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王石上海最新公开演讲:以色列教育独到的成功,靠的是时间观念!
来源: | 作者:Luna | 发布时间: 2019-09-27 | 8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常说谈以色列人如何成功,如何盛产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很少有人提到他们的时间观念。在最近上海一场由希伯来大学联合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塑造未来——创新与教育高峰论坛”上,王石先生以安息日为例,谈了谈以色列人如何对待时间,也让我们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独到之处。

文、编 | Luna

今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他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是相对论的奠基人,1921年因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身为犹太裔,他一生却鲜有机会回到故土。不过,他仍然对以色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建成,爱因斯坦成为了创校人之一。

希伯来大学中的爱因斯坦雕像

爱因斯坦去世后,将所有的文稿交给希伯来大学保管,这成了现在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 。至今,校园中仍随处可见爱因斯坦的“踪迹”。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于1918年建校,是以色列最古老的大学,在以色列排名第一,在世界名校也跻身百强。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由希伯来大学授权的爱因斯坦特展。

就在上周,希伯来大学还联合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了“塑造未来——创新与教育高峰论坛”。希伯来大学副校长Yishai Fraenkel,希伯来大学前校长Hanoch Gutfreund,万科集团创始人、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王石等中以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

“塑造未来——创新与教育高峰论坛”

顶思在现场全程听完演讲,并且有机会与希伯来大学副校长交谈。下面跟着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犹太人的教育如此成功?是什么让他们在多领域不断创新?又是什么让他们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又不忘本源?

从爱因斯坦具备的独特品质中,看到以色列民族对待教育的态度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成功有目共睹,对于以色列人民和其他犹太人来说,他们从这位物理学巨匠那里继承的不仅有珍贵的手稿,还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希伯来大学前校长Hanoch Gutfreund现任爱因斯坦档案库学术主任,也是理论物理学荣誉退休教授。他在主题演讲中,将爱因斯坦成功的原因归为三点:跳出思维定势、不怕失败和保持好奇心。

回顾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生涯,他最辉煌和最瞩目的时刻无疑是1905年和1915年。在这两年,他分别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他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在当时十分轰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观点在主流物理学界十分新颖,他看问题的角度非常特别。

这与他多年来接受的教育和个人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爱因斯坦自幼广泛涉猎科学、数学、哲学等领域,在学校中学不到又感兴趣的知识,他就自己找材料自学。

26岁时,他没有能够在大学留任,也就意味着他没能进入主流学界,也接触不到主流学界的思考氛围。当时,他在专利局工作,没有适合科研的环境,家中还有刚出世不久的孩子要照顾。他能做的只是在“空余时间”做他想做的事。

最终,他靠着自成一体的思考方式完成了论文。

而跳出思维定势,也是希伯来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Dr. Sharon Arieli Langer在论坛中经常提到的一点:想要创新,就要跳出思维定势,从用户和目标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创新要和新奇性联系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从提出狭义相对论到论证广义相对论,也花了漫长的八年时间。

这八年时间里,他在学术道路上艰难地摸索着,不是在犯错,就是在准备犯下一个错。像他这样的学术泰斗,在论证过程中甚至也出现过计算错误。

但错误并没有让爱因斯坦停止对物理的思考,也正是因为他选择不断努力,才成就了他在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论文。

在以色列的家庭中,在以色列的学校里,都有这样的氛围。家长和老师并不认为犯错是件坏事,犯错是“接近成功”的代名词。他们会鼓励经历了失败的孩子继续努力,而不是苛责。

Yishai校长曾在科技行业从业超过 20年,他以科技行业为例,认为包容失败是以色列科技行业能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石。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事情并不一定总是按照预先的设想发展,不管是建设大学、国家,还是社会,都需要不断尝试,也意味着要允许失败。

他谈到,如果自己的女儿数学考不好,儿子弹莫扎特弹不好,都没关系,他们只要不断尝试就可以了,只有经历失败,才能取得成功。

希伯来大学副校长Yishai Fraenkel

此外,爱因斯坦的好奇心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Hanoch Gutfreund先生提到,爱因斯坦的论文常以问题开头,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他不断地提问,也不断地思考。这份好奇心正是鞭策他在物理学领域不断前进,推陈出新的动力。

Yishai校长强调,要鼓励孩子提问,让他们具有质疑的精神。即便他们已经从老师或者父母那里得到了答案,也仍然应该被鼓励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爱因斯坦的这些品质是独特的,也是普遍的,因为这些也都是以色列人对待教育的态度。Yishai校长将希伯来大学比作一棵大树,将爱因斯坦所拥有的犹太民族精神比作这棵大树的树根。

“人们通常能从枝叶注意到一棵树的繁茂,却鲜少会想到地下根系对树木的巨大支持。”

王石:以色列教育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会“休息”

正在希伯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王石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谈了谈以色列教育的独到之处——犹太人是会休闲的民族。
万科集团创始人、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王石先生

我们常说谈以色列人如何成功,如何盛产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很少有人提到他们的时间观念。王石先生就以安息日为例,谈了谈以色列人如何对待时间。

“这个事让我体会到,以色列人非常会休闲。休就是休息,闲就是闲暇。”

犹太人对休息非常敬畏,非常在乎。安息日(the Sabbath)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为“休息”、“停止工作”。犹太人谨守安息日为圣日,不许工作。

王石先生曾前往郊区的一户人家过安息日。双方约好7:30吃饭,但是,对方却要求王石先生和同伴在5:45就到达。

王石先生觉得非常纳闷,为什么要提前这么多时间呢?

