的融合式教育模式;3.0模式,试图重塑大学的社会职能,主动担当“粘合剂”和“发酵剂” 的作用。强调大学走进社会,撬动相关社会资源,营造支持兴趣驱动、终身学习、创新创业、企业研发和行业升级的教育与创新生态。


以西浦三种模式为主体,在西浦资源和西浦网络的支持下,延伸开来覆盖基础教育、新职业教育和社会影响,从而形成西浦15年逐步探索出来的完整教育体系,也是今后10-20年内发展的“五星战略蓝图”。


▲西浦的五星战略蓝图

“我们的教育探索,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我们试图成为未来教育的引领者。”他自信地说。


这场创新实验正在一步步印证他预设的成功。西浦从“一栋楼大学”,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个校区、14个院系,开设从本科到博士共104个专业的新型大学,有2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在这里工作学习,在包括THE、QS世界大学排名在内的等主流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西浦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席酉民也被冠以国际教育“拓荒者”的标签。


02 西浦1.0:高补考率背后的教育推力

万事开头难,先打好基础。


在西浦发展的前十年,席酉民把它总结为1.0模式——针对现在全世界流行的以专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进行升级和改进


他发现,中国传统大学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不管学生将来干什么,进学校先让学生选专业,学完拿证书,但毕业以后学生发现很难适应社会。而西浦采用面向未来、相互借鉴、大胆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既为中英合办大学,西浦融合了中国教育重知识基础的优点以及英式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借鉴了美式教育的灵活性,在不断努力提升学生通识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以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驱动,为学生提供研究导向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升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心智等。


▲西浦日常教学课堂常以“环形”呈现

提到办学质量,席酉民目光矍铄。他坚信,好的教育是改变人的教育,而不是教知识的教育。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办学理念,形成比较好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在兼具真善美的方向上前进,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被释放。所谓的办学质量,不是几个好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环境塑造和文化孕育出来的。


但是,仅有此是不够的。


“仅有一小部分人是可以靠内在的动力前进的,绝大部分人既要靠内部的拉力,还需要外部的推力。如果没有推力,他们可能就产生惰性,然后就放弃了。”席酉民告诉顶思,西浦在充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前者确保足够的外部推力,后者形成必要的支撑力。“在西浦想‘混过去’根本不可能,拿到60分已经相当优秀。学生的重考率很高,2021年8月,不到2万学生,就有8000多人次补考。拉力加上推力再加上撑力,80%-90%的学生会迅速得力——成长力。”


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无法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最终无奈地接受“学习终止令”。


整体上看,西浦的1.0模式是较为稳健的发展。“1.0模式中以专业为导向的教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尽管从需求量上来说,未来对专业人才,也就是在某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一定不会那么多,但是未来社会依然离不开他们,所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耕和精作。”席酉民坦率地说。


03 西浦2.0:整合、融合、驾驭行业,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西浦2.0,开启了进一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融合式教育,让大学和社会、大学和企业高度融合,提供国际化的行业精英教育


2017年,西浦在苏州太仓成立创业家学院,它是由学校和产业合作,基于社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设计教育方式和教育培训内容,培养国际化行业精英人才,研究、支持甚至引领未来行业发展。


“在智能机器人、各类数智平台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未来真正缺的人才是懂一定的专业,同时更了解一个完整的行业,然后根据这个行业以及专业基础形成新的人类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行业精英。这就需要整合能力、融合能力以及对行业的驾驭能力。”席酉民解释,西浦2.0采取的就是用行业整合专业的一种新教育模式


▲西浦太仓校园(概念图),预计2022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学生们要在大学第一年开放式的素养教育和能力训练中理解自己,理解未来,然后在第一年期末做出两重选择。


第一重选择是,未来定位到底想成为一个专家还是成为行家?如果想成为专家那就留在苏州工业园区校区,接受1.0模式为主导的培养。如果想成为行家,那就到太仓校区的西浦创业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