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行业洗牌、留学回暖、魔幻2023,国际教育精英聚焦新挑战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顶思 | 发布时间: 2023-01-11 | 59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年1月8日-9日,由顶思、粤港澳办学团体发展协作会、集思未来联合主办的RAISE2022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圆满举行。本届大会以“锐意进取,思深悟远”为主题,聚焦国际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新命题,引领行业开启国际教育新征程。


本届大会汇集众多国际教育、双语教育、民办教育、公立学校的一线从业人士,现场演讲嘉宾激情昂扬,干货满满。为期两天的大会分为政策方向、学生发展、课程建设、学校发展四大主题方向,开展23场主旨报告,4个专题论坛,4个圆桌论坛,7个专题互动和2个特别论坛,汇集60余位教育行政领导、高校教授、资深国际教育研究者、知名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倾情分享。本期,顶思带您回放精彩现场。


01学生发展,主打“个性化驱动”


1月8日上午,国际教育新常态及学生发展新方向主题论坛率先开启,围绕“教育新政”指引方向和“内卷时代”学生培养新变,多位国内外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从各个角度,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态势、方向及布局。1月8日下午及1月9日,各位一线从业人士深入分享教育实践及洞察。


大会现场,博实乐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校长袁清晨认为,个性化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那就要识别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在碧桂园十里银滩学校,学校通过智慧课堂、学法指导课程、学生评估、资源库构建、特长生培养、学困生培养、多元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来实现个性化教育。

▲博实乐广东碧桂园十里银滩学校总校长袁清晨

广州新侨学校助理校长李彦鸿则介绍了学校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索。李彦鸿说,广州新侨学校的教育哲学是“把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搭建了“三力教育”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力、领导力、学习力。学校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支持、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以及开设生活力课程让学子成长为“自强不息”的终身学习者。

▲广州新侨学校助理校长李彦鸿

成都天府中学国际部教学总监罗让严木初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学生领导力”方面的探索。他说,自2020年9月,天府中学融合创新高中部成立起,学校就提出“全球领导力”的育人思路。围绕“认知自我、敢想敢做、学会学习、沟通协作、追求美好”几个二级目标,积极落实各项课程。

▲成都天府中学国际部教学总监罗让严木初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小学部校长张心一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分享了学校在全人教育方面的探索。数据显示,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加重,重度抑郁症病例增加了28%,焦虑症病例增加了26%。心理疾病正在侵袭校园。张心一指出,校园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其中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情绪、人际问题是高频问题。因此学校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进行心理危机监测、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新英才,学校特别制定“SEE计划”、“我的世界”课程、“元点计划”,即在各年龄段进行识别、评估、教育。尤其是在教育环节中,通过课程、活动、一对一咨询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钻石工程”。张心一也呼吁家校共建,积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小学部校长张心一

02课程引领,学校靠特色生存


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是国际教育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哈罗教育集团双语教育总监徐冷吉表示,在国际化教育理念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清晰定义“双语教育”和“全人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也将指引学校的顶层课程设计和课程的实施落地。以双语教育为例,哈罗礼德的双语课程借鉴了知名儿童/青少年二语学习专家英国华威大学应用语言中心的副教授Annamaria Pinter博士对于双语的研究理论和定义,明确把培养学生具备均衡的双语思维作为其双语教育的目标,并确定双语教育应包含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赋能自信、丰富人生选择、身份认同等维度。基于此,哈罗礼德双语课程确立了三大原则——均衡、系统(完整)、个性。徐冷吉指出,民办国际化学校的未来在于发扬自身优势、潜心钻研品牌特色课程、聚焦学生的高质量成长。

▲哈罗教育集团双语教育总监徐冷吉

苏州园区德威联合书院副总监Richard Nunns分享了学校“智胜全球”的理念与定制课程,这套课程重新定义了传统高中的考试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通往国际大学成功的个性化途径的创新之旅。课程将重点从考试转移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上,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致,通过定制的课程,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助力学生实现梦想。

▲苏州园区德威联合书院副总监Richard Nunns

大会上,信息科技学科也得到了重点关注。广东省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学科咨询专家梁锦明提出,对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科技教育,学校要深挖学科本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委托国际信息处理学会(IFIP),编写了指导世界各国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文件《中学信息学课程》。其中提到:“这里所指的程序设计非技术性的程序设计,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把‘你自己做的事情’转变成‘别人能做的事情’。这就要求能详尽地描述完成任务的过程,以便其他人或其他设备能准确地重复这一项工作”。


近十年,信息科技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经历了系列迭代和演变。以德胜(国际)学校为例,从2011年的scratch,到2014年的3D创意设计,再到2017年的开源硬件,最后到2020年的人工智能,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常规课堂+CCA+学生社团”三管齐下,聚焦学生的未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广东省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学科咨询专家梁锦明

广州爱莎荔湾学校科技中心主任陈杰辉介绍了爱莎在STEM方面的课程体系研发和教学实践。首先,在IB十大学习者培养目标中,细分科技教育要聚焦的培养目标,比如在“积极探究”这一目标下,学生要有好奇心、探究能力、独立和协作学习及终身学习等。另外,学校还将IB PYP六大超学科主题和MYP全球背景,与新课标《信息科技》教学内容融合。在概念学习上,学校借鉴IB核心概念和关联概念体系中跟科技教育有关的概念部分,同时比较分析了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和新课标的科学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爱莎借助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机械狗等先进设备和软件,开设计算机科学、设计与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课程,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多学科融合,并自主创新了一个核心素养发展模型。

▲广州爱莎荔湾学校科技中心主任陈杰辉

广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国际部主任李理立足大湾区指出未来大湾区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方向。她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参考三大湾区经验,要加强产业集群和大学集群的互动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应用。随着产业升级,人才需求也从生产制造供应链的传统人才演变为创新和管理人才。所以大湾区中小学未来要关注多语种教学、本国文化、多元课程的建设,打造复合性人才。李理强调,学校能否在教育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是否能形成其特色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成为一所学校跻身名校行列的必然战略选择。

▲广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国际部主任李理

侨鑫集团联席总裁、侨鑫学院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仲伟合进一步探讨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多语种教育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他指出在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语境下,需要培养大量高端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目前,中国的外语教育仍然面临着教育理念上的战略意识缺位,权威性组织管理机构与协作机制尚未建立,资源配置的战略投入不足,外语类高端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未能满足为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培养符合型国际化人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