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媒体老兵,为什么去学校开发一门“硬核写作课”?
来源:
|
作者:Luna
|
发布时间: 2019-06-04
|
15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媒体界的老兵,教育界的新兵”,田健东博士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转换。把公司交给合伙人,推掉百万年薪的媒体老本行工作,跑到上海老牌双语学校平和,做起了开发K12写作课程的工作。第一门写作课,就是论证写作。他说,这是一门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学习的最基础“编程课”,更是一个时时要和自己过不去的“硬核写作课”。
上世纪末,去做一个大学老师还是媒体记者,他选择了后者。
二十年后,他又面临同样的问题,继续做媒体高管,还是转型做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这一次,他选择了教育。
他就是田健东博士,目前在上海最火的国际化学校之一,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主持写作课程开发。
田健东博士
田健东是上海知名媒体人,原《外滩画报》执行总编。在上海纸媒的黄金十年,大部分新创媒体都有他的身影。他是上海最小资周报《上海一周》创办人之一,曾参与筹办《第一财经日报》,参与创办国内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并任副总编。
在从事媒体行业之前,田健东是一个标准的文学青年。在华东师大中文系求学十年,读博士时,师从钱谷融教授。他还是一位在九十年代有一定影响力的70后诗人。以“余弦”为笔名,作品见刊于主流文学大刊。
他还是一个早期创业者。曾创办两家公司,一个网站和一个新媒体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外滩教育,中国国际教育领域先驱型媒体。
正是在外滩教育,田健东又回到了教育跑道。
在和藤校老师合作开发写作课程时,他发现这应该是自己最热爱的事情。
他把公司交给合伙人,又推掉了年薪百万的媒体工作,来到上海平和学校,一个人做起了开发K12写作课程的工作。
田健东博士开发的第一门写作课,是论证写作。他说,这是一门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学习的最基础“编程课”。更是一个时时要和自己过不去的“硬核写作课”。
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写作课?
为此,我们对田健东博士做了一个深度访谈。
“顶”=顶思 “田”=田健东博士 做一件“改变”的小事 顶:你在媒体从业这么多年,是上海知名媒体人。为什么会推却年薪百万的媒体工作,去学校做教育? 田:很多情况下,人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前几年,我创办了外滩教育,自己带一个团队,运营一个初创公司近两年。这当中,越来越觉得这个角色和自己个性不大相符。 我常和人开玩笑说,再也不想做“签字给人发钱”这样的事了。这时候回到媒体老行当也行。一个国内明星级的新媒体项目,邀我加盟,薪水不低。但我却下不了决心。在教育的跑道上干了几年,想法没有以前“单纯”了。 2017年底,我去北京参加蔚来公司第一款电动车的发布仪式。这是我最后一次以媒体人身份参加的活动。在五棵松体育馆现场,看李斌(注:蔚来创始人,摩拜投资人)讲演,心想这个“出行教父”又在做一件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情了。
内心有点感慨,自己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做这样“改变”世界的大事。不过,是不是还可以做点“改变”的小事?心想,好吧,还是做教育吧。把那个一直放在心上的小事落实吧,也就是开发中文写作课。
顶:在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教写作?是因为跟自己原来的职业有关联吗?
田:我们这个年纪再折腾的话,一定要做“小事”。开发写作课程和写作教学,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切口。
2016年,外滩教育和耶鲁大学本科写作教师Emily合作了一门Academic Writing。这是一门面向高中生和大学新生的写作课。在开发过程中,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原来Emily写作课和媒体写作很像,遵循一些相同的规律。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了20年媒体,很大一部分工作不就是在搞写作吗?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也从事了20年一线写作培训,把那些刚毕业的一茬茬”菜鸟”,从不会写文章训练成合格的熟手。写作课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顶:那你为什么没有做媒体写作课,或是原来熟悉的文学性写作呢?你第一个开发的是论证写作课。
田:因为我想开发一门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练习的写作课程:如何来表达观点,用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让读者接受;或者,在读者角度,如何来评估别人的观点和论证质量。
这些是一个正常的理性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不是创意写作,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做韩寒。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理性素养,合格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打个比方,论证写作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编程课”。 之前,我也较早关注批判性思维,认真研究了美国与之相关的一些写作项目,结合原来媒体写作的实践,循序渐进地开发论证写作课程,还是有一点把握。

在顶思工作坊,和老师们交流
什么是论证写作?
顶:你所说的“论证写作”是argumentative writing吗?好像国内译法多样。
田:对,就是argumentative writing。关于译名,我也考虑了半天。有多种翻译,“论说文”、“说理写作”,甚至“议论文”。我想了又想,还是直接用原意——“论证”。因为我觉得“论说”也好,”说理”也好,都不能直接表达argumentative的“论证”含义。翻译成“议论文”的话,显然更容易被误会。
顶:在写作的谱系中,“论证写作“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田:关于写作,有多种分类。每种都不能说完全科学。我延用其中一种分类。它把写作分为四大类: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媒体写作(Media Writing)、职业写作(Professional Writing)。 创意写作,包括虚构和非虚构的文学类写作,分体裁的话有诗歌、小说、戏剧等。媒体写作最常见,新闻、特写、时评都属于此类。学术写作是探讨某一知识领域的问题。职业写作则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所进行的书面表达,如咨询公司的报告等。 学术写作又包括三类,描述性写作(Descriptive Writing)、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论证写作(Argumentative Writing)。
举个例子,我介绍一个理论体系,这是“描述性写作”;我解释一个理论的来龙去脉,这是“分析性写作”;我提出这个理论是世界上最牛的理论,这就是论证写作了,因为我必须拿出证据和理由,有论证过程,才能说服别人。我现在开发的写作课程,类别上归属于学术写作中的“论证写作”。 为什么我没有用“说理写作”这个名称呢?因为学术写作中的“描述性写作”和“分析性写作”,都可以称之为“说理写作”。 顶:你能完整地定义下“论证写作”吗?
田:先说一个简单定义:写这样一篇文章,作者用理由和证据来支持他的主张,目的是让读者接受他的主张。 顶:如你所说,论证写作是学术写作的一个类型。学术写作听起来好高深,在中小学阶段,论证写作有分级吗?
田:在中小学阶段,论证写作大致可分成三级:3-6年级,观点小文章(Opinion piece essay),提出观点,也要说出理由;7-9年级,论证文(Argumentative essay),提出观点,提供理由,还必须有基于证据的推理过程,还要考虑反对意见;10-12年级,学术文章(Academic essay ),比如IBDP阶段的论文。
田健东博士在课堂试课
论证写作的核心和难点 顶:我大致了解论证写作的基本定义和分级。那么,论证写作最核心的环节是什么? 田:所谓论证写作,最核心的不是“写作”,而在“论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论证”,是前提。有“论证”能力,才是素养。我常和学生说,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几乎随时都在表达观点。如何让自己不做“喷子”或“杠精”,或者不沦为“脑残粉”,离不开论证。 我用两个层次来和学生说论证。你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主张,但没有理由,这不是论证,你就是个“喷子”。你提出了观点,又提供了支持观点的理由,“观点+理由”,才构成论证。但这只是简单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