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劲爆盘点!RAISE2024解锁“国际教育4.0”核心竞争力:大融合,勇创新,性价比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顶思 | 发布时间: 2024-11-20 | 964 次浏览 | 分享到:


常熟世华学校执行校长Jean-Luc Aupoix带来《可能性的调色板:“探索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浪漫关系”》为题的演讲。在当下,跨学科教育方兴未艾,艺术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它们共同导向了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他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协同鼓励跨学科的持续探索与合作,激励着未来一代将艺术与科学视为互补的力量,而非彼此分离的领域,从而推动创新与理解。


成都市双流区九江新城小学校长林家锐以PBL特色为切入口,以艺术、环保等几大特色案例介绍了学校的创新实践。通过将跨学科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学校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项目的制作,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发展素养。


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科学组主任张芬则分享了来自七德的实践探索。不论是婆罗洲ESS野外科考,还是中科院科研,都是为了让课堂与真实世界发生连接,让视野触及科技前沿。在七德,竞赛机制、学生导师、世界教室等科创配套制度的扎实落地让孩子们的科学家梦想逐渐生根发芽,为美好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07 大咖亮相,破解国际教育行业新痛点


大会次日下午全体论坛,由莱克顿学校执行理事、欧泊教育董事潘媛担任主持人。


广州市新侨学校教育督学、新加坡华侨中学董事局顾问潘兆荣博士在《体育、艺术及科技在全人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华中校群之经验分享》的演讲中,强调了体育、艺术和科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这些领域实践,培养学生五项未来关键心智:统合心智、创造心智、尊重心智、伦理心智,及其对应的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关爱思维。


作为新加坡这所牛剑海外最大生源校15年的老校长,潘博士还分享了成功校友经验,如TikTok的CEO周受资,以及包括广州市新侨学校在内的新加坡华侨中学校群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在“自强不息,己立立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等企业家精神。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以《开放中的封闭:警惕“机器学习”僭越“人的教育”》为题,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与学习者所面临的双重困境,以及被AI波及的教育应如何在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保持对技术的反思。她认为,技术之于教育,不再仅仅是教学辅助物,也不仅止于智能的教育者,它更是一个升级的、可以替代人类的新型学习者。ChatGPT既是“类人”的学习者,更是“超人”的竞争者。如果不加限制,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出现的白领无产阶级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深圳零一学院副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茵以《数智时代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平台》为题,分享了零一学院在创新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并详细介绍了零一学院“以创新为内生动力”的创生教育培养理念及模式。这种全新数智时代的教育模式,对引导更多学生和教育管理者跳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对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以及发掘学生潜能以实现最佳的个性化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艺术总监Michael Larsen-Disney介绍了当下世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表演艺术能够助力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使他们充分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创造力、沟通能力、感知力和团队合作等核心技能是可转移的,且在任何职业中都至关重要。学校有责任确保通过艺术丰富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且深思熟虑的个体。


博睿学者院长Jason Patent以《走出课堂:为什么学生需要课堂之外的全球化体验》为题,分享了学生走出课堂,拥抱广大世界的需要。他认为,外部的世界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多元的人群接触,扩展自我的反思空间,广大的外部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活跃的实验室。


当学历不再“吃香”,就业压力剧增:国际教育的投资回报何去何从?


雅力教育集团总裁胡靖,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常熟世华学校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2008-2023 哈罗教育集团中国公共事务总监赵新,牛津AQA东亚区学术负责人吕凌波参与讨论。他们认为,尽管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但国际教育的投资回报不应仅仅用经济收益来衡量。它更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个人发展投资,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国际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8 精彩互动,打造前沿工作坊!


大会首日下午,特色平行工作坊开启。冒险岛人文研究院创始人刘迎慧分享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以自己的在国际教育行业多年的经验引入,介绍了冒险岛教育决策院的品牌规划,希望为更多国际学校赋能。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教学总监,维港教育集团教育研究院秘书长杨丽红介绍了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教育方面的实践与创新。她详细阐述了学校如何将这些领域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以及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国际视野。


上海闵行万科双语学校助理校长吴晶剖析了学校德育团队和升学团队“双向奔赴”成就学生美好未来。她解释了这种合作模式如何帮助学生在道德发展和学术成就上取得平衡,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们的潜力和目标。吴晶认为,德育和升学指导的紧密结合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慈禄医疗创始人王园以认识脑科学与学生行为认知发展的关系为题,深入探讨了脑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王园分享了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来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Co-founder at MaxEd (Maximum Value Education, 迈各希教育) Shanker Dutt Bhatt善剑 以通过运动打造学生的韧性为话题,讨论了体育活动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他强调了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自律性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09 CREST助力国际学校科创腾飞,拔尖创新人才讨论亮点纷呈!


大会现场,CREST Awards授牌仪式惊喜开启,顶思与培生教育集团合作引入英国科学协会的CREST Awards青少年巅峰科创证书项目,一众国际化学校获得项目授权。


顶思CREST Awards项目负责人陈少瑜解读了CREST Awards评价标准解读与新STEM项目发布。深圳矢量实验室创始人李正、仿生飞行团队、乐高FLL-汪伟民,中福会小伙伴学校科创项目负责人李喆、常州威雅公学中学科学课程负责人Armaan Shanikh带来了关于CREST项目的分享。CSSAT标准学术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奈山国际教育联合创始人张立军,汇学教育创始人严俊,思楷实验室创始人&CEO沈灿、思客教育联合创始人肖劲捷、知路研修市场总监丁威宇讨论交流了关于CREST项目对于国际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助力。


10 三条访校路线,精彩满满!


本次访校分为三条路线,康礼学校,空竹非遗令人印象深刻。师生们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康礼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同时也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将传统艺术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学校的教育理念强调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结合,旨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青年。


树德中学国际部,科创中心亮点纷呈。科创中心展示了学生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成果,这些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体现了学校对于STEM教育的重视。树德中学国际部致力于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