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当女神节遇见两会:巾帼校长们如何看待教育改革痛点?
来源: | 作者:玉关虎竹 | 发布时间: 2021-03-12 | 1800 次浏览 | 分享到:


顶思:

作为校长,您最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黄丽娟:

作为校长,常常思考的是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教育实践,学校如何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



刘刘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执行校长


顶思:
您如何看待两会热议的体育、美育改革问题?


刘刘:

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早就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但对于以应试为主的现状也一直无可奈何。


相对来说幸运的是,在我们的上海宏润博源学校,由于我们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采用过程性、综合性,而非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学生在提出大学申请的时候,从而学生不再需要去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去整天刷题应试,从而我们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体育,给到学生丰富的体育方面的安排。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学校可以说是很费了一番心思。以“兴趣即动力”为基本出发点,学校的体育课提供了8个项目,包括网球、篮球、瑜伽、体育舞蹈、太极、高尔夫、赛艇、跆拳道。除此以外,在社团和选修课上,又还有比如足球、羽毛球、击剑,马术、斯巴达训练营等更多的项目。在这些的基础上,学校还提供了专业水准的,赛艇、篮球、网球和高尔夫4个体育类的“双优”项目。学生在这么多的项目中,总能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把自己投入进去。


与体育相呼应的,自然而然就是艺术,也是这次两会与体育并排提出来的要加强的方面。和体育类似,我们过往的艺术培养也是有专门的“艺术生”,同样的,这些艺术生一般也都会被认为学业成绩一般般。而其他的学生,尽管可能小时候,很多都接受过音乐美术等等方面的课外学习,但也是把艺术方面的东西早早就放掉了,很是可惜。更不用说还有更多大量的,没有在校外额外接受艺术学习的同学们。


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或者必要弹得一手好琴,画得一幅好画,唱得一口好歌。但是我们认为,对于非艺术专业的人来说,对于美的认识与感知,体会与创造,都能够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内,为他们激发出更多的灵感与激情。而对于艺术专业的人来说,在各个学科,无论文理,有更多的知识以及获得每个学科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也能为其艺术创作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更高的上限。更不用说各行各业所呈现出来的与艺术越来越深度结合,如各种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对设计者艺术和相关学科方面的功底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李茵

荟同学校中国区总校长、深圳校区总校长


顶思:
作为民办学校的创办人,您对教育问题有何建言?


李茵:

在本届两会上,代表们热议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击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引人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同身受。


根据一项201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有近1.07亿未成年人注册了网络游戏,许多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快乐,视力、心理受到极大影响。而在现实世界中,他们失去了关注社会、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如阅读、运动等健康的兴趣爱好。在这里,我们建议国家要建设好统一的网络游戏实名验证的平台,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国家标准,出台一系列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措施。通过家、校、企协同履行,形成一个全社会、多部门齐抓共管的一个局面,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这个万象更新、充满挑战的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更是人才的竞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每位学生公平、平等的接受教育权利,是我们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的重要事情。然而,教育的发展始终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的。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非常迅猛,民办教育也呈井喷态势;而偏远乡村的教育资源水平,却仍有许多可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在新时代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是本届两会关注的教育重点。荟同一直致力于与社会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也通过组织城乡校长交流学习,分享荟同创新的教育经验,助力推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正是因为我们坚信,荟同的价值不在于独享其成,而贵在德厚流光。


目前的民办教育,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都有政策上的差异。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差异化,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民办教育如何真正做到优质特色,同样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荟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创新教育。我们希望政府加大对民办学校政策支持及管理研究。我们也建议国家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与政策研究,因为民办教育也需要公平的教育环境。民办教育的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如何纳入到国家的教育发展之中;如何让民办教育的人才能安心体面的工作,都是我们十分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李晶

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校长


顶思: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您有何看法?


李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


总书记从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规则、教育质量、教育保障等多方面,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内涵。我们看待教育公平的问题,不能与现实社会脱节。由于各个地方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学校办学体制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不可能用一把尺子作为标准去衡量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还要努力参与创造一个更好的时代,那就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未来公办教育更应该实行标准化教育,不能在办学条件、办学资源上划分等级,人为地制造新的不公平;而民办教育要努力提供选择性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公办民办各归其位,互相补充,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我觉得这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很重要的内核,我相信,那时,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会更高。


顶思:

对于当前热议的话题,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您希望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民办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李晶:

热议的话题反映了老百姓的关切。


教育人对政府工作报告更加重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处内容涉及教育,对教育公平、农村学校、“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都提出了预期目标。其中,对于民办教育的表述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作为民办学校校长,我更关注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修订后的民促法实施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对当地民办教育的的定位有两种判断:一种是把民办都确定为高端、高收费、国际化;还有一种是民办学校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要逐渐减少并淘汰。两种定位,我觉得都不够完善,都需要再结合教育的生态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去进行调研。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我觉得亟需厘清具体的规范和支持准则,出台实施条例,避免地方的盲目一刀切,避免资本市场盲目涉足教育。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支持?需要体现在具体措施上,而不是写在文件上。



潘璠

墨尔文国际学校亚洲区中方教育总监;

成都新津墨尔文学校小学创校校长


顶思:
您对素质教育有怎样的思考?


潘璠:

关于素质教育方面,其实教育部已经是提出过多次,主要是看学校是如何发展和执行。在3月5日的全国两会中又提到2021年重点工作中,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