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主流媒体聚焦,热潮席卷香港,RAISE2023大会更多精彩回放!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Iris | 发布时间: 2023-11-14 | 7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加速融入,拥抱多元”!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关注中国国际化学校的热潮席卷中国香港,影响中国的国际化学校行业。11月10日-11日,由顶思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联合主办,集思未来协办,湾区国际商学院、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British Council特别支持的RAISE2023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在中国香港圆满举行。汇集国内外教育行业众多重磅嘉宾,央广网、搜狐新闻、南方都市报、香港商报、香港明报、星岛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聚焦这次非同寻常的相聚。


超500位全球教育精英,国内外百所国际化学校、数十家主流媒体……11月10日,RAISE2023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在“东方之珠”香港盛大开启。此次大会中,全球教育精英共同探讨热门教育话题,融合与连接成为教育大趋势。在大会上,众多教育大咖聚焦于学生培养、教师发展、技术创新,共同积极拥抱未来的教育。回顾中国国际学校三十年,风雨兼程;展望未来,呼唤高品质、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在香港这片国际教育高地,教育的高品质有目共睹,优质的国际化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2004年至今,香港多所学校与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浙江省及福建省近30个省份、直辖市,超2000所学校缔结“姊妹学校”。为帮助内地与港澳地区学校更加便捷地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联同顶思成立”姊妹学校联盟”,专注于推动和支持”姊妹学校联盟”的发展和运作。在本次大会现场,“姐妹学校联盟”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也交流愈加密切。


01 他们何以摘得中国国际学校30年的“奥斯卡桂冠”?


大会的第一天,11月10日,RAISE2023亚洲国际学校大会暨国际学校30年颁奖盛典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教育界专家、学者、校长等共同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30年的历史并不漫长,但对一个行业来说却经历了从无到有。


在过去30年国际教育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教育集团、学校和个人,他们以出色的领导力、创新思维,推动了中国国际学校的繁荣。在教育理念的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本次颁奖共设有七大奖项:

  • 杰出贡献奖(学校)

  • 杰出贡献奖(集团)

  • 杰出贡献奖(个人)

  • 卓越成就奖(学校)

  • 特别贡献奖(学校)

  • 特别贡献奖(个人)

  • 80后杰出校长


获奖名单如下


02 探访香港本土优质学校,聚焦教育热点话题


礼贤会彭学高纪念中学、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在大会第二天,国内外教育界人士兵分三路去往香港上述三所历史悠久的老牌名校,这些学校凭借享誉香港的教育品质与特色,赢得现场教育人士的称赞。


礼贤会彭学高纪念中学:“课程融合与专业发展”主题论坛


在礼贤会彭学高纪念中学,大家展开了“课程融合与专业发展”主题论坛。在香港国际学院董事局副主席闫毓彤主持下,教育大咖们作带来精彩分享。据悉,礼贤会彭学高纪念中学位于九龙九龙塘禧福道30号,旁为香港浸会大学。孩子们在充满爱心的教师培育下,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大家在访校过程中,校方特地安排了孩子们为参会者服务,指引、讲解、交流……现场气氛温馨友好。







在分享现场,亚洲国际学校有限公司集团双语教育总监徐冷吉介绍了哈罗礼德学校的课程融合之旅。她认为,融合有其前提条件,需要在合规性,中国教育改革以及新课标的背景下,结合学校的理念、特色以及学生的需求,达成有机的融通。


爱莎国际教育集团学术中心副总监、武汉爱莎文华学校总校长贾茜重点分享了STEAM教育与国际课程融合的协同效应,分别从STEAM项目制学习的意义、探究方向与IB三大核心课程进行比较,并就融合两者之优势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技课程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副总校长、小学部校长陈啸剑认为贯通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在她看来,贯通学习包含空间贯通,构建“师生共”场馆;内容贯通,建设“跨学科”课程;方式协通,探索“多元化”学习;时间贯通,实现“自主化”节奏。


常州外国语附属双语学校执行校长李亚男分享了“五育融合”在国际化学校中的实践。她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其中,五育融合是一种有力的方法论,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IB国际文凭组织中国发展与认可高级经理姜艳强调了连贯性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国际趋势、教育趋势的变化下,教育本身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而IB连贯性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个逐步递进且密切相关的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它可以更好地助力全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北京鼎石学校副校长贾莉莉做了解码课程融合之可行性框架的分享。在她看来,课程应是一份生动的文件,其可持续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进化的、嵌入的,并随着当前的研究而更新。为何进行课程的建设和融合,即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长和衍生的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融合模式和方式,也是一所学校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领导力与学校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


在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则举行了“领导力与学校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在上海光华剑桥副校长曲鹏的主持下,教育大咖们现场精彩的分享。









在会上,上海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以“融创未来,行将致远”为支点分享了民办双语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她分别从政策、资质、资金、教学质量、公信力等方面分析了民办双语学校的发展痛点,并从管理模式、课程与教师、财务、家校关系等几个维度解析了应对困局的有效策略。


北京海嘉双语学校总校监校长欧阳华分享了基于归属感与价值感的可持续发展领导模式。在VUCA时代,规则、制度等教条的东西远没有员工的创造力重要,而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建立信任,有效发掘,利用冲突,全力投入,彼此承担责任,最后交付成果。


清澜山学校校长、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认为教育的一大重要愿景在于赏识赋能,聚力新生,让校园装下所有教育者的热爱。在她看来,作为一个校长,让教师“想干”,“能干”,让学生“想学”,“会学”是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领导力的真谛就是引领与赋能,赋能师生的成长与发展,而领导的艺术就是心与心的链接。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执行校长李璞阐述了组织变革助力国际化学校可持续发展。她认为,创新就需要突破传统学校的组织架构,从确定战略方向,统一目标、创设文化,搭建先锋团队,工作拆解,形成阶段性目标,改革推进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不断破局。


珠海国际学校校长Paul McKenzie介绍了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学生及未来学校的运作方式。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势不可挡,因此以AI为驱动力量的教育生态必须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个人学习助手、加速回报定律和技术奇点将意味着我们可以颠覆学校。白天学生将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学会适应,增强他们的社交和情感技能,并在沟通方面有更好表现,而放学后,他们将使用沉浸式的人工智能来在学术上取得进步。


青苗教育集团副总裁,海淀校区执行校长刘迎慧认为,真正能支持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是基于人本身的教育价值观,以及坚持践行这种价值观的的长期主义精神。教育最终是让人成为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长期主义者,做时间的朋友。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服务与体验式学习协调员Wayne king与Lynn Yang以学生旅行为切口,介绍了其准备工作及风险评估和管理。他们认为,学生旅行的要义是安全、有意义以及有趣。同时,他们也以一趟学生旅行前、中、后的全过程详尽地为与会者介绍了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提供了许多实操性极强的建议。


在这所学校里,两间实验室吸引了数十位嘉宾前去探访。学校以“未来校园、社区校园、幸福校园”为发展方向,着重以长者为对象的服务学习,培养学生的品格。学校特地向政府申请了优质教育基金拨款,设立了一所名为“希耆”的乐龄科技应用学习中心(Gerontech Park)。学生可以在模拟的长者家居和真实的长者沟通,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从而了解长者的需要和痛点,再运用设计思维和创新科技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改善生活。