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劲爆盘点!RAISE2024解锁“国际教育4.0”核心竞争力:大融合,勇创新,性价比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顶思 | 发布时间: 2024-11-20 | 9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市鼎石学校小学艺术组组长,舞蹈&戏剧老师齐悦彤带来了《原创戏剧的创作历程——论戏剧教育的独特魅力》的演讲。她认为,小学中文戏剧的探索与创新需要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华文化认同。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戏剧文本及独特元素,鼓励孩子们站上舞台尽情演出,让每一个参与者发现自己的潜能。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副校长、艺术总监魏庆佳以《艺术体育教育在国际学校中的作用与价值》为题,分享了新英才对中西方艺术与体育教育的思考,艺术体育教育在国际学校中的作用与价值,艺术、体育教育的策略框架。面向未来的艺体教育,魏庆佳认为提升国际视野,注重民族情怀,凝练艺体文化三者缺一不可。


广州市斐特思学校高中部副校长曹仪伦以一场服装秀的台前幕后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示了斐特思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作为大湾区国际学校的“硬件天花板”,斐特思拥有国际足联认证足球场,奥林匹克标准游泳馆,多座独立图书馆,五十余间独立琴房等,面向未来艺术课程的实践探索,斐特思希望艺术与生活结合,与科技结合,与未来结合。


诺德安达表演艺术中国双语区总监Jamie O’Conner把分论坛的氛围推至高潮。他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艺术课,邀请在座老师们加入互动式工作坊,通过运动、舞蹈、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老师们感受了戏剧表演的独特魅力和诺德安达的艺术创新方案。





05 活力之源,打造综合体育教育系统


大会首日的体育教育分论坛由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吴波主持。


树德中学国际部主任钟远波以《整全育人·以体润心——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体育教育实践》为题,通过学校的课程体系、运动队伍、运动达人、人文交流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树德的体育风采。


上海阿德科特学校校长张朝霞则以三个故事开启了以《要全民,更要全人——国际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综合创新实践》为题的演讲。她认为,在学校进行体育创新实践,就是还校园、青春应有的模样和色彩,让个体有绽放的舞台,让团队有凝聚的力量。


1003 POLO马球集团创始人、中马协马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罗斌详细剖析了马球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在全球各地遍布的POLO马球学院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带来了一条稀缺赛道,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这一运动的魅力,更能磨练心性,拓展社交圈,给自己的成长、发展助力加分。


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组组长李孟玖认为,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体育既能帮助大脑发展,促进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还能作为情感与社会性技能的孵化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心育提供坚实基础。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体育中心主任刘洪波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可能性的教育。他以重塑体育教育为突破点,创新性地从体育教育的理念、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校园体育空间、体育教师角色等方面,介绍了体育教育改革下的“清香方案”。


卷体育特长冲名校越发火爆,国际学校发展体育特色难点如何突破?


在圆桌论坛中,几位嘉宾进一步探讨了当下热点,包括如何平衡学术与体育资源、提升教练团队的专业水平、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他们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如何利用体育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06 智慧之光,建设全面科学教育体系


大会首日的科学教育分论坛由加拿大国际教育集团CIEO品牌市场招生总监黄蓉担任主持人。


杨永乐博士从AI技术引发学习科学革命,赋能学术管理和教育教学三方面出发,描述了AI时代的国际学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享了AI赋能学术管理和课堂分析的实践案例。此外,他还展望了国际学校的学术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在“数智时代”的机遇与前景。


香港李宝椿世界联合书院校长Dr. Spencer A. Fowler以《增强联系:利用教育的多样性和技术来产生全球影响》为题,介绍了李宝椿UWC的多元发展,学生们不仅用技术来影响社区,还用技术来支持难民,展现了UWC心怀世界,包容创新的风采。


根据官方发布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70%的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实施“创造”,缺乏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对此,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兼CEO,广东省国际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侯昊带来了《链接课堂与真实世界,创造多元评价场景,开创全球研习新模式》的演讲,介绍了科创方兴未艾的背景下,SKT的独特解决方案。


成实外国际部,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主任黄瑜以一身运动装轻松登场,分享了学校“强健其体魄,精研其学术,人文其课程,自由其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她还别出心裁地请成外国际部AP班的冷羿晨同学登上演讲台,冷同学以一名数学、计算机爱好者,齿轮魔方Epinore法发明者的身份,为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他对于科创的独特思考,展现了学校的卓越风采。


培生测评与认证服务部总监,新业务部总监毛中琪则发现,当下科创教育开展如火如荼,但由权威机构颁布,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的梯度设计,适合课堂教学,并配备丰富的教师资源与培训,详细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以及全球通用的证书,符合国际化教育的语言需求的课程才是学校真正需要的STEM教育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AP项目中方协调员、Capstone课程组长、年级组长辇伟峰以数字人文、AI音乐等多个生动的案例,分享了人大附AP项目Capstone的课程实践,他强调了Capstone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跨学科合作方面,并展示了学生如何在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以及这些项目如何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际学校亟待打破发展瓶颈,如何巧用AI、科创王牌为师生赋能?


由美中国际、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许文俊担任主持人,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朗思测评大中华区负责人何梅子、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兼CEO侯昊参与了此次圆桌讨论,深入探讨了如何将AI技术融入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如何通过科创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际学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会次日,再现科创教育之光,由江苏省苏州市苏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方周迎担任主持人。


上海闵行区诺达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李栋娓娓道来在跨学科、多文化的环境中自己如何深化了对“探索”的理解和实践,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MIT为诺德安达开发的STEAM课程中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的教育理念实践,诺德学子们在与学校老师以及MIT专家的各种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探索科技发展的奥秘,还能参与各种挑战和实验,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原理,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护他们持续的好奇心。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STEAM学习体验,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外国语附属双语学校的生物组组长王春迪提倡“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她以STEM项目“节能小屋”为例,分享了如何应用5EX理论模型,将核心任务分解,一步步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们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学副校长李萌带来了《以STEAM课程为翼,融合国际视野的新府学创新特色课程》的演讲,从STEAM教育的国际视野,新府学的STEAM特色课程及活动,新府学的“数学圈”和“数学+”特色,新府学的创新教育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新府学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