对方解释,因为他们家所在地不好找,六点太阳下山后就进入安息日。在安息日是不能接电话的。如果5:45还没能找到他们家,还有15分钟的时间接电话,帮助王石先生。

而且,不仅人有要休息的安息日,土地也有要休息的安息年。

到了安息年,果园主或者土地主不再耕种,会挂出告示牌,告诉别人此处土地处于安息年。不过,土地在休息的同时,它还要散播慈善。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即便在安息年不耕种,土地上仍会长出作物。无论收成多少,只要土地处于安息年,主人都不能收取,只有穷人、吃不饱肚子的人可以收取。

而当我们谈论到学校教育时,会讲到有学术休假(Sabbatical Leave)。也就是让长时间教学的老师有一年的假期来休息,做想做的事情。这其实就是来源于安息日。现在,希伯来大学等以色列大学中也有学术休假的制度。

学术休假坚持了这个词汇原本的精神——每隔一定年限,在全薪或减薪的情况下,研究者外出休整一年或稍短的时间,学习、休养或旅行,它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调整来激发研究者的创造力。

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会休闲的民族,中华民族非常勤奋,但是不会休息。犹太民族能够走到今天,跟他们会休闲是分不开的。

以色列流淌在血液里的教育传统

如今,以色列的高创新力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同。除了前文所述的创新能力培养,以色列整个国家和犹太民族对教育的理念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自然是犹太民族非常注重教育和知识。犹太圣典《塔木德》中写道,“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现世的生活,而教师,把孩子带入未来的生活”。

希伯来大学高级讲师、《犹太人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作者Dr. Jonathan Marvis在论坛分享了一个以色列流传的故事:一位穷困的农民想去学堂上学,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钱交学费。

于是,他爬上教室的屋顶,从一处小洞中偷偷听讲,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学习。直到冬天,学生们发现屋顶的洞不通风,这才发现了偷听的农民。在知道他经济困难的情况后,学校决定为他免除学费,以便他能够更好地学习。

2001年,以色列教育立法将义务教育年限确定为3~18岁。根据相关数据,以色列3岁和4岁幼儿的入学率大约为91%;5岁幼儿的入学率为99.9%。

到2017年,以色列基本普及了5~18岁的义务教育,并且继续向普及3~18岁义务教育而努力。

其次,是当代以色列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软技能,不以功利心去学习。

在以色列,大一的学生通常年龄在24-25岁左右。这是因为他们在高中毕业以后,一般要服2-3年的兵役,这期间磨练了他们的品格和意志。服完兵役以后,他们还会选择出门旅游,在旅行中看看世界的其他地方,接触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Hanoch Gutfreund指出,了解不同文化亦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希伯来大学每年都会送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同时,希伯来大学的众多留学生也为以色列学生了解其他文化打开了窗口。

Yishai校长在与顶思小编的交谈中表示,希伯来大学不仅提供高等教育,也与许多中学开展了深入合作,开设了Young Hebrew University的教育项目。

其中有短期项目,也有长期项目,为中学生们提供各种学科的课程,例如:数学、科学、物理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帮助他们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犹太民族注重传承自己的民族传统,培养归属感。

粗略算来,犹太人流亡了两千多年。上个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者讨论立国,最终选择圣典中的“应许之地”。尽管这片土地资源匮乏,还有持续不断的争端,但犹太民族仍然在其上耕耘出了如今的以色列。

Dr. Jonathan Marvis提到,现在仍有一半的犹太人没有生活在以色列,对于远离以色列的犹太人,尤其是孩子来说,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渊源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在这样的认同感下,犹太人才能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

这一点,从以色列的许多创新科技中可见端倪,许多产品都是建立在“创造更美好的国家和世界”这一基础上的。

如今,以色列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打造了沙漠大棚温室,开创了节水滴灌技术,实现了农产品出口的奇迹。纵观整个中东地区,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选择农业为主的国家屈指可数。

现在,提起以色列总脱不开创新,这个蕞尔小国的教育情况也被翻来覆去地研究和解读,种种特点不一而足。但回到占以色列人口最多、也是国家人口主体的犹太民族身上,他们流淌在血液里的教育传统,或许正是他们教育奇迹的发源。

以色列优秀的教育自然也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在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有一座建于1953年的戈登教育学院。它是以色列历史最悠久,最受业界认可的教师培训学院之一。

学院的目标是,为21世纪新时代培养高水平教师。通过精英课程的培养,教师们能够熟练地将先进的技术技能与创新教学策略相结合,为当代学生精心打造每一堂课程。

特别推荐

戈登教育学院 创新技术学院院长
Limor Harary女士
将出席RAISE2019亚洲国际学校大会
10月25-26日
中国深圳


欢迎长按海报二维码进入线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