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当女神节遇见两会:巾帼校长们如何看待教育改革痛点?
来源: | 作者:玉关虎竹 | 发布时间: 2021-03-12 | 18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墨尔文重视学生的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专科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语文历史中选择适合学生的主题,通过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把语文、数学、科学、历史文化和德智体美劳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高质量的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学校不但学到了学科知识,而且可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主题式跨学科探究学习中,学生们还培养了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意能力,这是融入21世纪社会所必备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老师和家长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评价方法,学习并不是一次考试定生死,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根据中国国家课程标准,订立各学科具体的评估细则。


我们学校有些学段已经清晰的订立了各学科的评估细则,并在逐步优化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科下的各个范畴的具体情况,并有清晰的文字描述和老师的建议。评估应该是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描述,并指出今后应该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并在教学中给予支持。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估应该是互相吻合的。超标准出题,把学生难倒的考试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考试。


顶思:

作为国际化学校的一校之长,您平日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作为女性,您如何平衡教学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潘璠:

作为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我平时最多考虑的问题是在中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如何融入国际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向当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去分享我们的教学理念,和中国教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根植中国放眼世界,让孩子拥有热爱祖国、拥抱世界,具有双语跨文化的能力,国际理解教育在我们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女性如何平衡教学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一个好母亲就是整个家庭的好形象,在我的女儿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在言传身教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深受父母的影响。我要孩子成为独立思考、自立的人,自己首先也要成为这样的人。作为母亲鼓励孩子达到他的人生目标,金钱的支持只是一部分,在精神上的支持更为重要。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有固定的共同的时间去探讨一个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在共同的讨论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彼此的信任。虽然女儿远在德国攻读生物医学博士,但我们可以在微信上沟通。我在职业规划、与人相处、理财等方面给孩子具体的建议。父亲在科学领域、国际问题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建议。现在孩子大了,其实不需要父母的天天陪伴,但是我们固定的沟通、相互关心欣赏和支持是必要的,只有这样,在我的工作领域中和家庭的关系中才可以做到最好的平衡。



伍丹履

北京海嘉双语学校中方校长


顶思:
作为一校之长,您如何理解好的教育?


伍丹履:

今年的教育提案,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其原则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我们在关注社会焦点的同时,还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良知,作为教育一线的人员,就是要回归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实操。


唐江澎校长提出的 “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如果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本次两会的规划纲要提出的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看到了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可以说对从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德智体美劳五育,邓小平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习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想的落地又前进了一步。


但问题在于高校评价体系如果保持不变,似乎以上的规划也会进退维谷。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国际评价系统,以考察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为导向,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铺上金光大道?


当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任课教师、出卷质量、大学录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一旦我们的评价体系可以与世界视角挂钩,不仅能够为本国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途径,也为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来中国读大学创造了条件。大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从而越来越开放,人才形成正向流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剂升为国际一流大学奠定基础。



杨琳琳

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中方校长


顶思:
您对目前两会上关于教育改革的话题怎么看?


杨琳琳 :

教育改革讲了很多年也进行了很多年,减负也是,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累了?因为当下的改革有一个怪象,哪个重要就要考哪个!孩子体育不好,我们来考体育,比如有委员提出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为3次;孩子没时间学音乐,我们来考音乐,新中考正准备这么做;还有委员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升学考试……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不要问设计者,而应该问问我们这些在一线的、实际改革的承担者,这越来越多的各种考试,是不是真的对学生好,能够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些被考试支配的技能一定不是真正润心的技能!


顶思:

除了代表们的这些教育提案,您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痛点问题需要解决的?


杨琳琳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加强关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专业化,而不是形式化。我认为除了配备更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生动有效的心理健康课外,打造“情意空间”的校园,更能够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培育花朵的精心去栽培个性千差万别的孩子们。用更多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与个性的发展,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鲜活的个体,成为一个会生活的完整的人。而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将不同的空间自由组合形成众多的特色、创造出诗意、产生出各自情绪的氛围,让师生在此学习和生活产生共鸣和美好记忆,是真正的校园情意空间设计的目标。



杨越

康德教育集团的副总裁,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理事会成员


顶思:
您对两会上关于英语课程的争议怎么看?


杨越:

两会十大教育热点中,代表们提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英语学习负担重,国际化学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学生不断地通过标化考试的刷分,以此提升海外大学申请优势。但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只用于应试,而是应该通过基于语言的学科知识、艺体课程、素养课程等体系化地学习,以此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养成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适应世界的发展变化,这样学生才会在未来具备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顶思:

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您希望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杨越:

作为民办学校,抛开生存和发展谈社会教育现状是不太现实的。教育是百年大计,而生存是前提。如何做好招生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如何保证育人目标和升学成绩的双实现,是我认为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张萍

三亚外国语学校 校长;

三亚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 课程总监


顶思:
您对两会教育热点话题有什么看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